分享

彭承建:鞋哥

 乡情记 2023-08-03 发布于湖南


        在洛阳市南峰园小区西门的一个角落,有一位身着工装,腰系围裙的男人。与人交流时,咿咿呀呀,指手画脚。如果你一脸懵逼,他会拿出本子,写上漂亮的大字,然后递给你…

       这位神奇的哑巴修鞋哥,顿时让人产生了无数好奇之心和无限敬佩之意。“天生我才必有用”在这里,有了真正的含义和启迪。


       鞋哥来自陕西汉中农村,因为身材矮小,加之交流不便,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后,便拜师学艺,至今从业修鞋三十余年。他在汉中就曾名声在外,后原202厂(军工厂)搬迁。因在这里与航空人结下不解之情,他毅然决然,举家搬移,来到洛阳。


       来洛阳,一干就是二十年,早上七点准时出摊,冬季六点半收摊(夏季7点)。中午从不休息,节假日,依然正常上班。真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什么鞋,一旦经过他的穿针引线,立马获得崭新的第二次生命,下得厨房,上得厅堂,跨过坑洼,依旧不失风采,唯只交付给岁月磨练。

       两根长凳,几个小马扎儿,剪子、锤子、锯条、锯刀、砂轮、粗细线、黏胶锥子钳子木箱.……几十个零零散散的工具和材料,排队一样躺成一个连队,齐整,规范,便拿便放。

       顾客来时,他会根据不同的鞋,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工艺和材料。

       每天长凳上总迎来男女老少,有的是修鞋,有的是“学艺”,有的是跟师傅聊天取经。

       但——他忙起来的样子,总让你心惊肉跳,目瞪口呆,只见锋利的锥子从手缝隙间飞速穿过,恍似刀光剑影。他把鞋交给你时,在本子上写上“两块”,以及注意事项,眼神里还有千言万语。当你离开时,内心总会涌动着一股深情——该用怎样的方式道一句“谢谢”才好。

       对于没有用到材料的活儿,他全部免费,比说有人的包包拉链松了之类的活儿,你拿过来,他用工具分分钟修好,然后笑呵呵地把你的东西交给你,然后后,大手一挥。在你满脸茫然的时候,他才行云流水般写出——“不要钱”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是他的职业情操和一个聋哑人的情怀。

       跟他交流多了后,你会发现,他懂的东西,不止修鞋哪些事。他精通网络,注重养身,不失生活情调。下班后,他钓鱼、阅读、摄影、棋牌……从他的你朋友圈里你会发现钓鱼的场景,山和水的美好,有脑绕的游戏,有诗与远方……


       人们常说“360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没有贵贱之分。但一些看似冠冕堂皇、万人摩肩接踵拼命仰望的职业,往往会从另一面降低了其他职业的分数,甚至还让其他职业遭受冷遇,更不要说他们会得到赞美和敬佩、尊重,只因他工作特点外露的特征“脏、累、重、枯燥乏味、待遇不好”。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这些职业导向?

       前天夜里,我看到了他的一条朋友圈,点开一看,原来是鞋哥的评论:“你无论多高贵,爱别人始终等于爱自己。”顿时我恍然大悟。一位哑巴鞋哥从指尖说出来的话,能让你听一辈子,醒一辈子。

       如今物质生活的丰富,修鞋的活儿日益减少,这份职业的热度从热走向了衰落。为了生活,他一直坚守在这个角落,等候那些节俭朴实的大妈大爷把鞋送来。

       一场生活的革命,倡导的是平凡而不简单,枯燥而不失乐趣,他在等候中获得希望,在劳动获得尊严。

       被遗忘在城市角落的修鞋摊,被修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鞋,还有我们的思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