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本海默》——他即是普罗米修斯,也是潘多拉

 走路once 2023-08-03 发布于河南

一句话评价是值得我为此早起HK跑个来回。

可能会出现记忆不清,因为返程码完。

没特意研究过那段历史,只涉及电影观感。

可能有部分剧透但毕竟纪实电影

P4纯纯磕CP别看

但P5可以看看

电影时间线有三支,黑白胶片的施特劳斯的最晚的一条,彩色的奥本海默申诉安全权限“会议”的一条,以及按照奥本海默自述时间从学院开始顺叙的线中线x

配乐是看之前就觉得会是加分项,但因为我潜意识里就会注意可能评价有偏颇。一段是有些尖锐的滑音,一段是颇有电子元件味道的敲击音,有特色且贴合剧情。可能是前段意识流比较多,所以配乐占比显得很重,如果特意去听会因此被吸引出戏…

三个小时并不漫长的点不在于诺兰用了什么胶片以及“实拍”原子弹,而是他用了很多细节快速突出人物性格,并大量放置了伏笔。算不上草蛇灰线,有些不是特别深,基本还是在不影响流畅度,能记住且再收束后达到“恍然大悟”的感觉。整部电影回忆起来是无数次的“收束”,刚开头的或者埋的隐蔽的观感不错,但因为数量多也有能把平均线9分拉到8.5分的存在。

观影门槛大概就是没有了解过那段历史的你能不能记住人&不讨厌伏笔并且能get到。(亲身试验我这种脸+人名能对上,一般应该没问题)

以下剧情reaction,涉及剧透

P1

首先,不用担心过于洗白,虽然诺兰真™会拍男人。

诺兰可以塑造一个值得共情的受害者形象,天才却脆弱,拥有爱情友情事业,是备受瞩目的科学家却被迫接受一场无法抗争、赤裸裸的羞辱。他告诉别人,我们(科学家们)不能决定武器的使用,最后自己却又为此感到罪孽。而他在为此自虐式的经历后,迫害他的人最终得到了一样的审判,happyend

但这是诺兰好吧XD,当然不会只拍这些。

奥本海默不是单纯的普罗米修斯,他是被自己以及世人选出来的潘多拉。

或许就像电影里所说的,只有原子弹爆炸了,其他无法理解它力量的人才能被震慑。

他的荣耀与罪孽注定同源。

像是镜头中,原子弹爆炸的光芒过后,大音希声,然后便是震天巨响。当荣耀迸发后的痛苦到来。

无法逃离的罪孽是奥本海默的主色,如果他足够无情,或许他能做到像杜鲁门那样,如果他足够坚持道德标准,或许他就不会成为“原子弹之父”,但他两者都不是,却又偏有天才。

一位在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人物必然不缺乏复杂性,这注定了人物的立体,所以更重要的是,如何表现出这种复杂,并且让观众接收的信息合理化。

以奥本海默的时间线来看,诺兰放置了太多的判词,然后一一验证,用配角的立体完善了主角的复杂性,从一部纪实群像描绘的角度来看,这一点安排的精致(特别是妻子的part,中间的几次判断,很打破第四面墙,但也有坏处吧。后面再说!)

eg西尔德希望奥本海默能代表他们不使用原子弹的时候说奥本是优秀的演说家,甚至骗过了他自己(又一次的配角之口说上帝视角)暗示了其人物转变,或者说“道德标准”的变化,其背后另有原因。

在其他人说要离开计划,在洛斯阿拉莫斯的研究人员于德国投降后不想再继续,在西尔德他们联合签名抵制后。奥本海默从一开始的,把不退出归因于将军会威胁他,到战争没结束,再到,传达态度却也只看着原子弹投放地点被确定。

他好像再变得抛弃道德,逐渐欺骗自己——这份罪孽不是科学家的罪孽。

但他其实是明白的,当他亲手把火种带来时也就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原子弹燃烧大气毁灭世界的可能性近似于0,试验也没有出现这最坏的可能,可是就如同结尾说的,不是原子弹的爆炸带来毁灭,他的诞生既是毁灭。

从原子弹爆发后的那次演讲后,他开始像泰勒说的“更像个政客”(更早时间线)。

用施特劳斯的话来说,利用他的影响力对原子弹研发做点什么。

(当然,施特劳斯说的时候只觉得他要声誉,或许有,但在电影中,更多的是自我赎罪,包括阻止氢弹研发。)

这一段,诺兰选择双线叙事的步步推进是一点,基利安在原子弹后演讲的那段微表情一瞬间要落泪的皱眉更是棒!还有他在回归现实线后,对比姬蒂越发激烈的“你要反抗”,奥本海默却愈加显露疲惫的递进都表现的很出色。

P2

施特劳斯的性格以及设定可以说是扁平化,包括时长,对于一个要用以反衬主角,甚至还要代表政府缩影的角色来说,并不算多。

开头让别人称呼他上将(?)以及和奥本海默第一次见面整理衣服后让他叫自己名字就好,and在奥本海默说他以前是卑微的卖鞋的。第一次出场快速告诉你有伏笔,记笔记x

之后属下反复问资料是谁泄露的那里,感觉有点多了。

第三次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怀疑奥本海默自己泄露自虐了:)毕竟“看导弹”引起共鸣+施特劳斯劝说上诉和奥本海默反驳妻子施特劳斯是主谋这三段如果放在一起,我觉得还能在波折一次。

虽然感觉现在也有点诱导,但是下一次质询结果来的太快,迅速把施特劳斯坐稳反派,就,没什么意思。

总而言之这个角色稳坐第一配角的戏份,就此而言很饱满。

但诺兰的男主一人占51%:)

P3

姬蒂刚开头在酒柜前流露的脆弱让我有点…emm

之后在说出“你不能在制造出这样的后果后还希望别人同情”不止是说情人之死,也是后半段主角赎罪的缩影。

角色巅峰

但因为前期抑得太过头,这句话现在回看更像是直接的上帝附体。

之后的提及“你需要反抗”又一次有一段这样的感觉。(应该是第二次说的时候)

不过后期女主没有这种突然上帝视角的台词后逐渐神-人,以及在会议你那一段面对律师质问的回应&老年时候的小callback弥补了部分。

不过这个角色真的…不太流畅

另一位女性也是,埋下预告片经典一句。早期让奥本海默不要来找她预示后期因为亲近共产主义而被“否认”。

但也因为这种重要的推进人物,两个女性角色注定扁平镶边。

主次明确,没有什么好说的。

(以奥本海默为名的纪录片性质电影,我心理预设是客观、保留真实人物的复杂性、不过分借喻。这三点诺兰都完成的很出色。)

但是赋予女性这种“预言”性质的神性,以及表现妻子坚强的一面之后,奥本海默的懦弱·洗白·破碎,anyway,这种感觉更强了。

emm我觉得我不对劲

不正经的P4

就,从劳伦斯出场之后这部电影就开始好磕起来…

成年男性能不要老在另一个成年男性面前显露支配意向么?

欣赏-配合-碰到危险的政治意图想打破对方的天真方式却是和我一起吃饭-希望奥比能和自己一起加入计划不断踩线劝说…一直到后面被告知奥比出轨朋友爱人导致朋友心碎而死…在看到憔悴的奥比之后选择肠炎…

敢相信这样好磕的这部还有三个么?

不愿意暴露中间人好友,但和格罗夫斯将军说,如果你要求(电影本意不是表达这个更多是奥本海默脆弱的自我道德正在波动!)从一开始是想找个有把柄的,到后面帮他各种擦屁股x包括原子弹爆发前后剧情设置里将军与奥本海默观念之间的互换、对照,磕疯好么。

定情信物-橘子,虽然不愿意,但因为是你的邀请加入计划。

别人都说觉得是不严谨的科学幻想,但你愿意用每周一个小时的交流留下我,而我也愿意为此留下,虽然你之后反驳我的计划,但我从不因此怀疑你的人格。

我没看过原著诺兰你别骗我!

P5

just TMI,诺兰的三小时长篇是把5H的精练成了3H,能感觉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

只不过为了不喧宾夺主,诺兰表达的也很克制。

借主角之口多次重复的,无党派。

最后近乎明示的对原子弹诞生带来“毁灭”的判定

影片里有很多两级间的转化。奥本海默自身两次道德的变化,将军认识到自己与“世界毁灭”擦肩而过后,与奥本海默之间对此态度的翻转,奥本海默与施特劳斯之间前后被“否认”羞辱的转化。

这部电影给我“客观”的感觉,不是说他把好的坏的都说了一遍,而是在两者之间复杂但并不完全对立的关系表现出来了,这样的方式会给观影者更多的思考空间,也有值得讨论的余地。

但说真的,看完电影中对着日本十二个城市挑挑拣拣炸哪个,日本是应该真的无法上映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