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春守将郑洞国,万分纠结:蒋校长,周主任,我好难啊!

 兵说 2023-08-03 发布于云南

作者:海风

长春解放前夕,我军布下天罗地网,蒋军将领郑洞国及部分军队被团团包围在原伪满银行大楼内。此时,郑洞国军队粮弹药不足,粮食缺乏,也无援军,陷入绝境之中。郑洞国发电报给杜聿明汇报实情,杜聿明回电称已请示蒋氏,准备安排飞机接郑洞国出长春。

郑洞国

郑洞国复电:“危急关头,我身为将领,不能不顾及众多部下,只能以死报效党国。”然而,郑洞国不知道的是,蒋军空军司令周至柔此时正在向杜聿明抱怨:“我们哪有飞机接人,总统到底是怎么想的?

两天之后,郑洞国率大楼内的特务团起义。随后,我军报道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负伤被我军活捉,长春已解放。国民党的报刊报道郑洞国拼死奋战到最后一刻,壮烈成仁。两方的报道与实情都不相符,这是怎么回事?

郑洞国是黄埔军校一期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作战有功,被蒋氏任命为京沪警备副司令。1946年,杜聿明生病,蒋氏命郑洞国前往东北,担任东北保安副司令。

1948年我军发起辽沈战役 ,蒋氏任命郑洞国为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战役打响后,我军势如破竹,接连攻下辽宁兴城、绥中等城市,国军军队被分割在锦州、山海关地区。郑洞国的部队被我军包围在长春。郑部既无援军支援,且粮食缺乏,向总部请求支援。蒋氏接连三次下达命令,催促郑洞国重振士气,率领部队突围。

10月10日,蒋氏写了一封信,派飞机空投给郑洞国、60军军长曾泽生、新7军军长李鸿。信中没有提援军和粮食,只是命令长春守军做好突围准备,然后向东突围,到时飞机将在上空掩护,突围后部队然后转到营口。

收到信后,郑洞国很为难,目前部队缺粮,人员腿脚肿胀,行走都不方便,怎么能突围?即使部分人突围出去了,距沈阳还有几百里路,一路上没有援军接应,只能白白送死。郑洞国复电:目前的形势,部队没有突围的可能。

蒋氏马上发来第二封电报,仍然催促郑洞国突围。郑洞国召集曾泽生等人商谈,然后将众人认为不能突围的理由,再次郑重向蒋氏作了说明。

蒋氏两次下命令,部下都说执行不了,这下可惹恼了蒋氏。10月15日,蒋氏从南京飞抵沈阳,写下手令,由飞机空投给郑洞国等人。这封手令十分严厉,内容大意是,突围事不宜迟,立即着手准备实施。如果你们不服从军令或行动迟缓,全部按照军法严厉制裁。

郑洞国无奈,16日再次召开会议商议,说:“委员长三次强令部队突围,我们只能服从命令。我决定后天突围,你们意下如何?”

曾泽生在长春率部起义

曾泽生说:“我军士兵饥寒交迫,士气低落,这种情形没有突围的可能。”

新7军军长李鸿生病,副军长史说参加会议。史说道:“新7军情况也不好。司令决定突围,我们只能服从命令,再做打算。”

郑洞国见他们态度勉强,郁闷地说道:“突围的事就这样决定了,各自去准备吧。”

17日凌晨,郑洞国刚睡下不久,新7军军长李鸿急匆匆地赶来,气喘吁吁地说:“60军离开驻地,并且电话也联络不上。”

【萧劲光(中)、政委萧华(左)会见曾泽生(右)】

郑洞国愣了片刻,没想到变化来得这么快,立即打电话要与曾泽生通话,但无人接听。他打电话给副参谋长杨友梅:“你现在马上弄清楚60军的去向。”

接着,新7军副军长、参谋长都赶来报告,60军已经失去联系。郑洞国意识到,60军已经起义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大家问道。

郑洞国说:“突围中止,将已经开始调度的部队,撤回原防地。”

当天,第60军通电起义。这对于郑洞国来说是致命一击,突围计划不可能执行了。

60军政工处处长姜弼武携带曾泽生的亲笔信来找郑洞国。信中说,60军官兵一致同意反对内战,打倒蒋氏。为使长春居民不做无谓的牺牲,希望郑司令慎重考虑起义之事,这将是国家和地方的幸事。

郑洞国仔细看了信以后,十分犹豫,他一向声称对蒋氏“效忠”,不愿落下“名声”。他对姜弼武说:“请转告曾军长,他要起义由他去,我和他不是一路人。”

我军在密切关注郑洞国部队动向。主席说:“对于郑洞国的军队,暂时不予进攻,采取胁迫政策。郑洞国是黄埔一期生,如果我们能争取他起义,对整个黄埔将领将有很大的影响,应该派人马上与他谈判。”

当天晚上,东北军区司令部前方办事处处长刘浩给郑洞国打电话,劝他认清形势,说:“如果你与人民为敌,只有死路一条,放下武器才是你和军队的出路。”

郑洞国回答:“我不能放下武器,除了战死,我无话可说。”

周副主席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以个人名义给郑洞国写了一封劝降信。信中讲述了曾泽生起义的意义,语重心长地劝郑洞国作出正确的选择,希望他能与我前线将领萧劲光、萧华接洽。郑洞国看信后,纠结地自语:“蒋校长,周主任,我好难啊!”

此时,我军已派第一兵团参谋长解沛然为代表,进入长春城内。新7军史说、龙国钧等人与我军联络,就起义之事谈判。郑洞国仍想执行蒋氏的突围命令,18日,他召集众将领开会,说道:“我们是军人,要忠于党国,必须遵守总统命令突围。大家说说以什么方式突围更有利?”

各位将领都不开口。郑洞国说:“大事必须一起商议,才好行动,说话呀!”

所有人依然沉默,郑洞国只好点将:“史军长,你来说说如何突围?”

史说道:“您知道官兵们吃不饱饭,腿都肿了,怎么行军?何况敌军大兵压境,如何才能突围呀?”

【长春守敌既无援兵,又缺粮草,可谓度日如年】

暂编第61师师长邓士富大声说:“往哪里突围?反正我的部队已经不能打了,只能维持现状。”

见所有人都反对,郑洞国只好草草宣布散会。史说、参谋长龙国钧说:“司令,一起吃个饭吧。”

郑洞国突然起身,出门乘车离去。史说、龙国钧本想借吃饭的机会告诉郑洞国,新7军与我军联络的情况。郑洞国却担心两人挟持自己投降。

当天,秋风萧瑟,秋雨凄凉。郑洞国心潮起伏,知道大势已去,但内心仍然接受不了投降。晚上,副参谋长杨友梅来报告:“司令,听说史副司令几个人已经与对方代表联络谈判,史副司令已经做好放下武器的准备了。”

郑洞国没有吭声,他的内心翻江倒海。如果投降,老蒋那里如何交代?他一夜没有合眼。19日清晨,龙国钧来到郑洞国兵团所在部、原伪满银行大楼。

龙国钧说:“新7军召开会议,希望司令去主持。”

郑洞国问:“李军长为什么不主持会议?”

龙国钧说:“李军长病未愈,不能主持,史副军长正在代为主持会议,但是重大问题他做不了主,必须由您拍板。”

郑洞国知道他们是来催促自己投降的,气愤地说:“龙国钧,你扪心自问,我平日对你和史说还不错吧,为什么你们都要来逼我?”

龙国钧觉得自己留在这里有危险,便匆匆告辞返回。

当日,我军与新7军达成协议,我军接收中正广场和银行大楼。蒋军机关和特务团被我军团团围住,他们不愿放下武器,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我军没有用武力进攻,还是尽力争取郑洞国投诚。我军独立师一团向郑洞国展开攻势,郑洞国兵团副参谋长杨友梅派人与我军谈判,双方几次磋商,商谈起义的条件。郑洞国无可奈何地同意了起义,提出条件:不在报纸上、广播电台上发表讲话,对外宣传时说郑洞国是负伤被俘的。

我军答应了所有条件。20日夜11时,郑洞国向蒋氏发了最后一封电报,说恪尽军人天职,保全气节,不辱使命。

21日凌晨,我军独立第九师第一团到达郑洞国所在地,郑洞国要求我军配合对空鸣枪一小时,以此向老蒋表示他做了最后的抵抗。

【长春解放后,郑洞国被押往哈尔滨】

5时许,我军代表朱军和师镜进入银行大楼,蒋军军官和家眷正集合准备投诚。郑洞国的特务团已放下武器。郑洞国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了大楼,回头望了望,跟着跟朱军、师镜一起乘汽车,向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驻地四家驶去。萧劲光司令员、萧华政委热情会见了郑洞国。

10月21日,我军报道郑洞国“负伤被俘”。

23日,蒋军阵营的媒体报道,郑洞国“以最后一弹壮烈成仁”,结果闹出了笑话:郑洞国之子以为父亲战死,悲痛不已,奔赴长春,后来才得知真相。

长春和平解放

长春和平解放,我军聚集在广场上,吹起了胜利的军号。长春人民奔走相告,敲锣打鼓。郑洞国所属的蒋军新7军和第一兵团司令部的起义军被编入东北野战军。曾泽生的第60军后来被改编为50军,开始了辉煌的征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