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行4 安阳殷墟-中国最早的王陵遗址

 yanping420 2023-08-03 发布于天津

(殷墟王陵遗址大门)

殷墟王陵遗址和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一样,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了殷墟遗址。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第一批考古学者在这里发现了距今3000多年的商王陵墓群,命名为商代“王陵遗址”。这里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开创了中国帝陵制度的先河。

(殷墟王陵遗址航拍图,源自网络)

这里是商王朝的王室陵地与祭祀场所,也是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的出土地,被国际专家、学者赞誉为可与世界七大奇迹相媲美的“第二个古埃及。” 王陵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近200亩。

(景区宫殿遗址至王陵遗址的直通车)

殷墟王陵遗址位于安阳市洹河北岸的武官村北地,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所在的小屯村隔河相望,相距大约5公里。

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游客服务中心前,景区提供旅行小巴接游客直达殷墟王陵遗址。我们坐上小巴,大约10分钟后来到了殷墟王陵遗址的大门前。这时已是下午4点半,同车来的游客不多。

(“司母戊鼎出土地”石刻碑)

(殷墟王陵区平面示意图)

走进殷墟王陵遗址,眼前是一片开阔的绿草地,地面上镶嵌着金灿灿的“殷墟王陵区平面示意图”。在示意图之后,竖着一个石碑,上面刻着“司母戊鼎出土地”。

从示意图上看明白,王陵遗址分为东区和西区,其中,西区有8个大墓,东区除了有4个大墓之外,还有3个馆室,分别是“车马坑陈列馆”、“殷墟王陵区墓葬展览馆”和“M260 展厅”。

(王陵区大墓之间有低矮的绿色植物相隔)

殷墟王陵大约始建于商王武丁时期,终结于商王帝辛时期,前后营建长达200余年。当年考古发掘时踩出的一条土路,把遗址分为东、西两区。这些大型墓葬均为南北向,墓形呈亚字形(4墓道)、中字形(2墓道)、甲字形(1墓道)等。

(王陵区摆放着许多大型出土青铜器复制品)

从1933年起至今,考古人员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大墓,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在大墓周围分布有许许多多的小坑,是殷商在此建都255年所遗留下来的祭祀坑,共发现2500余座,目前只展示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在王陵遗址围墙南面的农田里还分布着千余座祭祀坑。

当年这些大墓在发掘后即被回填。为重现当年的景象,在大墓原址分别采取了地下封存、地表植被、砂石标识、复原展示和揭露展示等方法,再现了当年王陵墓葬群的宏大场面。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往东区参观,因为王陵遗址内的三个展厅都在东区。

(位于东区的M1443墓地)

走在东区,第一个看到的是M1443大墓的标牌。该墓1935年发掘,墓室为长方形,口大底小,有南北两条墓道。带墓道南北总长41.15米,东西宽6.80米,深7.1米。该墓早期被盗。

(位于东区的M1400墓地)

M1400大墓,紧邻M1443大墓的东边。该墓1935年发掘,墓室呈长方形,口大底小 ,有4条墓道。带墓道南北总长约70米,东西宽约50米,深10.6米。该墓早期被盗。墓道内出土有铜器“寝小室盂”、人面具等。

(殷墟王陵区石碑)

再往东部走,小道旁有安阳市政府1986年立的石碑“殷墟王陵区”。左边房子是车马坑陈列馆,前方房子是王陵墓葬展览馆。

(车马坑陈列馆外观)

此处车马坑陈列馆是陈列展示殷墟出土的商代车子实物的专题展馆。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车马坑展厅不同的是,这里以大量文字图片介绍了殷墟以外各时期车子发展简况。包括:蒙古高原青铜时代的车辆岩画,周代的四马驾车,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出土车马坑,洛阳周王城车马坑博物馆,还有晋代至宋代车子的变化。

(车马坑陈列馆内景)

王陵车马坑陈列馆内只有两座车马坑,未标明出土的时间和地点,但都是殷墟出土的实物。

(王陵墓葬展览馆外观)

(王陵墓葬展览馆内的祭祀坑)

王陵墓葬展览馆内展示的是东区局部祭祀坑。东区祭祀坑数量众多、排列有序,坑内有不少人、畜骨架,是殷王室祭祀先祖的一个公共祭祀场地。

在王陵遗址发现的2500余座祭祀坑中,白骨累累,显示了殷商时期奴隶的悲惨情景。殷商王朝把人强行处死后埋入坑内祭祀祖先,称为人祭。人祭坑排列有序,分为若干组,每组代表一次祭祀活动。祭祀时,有先处死后再埋入的,也有活埋的,多为战俘,也有一些是奴隶。

( 殷墟出土铜器仿制品)

在王陵墓葬展览馆里,祭祀坑外一圈摆放着殷墟出土各种铜器的仿制品。殷人认为,人死了就是到阴间生活,所用之物和在世一样,因而墓中有许多应用物品,陈设仿照墓主人生前的景象。殷墟王陵大墓虽历遭盗掘,但出土的劫余之物仍可反映商代王室的豪华与奢侈。

(M260展厅外观)

(M260展厅内景)

紧邻王陵墓葬展览馆西面的M260展厅,就是司母戊鼎所在的大墓,1939年3月司母戊鼎出土于此。

(M260展厅 司母戊鼎图文介绍)

有故事说,当年安阳有一位农民兼业余“探宝人”吴希增,他在武官村用探铲四处探宝时,偶然发现了藏于地下的一个庞然大物。于是他与土地的主人吴培文商量,一起组织武官村的村民趁着夜色挖掘。经过40多人3夜的盗挖,庞然大物终于面世,原来是一只青铜大鼎。

(司母戊鼎出土于此处, 内置的是复制品)

在此地出土的司母戊鼎,经考古专家确定,高133厘米、长111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是我国古代出土最大的青铜器。其铸造方法为整个铸型由4块腹范、顶范、蕊与底范以及4块浇口范组成,外范仍用草拌泥加固(范即模子)。专家们推断,按照当时生产力的水平,在铸造该鼎时,要有130多人连续浇铸才能完成。

司母戊大鼎庄重雄浑,纹饰细腻,整个鼎体以雷纹为地,饰以夔(kuí)龙纹。鼎耳作猛虎吞噬状,两侧为鱼纹、小夔龙纹,鼎足铸有兽面纹。通体纹饰华丽,繁缛神秘。鼎腹内壁有“司母戊”三字铭文。据考证,大鼎可能是商王文丁祭祀其母亲“戊”所作的彝器。

(M260的墓室和墓道)

1984年9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正式发掘M260大墓。该墓呈“甲”字形,墓道在墓室南部,呈坡状,墓室为一长方形竖穴坑。墓室底有一腰坑,内有一人一大玉戈。在墓室西北角填坑内有8把木锨。在墓道填土内,有集中在一起的22个人头骨。墓室填土中有6个个体的人骨,椁室填土内有5个个体人骨。

(M260的墓室)

M260在历史上曾遭受多次盗墓,1984年再次发掘中,安阳考古人员只收集到一些小件器物。

发掘过程中,在M260大墓东侧发现一座小型陪葬墓,因原址面积不足8平方米,所以原址回填。此小型陪葬墓为M259。

(M260出土的小物件)

(M259出土的器物)

(殷墟出土的陶器和铜器)

M260展厅内四周陈列着M260出土的小物件,有铜牛形饰、铜泡、铜镞以及骨匕等;M259出土的器物;以及殷墟出土的部分陶器、铜器等。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司母戊鼎,图片源自网络)

司母戊鼎,现在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关于司母戊鼎的辗转,M260展厅内有文字介绍:

1939年3月,出土于安阳武官村北地 (今M260墓内);

1939年-1946年,藏匿于安阳武官村吴培文家草房内;

1946年-1947年,陈列于原安阳县古物保管会院内 (今安阳市县东街4号院);

1947年秋,司母戊鼎运到原驻豫北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司令部 (今河南省新乡市);

同年,司母戊鼎运抵南京;

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司母戊鼎从南京调往北京,成为镇馆之宝。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殷墟王陵遗址南部,考古发掘的现场)

走出M260展厅往西,远远望去,有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飘扬。遗址的南部草地有一圈新土堆,有些许工作人员在周围忙碌,那里是正在发掘的考古现场!

(殷墟王陵遗址南部,有多个考古发掘场地)

我们快步走了过去,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考古场地。虽然游客是不可以靠近的,但这也稍稍满足了我对考古的好奇心。

殷墟王陵遗址中间,矗立着大型司母戊鼎仿制品,上面刻有历史学家周谷城的题字:青铜时代第一鼎。

我们沿着绿草中的小路,来到“青铜时代第一鼎”之下。又走过眼前的这条青石板路,离开了殷墟王陵遗址。

浅浅小花,离离青草,商代王陵区幽寂沉静。而这数千年的王陵遗址,让人们得以看到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区,并通过它看到商代后期繁盛的社会形态和残酷的奴隶制度。

殷墟王陵遗址的发现,验证了商代历史的可信性,确证了奴隶社会的存在,直接推动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探索与研究。安阳也成为中国考古学的摇篮。真可谓,“一部殷墟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