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两张脸,两个身份。 一张脸,一个身份,是属于尘世的。我希望我面带蔼然,眼里一直有慈美,我的身份就是生活家,好好爱家人、朋友,对路遇的每一个陌生人,善意相待,只求灯火可亲、烟火温柔。 另一张脸,另一个身份,是属于世外的。我希望我的眼睛里一直有着清喜的水泽,我的身份,是清风客、流水禅,是草木山河里游历者。 ![]() 我知道,一直,我有一个古典的身份。 前几日,有一读者来说她的迷惘。她追求的是一个人既有性情又有温情地生活,即便身在红尘,却心在尘外,自在无为,虽然寂寞,心灵却异常丰盈。但有友人说她这般是不务实于生活,是自己给自己设了囚牢。因此,她陷入了一种迷惘,她不明白,自己所追求的真是囚牢吗? 其实,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囚笼。云囚于无边天空,但管云卷云舒;花囚于一寸野地,但管花开花落。每个人的心,都是个囚笼,灵魂或被囚于名利,或被囚于金钱,或被囚于仇恨、苦难、纷争,囚于俗世俗念,甚至整个人生,灵魂会从一个囚笼钻入另一个,一生如囚徒。也有被“囚”于光明,“囚”于梦想,“囚”于美,“囚”于善,“囚”于诗,“囚”于桃花流水烟火温柔的人间,属于自己的世界。
我的生活很平淡,但我的心很丰盈。我让草木为宅,让身体里住着一个诗人,让路走成一行行诗。我和你和这个世界的旖旎,或许就是,我是你世外的小桥流水人家,你是我只想蹉跎的人间年华。 ![]() 世间本嘈杂,我可以活得明澈。因此,我可以说,我的另一个身份,是诗人。 这些想法,以前是不敢自在地行诸于文字,也是担忧被人背后讥笑。我想活得古典一点,我不是要做诗人,我是要诗意地行走。 而能让我大胆地说出自己这不切实际的想法,是因为苏州。因为苏州很古典,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青石巷弄,烟柳画桥,每一步都走在古典的氛围里。来苏州次数多了,心里就越发觉得,一座城,可以老,但越老越有味,越老越古典,一个人也可以越活越诗意,越活越简单,越活越活出自我。所以,其实对我而言,是苏州给了我一个古典的身份。 ![]() ![]() 一座城,小桥流水是一个人江南情结最美的注脚。 我总觉得,人是可以活成一首诗的。一首诗,在纸上过完一生;一张纸,在书里过完一生。云烟都起于一张洁净的纸,小桥架在上面流水,江南搬在上面烟雨。
在我的世界里,流水小桥上有美丽的韵脚,烟柳堤边有往事的词牌。所以,在日常中,我退到一卷诗中,我在纸上安排一场江南故事,安排桃花笑春风、人闲桂花落,安排我一生最美最惊心动魄的传奇。 直到有一天走到姑苏那古典的气质里,才明白,原来纸上“终觉浅”,人到姑苏,才知我那些借一支笔,流水载小桥,水墨载江南,去一本古老诗集里的痴想,原来都是真的。 那一刻,我坐在小桥边,身边人来人往,我几乎要落下泪来。
一年春将尽,突然想放开手边事,不可遏止地想去姑苏。也没四处逛,游了两个园子,剩下的时间多是坐在小桥流水边。我坐在江南里,我坐在古典里,那时觉得,一整座古城,就是为了等我来一坐。后与友人说起,与一座城,一片山,一个开花的小院子,相见如故知,是最美的缘分。
特别喜欢苏州大才子唐伯虎的《杏花茅屋图》,整个画面的五分之四都是绝岩耸壑,雄奇怪峻,长松落落,茅屋掩映于山石间,如婉转的一笔,只作了背景。而两位高士,站在小桥流水边,就那么一站,他们说想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但那流水淙淙,意境顿出。 枕河人家,水巷小桥,绿水幽幽,人站在那里,恍然间感觉一切都不真实,但是,那么美。 ![]() 第一次念着“姑苏”两个字而来的路上,心就那么柔软了一路。我想来走走那些小巷子,想看一眼我诗中时不时地描述的场景。比如一扇木格窗口放着一盆花,像是一个隐秘而美好的暗号,等着某个人来破译;比如有老人坐在小巷门口,我经过时,他冲我一笑。多么朴实的画面,却让我感觉我披了一身的诗的光芒,走在一条古老的巷子里,永远也走不到尽头。 长堤柳,深巷花,一路走着,看一眼柳丝披风,人便洒脱了几分;闻一阵墙内暗香,人便静谧了几许。
小巷深处有花。有一次坐在小巷一台阶处,想眼睛看到的这一幕,是多么美的诗句。 当你走在姑苏小巷里,时不时遇到那些迎风开着的花,如迎你来时,你一定会同我一样,在那一刻,感觉整个姑苏都在欢迎你。或见巷子里,曲曲折折处,突然一个捧花的女子向你走来时,你一定会同我一样,在那一刻感觉,整个姑苏向你走来。
小桥弹流水,石阶响足音,青瓦生明月,轩窗留客人。走在小巷的石板路上,心境早已是世外之境,身边是陌生却有着美好微笑的人与我擦肩,感觉那么美。 与那些陌生人,虽然一生再无缘,但因为彼此走过同一条石板路,时光会温柔地将彼此的足音开成花,开在姑苏那一条条巷子里。 姑苏古城多小巷,我便多了一个梦想,那就是,用脚丈量出我与一座城全部诗意的距离。 ![]() 烟,真美。 特别是烟雨的烟。 在我们诗的国度里,我总觉得,江南烟雨是最缠绵最旖旎的存在。 我不停地奔赴江南,仿佛是前世的盟约,今生才一次一次又一次地来。我甚至因此找了一个任谁也无法反驳的理由,我来,是因为我的身体里太缺一场烟雨了。 烟雨,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气质。 ![]() 江南的美,美在如诗如画,美在小桥流水,美在青砖黛瓦……更美在烟雨,随便一场烟雨,就惹得人愁,惹得人醉,水气氤氲中,那份温婉宁静,直叫人醺醺然,飘飘然。 杜荀鹤赞美姑苏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白居易忆姑苏时,也写诗说“水国多台榭”,又说“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一次走在姑苏的烟雨里,穿小巷,过水桥,行人不多,我独享姑苏烟雨而得意时,突然想到大诗人们的诗句,便在心里欢喜地补充说,姑苏人家尽烟雨,姑苏人家家家皆有烟雨。可能是羡慕,也是真欢喜。身为苏州人,也许并不觉得那一场场的雨,怎么讨喜了人去,但对于一位诗人来说,姑苏的烟雨,最具古典气质,是上天对姑苏的眷顾,是上天在姑苏作的一串串一线线一行行的诗句。 ![]()
我可以只为一场雨,便奋不顾身地来姑苏。只为了看一场雨。甚至觉得,这世间最美的相遇,最动人的故事,都在那么一场烟雨里。 烟雨是一位诗人与姑苏的前缘。人一生,总该有一场烟雨,留在某一时念起。淅淅沥沥,滴滴答答,湿漉漉的纯美。在这一场烟雨里,有人为爱,走在石巷里;有人为花,行在画桥上。 ![]() 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将很老很老,但因为姑苏,手指苍茫,翻开一页雨巷却能走进自己少年时一本湿漉漉的诗集;发丝如雪,梳理一段往事便能心安地穿上一件光阴洗过的白衫。 如此,一生足够美了。 这是一封我写给姑苏的情书,以姑苏给我的,古典的身份。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苏州虎丘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