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民间故事)

 刘章济图书馆 2023-08-03 发布于湖北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守寡的老婆婆把儿子拉扯成人,娶来了媳妇。儿媳妇手脚勤快,吃苦耐劳,过日子是把好手。

老婆婆见媳妇精明强干,便把钱匣子和钥匙交给媳妇,说:“孩子,娘上年纪了,这个家你来当吧,反正迟早也得你来接这个班儿。”

媳妇慌了,说:“娘,您老耳不背,眼不花,又能走,又能跳,让给小辈把家当,叫人笑话呀。”

老婆婆说:“别人笑话不笑话倒不怕,咱们的家底薄,娘是怕万一呀;先看着你当几年家,日后娘入了土,也就放心了。”

媳妇接过钥匙和钱匣子,成了当家人。可她没忘记婆婆那句“怕万一”的话。怕万一什么?是怕万一我当不了家,把日子过穷了?保准是!

媳妇想到这里心上憋足了一股劲:非辛勤省俭地挣个家业不可,让婆婆看着自己并不比她老人家差!

有了心劲,媳妇同丈夫一块起早贪黑,有昼没夜地干,地里不见一棵草,种的庄稼拔了尖;一麦一秋,收打的粮食大囤满尖小囤流,连盆盆罐罐都装满了。

粮食多了,媳妇的手把不攥得那么紧了,抓起来,大把大把地喂鸡鸭。

婆婆心疼得不得了,说:“看那粮食粒儿一颗颗像珍珠似的,喂了鸡鸭怪可惜了!”

媳妇不以为然,嘴里还说着呢:“要吃蛋,粮食换!”

粮食多了,媳妇做主,要往外卖粮。婆婆又发话阻拦了:“孩子,粮价又不高,为什么卖出那么多呀?得留足两年的口粮呀?”

媳妇说:“娘,麦子一黄就又有新粮进仓了,放在囤里耗子咬。”

老婆婆说:“怕老鼠偷老鼠咬,那就养只猫。”

媳妇又说了:“娘,粮食在囤里放久了,一受潮要生虫啦。”

“怕生虫,那就勤晾晒,勤捣鼓。”

媳妇听了,有些不耐烦:“娘,俺可不愿吃陈粮!陈粮吃在嘴里不香,咽到肚里不甜!”

谁当家谁做主么,老婆婆不好再说什么了。

刚刚把积存的粮食卖出去一大半,闹春荒了,天旱地干,田里的庄稼都旱死了,连道边井旁也不见寸草长!粮市上粮价一下子飞涨了上去,一升米卖一斗的价钱,一斗米一石的价钱。媳妇可后悔死了,早卖了二个月粮食,少收入多少钱财呀?哪里丢了从哪里捞,她又作主要卖粮食了。

婆婆又出来拦阻了:“孩子,不能见钱眼开,这粮食再卖,咱家还吃什么呀?”

媳妇说:“留下两三个月的口粮接秋就行了,也好清清囤,整整仓,见见新。”

婆婆又说:“万一秋后再遭灾呢?”

媳妇摇头:“哪能呢? ”

婆婆还是劝:“我看还是不再卖粮的好啊。”

媳妇心里不高兴了,拿出钥匙就往老婆婆手里递:“娘,这钥匙还是交给您老吧。”

婆婆年岁虽大,头脑可不昏,心里头清楚着呢!老人家想:“唉!媳妇见怪了啦。谁当家谁做主嘛,要人家当家,不让人家做主,又哪成啊?年轻人经的事情少,这一次就是豁出去吃个亏,让她长长见识,算是买了副后悔药,也省以后再出闪失跌跟头了。”

想到这儿,老婆婆说:“钥匙交给了你,吐出的唾沫泼出去的水,当娘的说出口的话儿不能往回收!你当家当大家,让给俺个小家当一当吧!”

媳妇心里十分纳闷: “婆婆提出要当小家,这“小家”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她正要开口问,老婆婆说了:“家里喂喂这群鸡就由俺来管吧,这群鸡就是个'小家’呀!”

从此,老婆婆管起了鸡来了。

老人家可舍不得用粮食喂鸡了,她捉蚂蚱,捋树叶,挖野菜、树叶用力捣碎了,拌着麦子和谷糠来饲养。

媳妇看不上,就说: “娘,不喂粮食又怎么捡鸡蛋呢? ”

“不喂粮食也能捡蛋。”

果真,粮食没喂一粒儿,鸡蛋儿倒是没少捡,比喂粮食那阵儿还生得多了呢。

除了喂鸡,老婆婆还一天不空闲地去挖野菜,什么蛐蛐菜啦,马齿苋啦,苜蓿苗啦,半天一筐,一日两篮,回到家里就摊在地上晒。晒干了,就往篓里装;篓满了,就往囤里放,囤里堆得盛不下来,老人家就让儿子拿砘房顶的小石碌碡往干野菜垛上压,也好使收藏的干野菜更厚实。

媳妇纳闷了:“娘,您老晒这么多干野菜干什么用呀?”

“留着当饥。”

媳妇心里觉得好笑:“俺的老娘哟!这么多干野菜,那几只鸡还能吃得了?”

老婆婆连连摇了几下头:“孩子哟,不是喂鸡,是用来为咱一家三口人度饥荒!万一……”

万一!万一!又是万一!媳妇也摇起头来:“娘呦!秋庄稼都长的老高啦,谷子秀出了穗,高粱扬起了花,玉米稖子吐出了红缨缨儿,秋分一到没生田,熟粮食眼瞅着就要进仓啦!还防什么饥荒?”

“万一闹起了灾,没收成了怎么行。”

“娘啊!又是什么万一!春天刚闹过灾,秋天还会再闹灾?”

说不闹灾,还真又闹灾了。春天是旱灾,秋后是涝灾,黄河里一发水,得,把满地好庄稼都泡死了,连收的柴禾都不起火!

媳妇傻了,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都卖了,留下的二石粮食也吃了一石多,若是婆婆也用粮食喂鸡,怕是早光得一粒不剩了!春旱秋涝,整整一年轧场碌碡没翻身,吃什么呀,喝什么呀?她真后悔自己任性,听不进老婆母的话!

这时,老婆婆说话了:“孩子,莫愁、莫愁、莫慌张,有俺晒下的这么多干野菜,咱娘仨儿一个也饿不死的!”

两三斗杂粮拌野菜,直吃了一个秋冬,一个春天,一家三口人算是平平安安度过了饥荒。

媳妇对老婆婆说:“娘啊,俺算是彻底服了!都说能掐会算的是诸葛亮,您老料事比那三国诸葛还要神三分!”

婆婆说:“孩子,经过这一场,吃一堑,长一智,你可千万要记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呀!俗话说:

饱备干粮晴带伞,

要把丰年当歉年。

不忧一万平安日,

只怕万一遭祸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