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读红二方面军战史22—三军大会师,长征取得最后胜利!

 兰州家长 2023-08-03 发布于甘肃

建议朋友们从第一章开始看

在党中央、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之下,在红一、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奋斗之下,三军胜利会师的局面终于出现!广大红军指战员以无比兴奋、激动的心情,迎接这久久盼望的日子的到来。

9月30日,红四方面军分5个纵队,自岷县、漳县等地北进后,于10月5日重占通渭城。8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抵达会宁的青江驿、界石铺,与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第一师胜利会师。9日,徐向前率领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会宁城,第二天,朱德总司令和张国焘来到会宁,受到红一师师长陈赓及其所属部队的热烈欢迎。

继红四方面军之后,红二方面军经过艰苦转战,历尽艰险,在贺龙、任弼时率领下于10月22日、23日在甘肃境内西吉城正南不远的将台堡和兴隆镇(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保存了11500人的红军武装。

果敢豪爽的左权笑着对贺龙、任弼时说:'有你们这一来,红军兵多将广,大西北可就热闹罗!'

任弼时也笑着说:'大家早就想和中央红军的老大哥会师。这下好了,三个兄弟会到一起了,打开新局面不成问题了!'

至此,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二、四方面军在极端艰险的条件下,先后在1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战略大转移。他们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终于在会宁地区实现了大会师,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一起读红二方面军战史22—三军大会师,长征取得最后胜利!

三大主力实现会师,是三个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共同心愿。红一方面军先遣军政治委员聂荣臻在给朱德和红二、四方面军指战员的信中写道:'全国主力红军集中西北,无疑的将首先在西北开展新局面,成为团聚和领导全国抗日的中心。'

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印发的《庆祝一、四方面军大会合战士讲话大纲》,就充分表达了指战员的这种心情。大纲热情洋溢地写道:

为着会合红一方面军,我们眼睛望穿了。听到党和军委决定要四方面军北上会合红一方面军的消息,我们个个高兴得不得了。我们不放松一秒一分的准备,准备克服一切困难,准备铲除任何企图阻拦我们的敌人,来会合你们。不管蒋介石的计划和碉堡封锁线怎样严密,不管胡宗南、毛炳文怎样费尽心机,不管少数民族地区雪山草地怎样的困难,都没有能阻止我们的前进。环境越困难,我们的斗争与会合的决心越坚固。就这样,我们终于取得了伟大的会合。当会合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在行军中在宿营地,在火线上……没有一个人不在欢喜的庆祝这件事。

现在我们会合了。不论在任何人的眼睛里看起来,这都是一个惊人的胜利。蒋介石想阻拦我们的会合,企图消灭我们这一个,再消灭那一个的计划,完全失败了。我们三只铁拳在一条火线上合起来作战,一定有把握打更大的胜仗!

同志们!携手前进吧!卖国汉奸和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在我们伟大的会合面前发抖了!胜利就在眼前!

三军胜利会师的场面是极其感人的。在会宁城,一方面军的同志打着红旗欢迎红四方面军同志的到来,四方面军的同志也招展红旗向欢迎队伍涌去。

'红军大会师万岁!'

'中国工农红军万岁!'

表达欢跃心情的口号声此起彼伏,指战员们还情不自禁地纵声歌唱:

三大主力军,

西北高原胜利会合了,

欢呼三个方面军,

百战百胜英勇弟兄。

团结我们工农红军全部的力量,

咳!团结我们工农红军全部的力量,

走向抗日的最前线!

两万五千里长征,

经历十一省险阻与山河,

铁的意志,血的牺牲,

换得伟大的会合。

为着建立人民政权巩固的基础,

高举红旗向前进!

宏亮的歌声,唱出了全体指战员欢愉的心情。兄弟部队转战万里,穿过枪林弹雨,历尽千难万险,战友一旦相逢,大家格外高兴。指战员们喜泪盈眶,紧握战友的手,亲切地交谈,热情地慰问,表达长久的思念之情。

红一方面军广大指战员把准备好的大批慰问品:毛衣、毛袜、毛手套和肉、菜等送给四方面军的同志,并每人给了一套棉衣。当四方面军同志穿上上面绣着'欢迎阶级兄弟'等字样的毛衣,收到其他礼品时,总是对一方面军的同志说:'好同志,你们关照得真周到!'而一方面军的同志总是说:'你们爬雪山、过草地,辛苦了!'

在将台堡和兴隆镇,在红一、二方面军会师的那天半夜时分,当二方面军的同志在急行军中突然听到'准备与中央红军会合'的喜讯时,广大指战员精神大振,由衷地热烈高呼:'到家了!到家了!就要和中央红军会师了!就要见到毛主席了!'

胜利会师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在黑夜的微光中,两个方面军的同志相互亲切地呼唤对方:'你们是中央红军吧?同志们辛苦了!''你们是二方面军吧?你们更辛苦!'互相扑向对方,喜泪禁不住从钢铁汉子们的眼中流出,一双双粗糙有力的大手紧紧相握,战友们热烈拥抱。大家有好多好多的话要互相倾诉,但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红军指战员们只是一个劲地高呼:

'红军大团结万岁!'

'打倒蒋介石!'

'赶走日本侵略军!'

阵阵口号声此起彼伏,在广阔的原野上回荡。那动人的情景,是难以用语言和笔墨来准确表达的。

会师后,在团结胜利的气氛中,观看了红一方面军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

'……哎呀哩,毛主席领导好主张,拖得敌人叫爹娘,哎呀哩!

这种兴国民歌,已经好久没有听见了。任弼时和红六军团中的一些江西籍同志,因此感到特别亲切,忍不住跟着轻轻哼了起来,场上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

为了表示对红二方面军指战员的敬意和关切之情,聂荣臻政委派红三军团政委萧锋同志带一个连,把100只羊,50头猪,300套棉衣,500匹布和5万块现洋送给二方面军。贺龙笑着说:'太感谢你们了!多年来盼望见到中央红军,今天终于实现了!回去见到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彭总、左权军团长和聂政委,代我向他们回好!'

一起读红二方面军战史22—三军大会师,长征取得最后胜利!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了《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通电》首先向红军广大指战员致以'热烈的敬意与欢跃的贺忱'接着深刻阐明了三大主力会师的意义,提出了红军在新时期的任务。

第一,阐明了红军大会师的重大历史意义。'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准备好了对于中国新的大规模的进攻,我有五千余年光荣历史的中华民族,处在空前未有的危急存亡地位的时候,我民族革命战争的先锋队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境内会合了。我们的这一在抗日前沿阵地的会合,证明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侵略是快要受到我们全民族最坚强的抗日军队的打击了;证明中国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与抗日联军是有了坚强的支柱了;证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全国同胞是有了团结御侮的核心了;证明正在抗日前线的爱国工人、爱国农民、爱国学生、爱国军人、爱国记者、爱国商人,英勇的东北义勇军以及一切爱国志士是有了援助者与领导者了。总之,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进入抗日前进阵地,在中国与日本抗争的国防线上,在全国国内政治关系上,将起一个决定的作用了。'

第二,《通电》为会师后的红军三大主力提出了明确的任务,《通电》说:'我们即刻就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这就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这就是创建全国国防政府抗日联军与民主共和国的阶段。我们要在这个新阶段中树立全国人民的模范,树立抗日战线的模范,争取一切国民党军队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通抗日前进道路,扩大抗日根据地,巩固抗日根据地,为保卫西北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为保卫全国而战,为收复失地而战,为联合工、农、商、学、兵,为联合各党各派各界各军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而战。'

中共中央《通电》的传达,极大地振奋了三军广大指战员的士气与斗志,大家自觉地展开热烈的讨论,一致表示为完成新阶段的任务而奋斗。

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地区的胜利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宣告了敌人妄图歼灭红军于长征途中的反革命计划的彻底破产。当红军战员开会庆祝胜利会师之际,国民党反动派竟也不知羞耻地开会宣告他们'围剿'的最后'胜利'。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引起了国民党内一部分人的恼怒和愤慨。例如,国民党御用文人胡羽高就以讥讽的笔调写道:'该匪(红军)以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枪万弹中冒死逃生,居然开会大事庆祝,固属当之无愧,惟有剿匪各军开祝捷大会者,视此则感想如何?内心是否抱咎?颜面是否难堪?倘麻木不仁,不知天下有羞耻事,则余又何说耶?'这段话比较真实地道出了反动派之间的悲观失望和相互抱怨的心态。

会宁会师,标志着二支被敌人长期隔断的主力红军,终于克服了人为的、自然界的一切艰难险阻而聚集、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一支打击国内外敌人的强大的战斗力量,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坚强的中心支柱,成为打击日本侵略者、阻止蒋介石集团妥协投降的主要力量。正如张闻天所指出的:'一个主力的会合,一定要更进一步推进全中国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运动','强有力地保卫着西北并促进西北抗日大局面的实现。'这对推动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展和争取抗日 战争的胜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会师后,红二方面军根据党中央指示向甘肃东北开进,部队到达陕甘边境时,党中央派邓小平前来慰问。他脸庞瘦削,身架精悍,眼神干练而愉快,紧紧地握着任弼时和贺龙的手,笑眯眯地说:'毛主席要我来慰问大家。'

任弼时非常高兴地说:'谢谢!感谢毛主席、党中央对我们二方面军的关怀。'

邓小平向贺龙、任弼时等二方面军首长传达了党中央最近的指示精神。他说:'中央已于1935年12月召开了瓦窑堡政治局会议,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会议决定建立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实现这一目的,1936年1月,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签发了《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穿着东北军制服的红军联络人员不久便出现在西安;5月,中央发出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8月,又发表了《致中国国民党书》,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毛主席还致书蔡元培等知名人士,鼓励他们为促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而努力。党在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动民众,逼蒋抗日,促成革命高潮的早日到来。'

任弼时沉思了一下,随即对邓小平说:'请转告中央,我们完全拥护中央制定的路线和策略,并将在全军迅速贯彻实行。'

贺龙也高兴地说:'好了,从此我们就可以在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之下了!'

后来,党中央又派周恩来到洪德城慰问红二方面军。此时的周恩来副主席,留着长长的胡须,面颊清瘦,戴着灰布八角帽,穿着灰色军棉衣,腰束宽皮带,两道浓浓的剑眉下,目光深沉而炯炯有神。

贺龙、任弼时和周恩来副主席都是久别的老战友,如今在西北高原重逢聚首,分外亲切,忍不住互相久久地握手拥抱。周副主席激情满怀地说:'毛主席、党中央很关怀二方面军的同志们。毛主席派我来看望大家,毛主席让我转达他对同志们的问候!'

周副主席兴致勃勃地询问了红二方面军长征中的情况后,向大家介绍了陕甘宁边区情况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大好形势。他说,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必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赢得这场民族战争;而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必须坚决反对'左'倾关门主义,对资产阶级作出局部的让步,这是民族大义。

任弼时对周副主席说:'中央的决策是十分英明的。从我们二方面军一路上的情况来看,也同样证明:只要宣传抗日,我们就有了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有了政治上的主动权。但是,要使全党全军都真正理解中央决策的正确性,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贺龙接口道:'正是!这一些日子,总有人找我直哼哼,说什么我们长征都过来了,为什么还要和国民党讲客气、谈联合?蛮不服气咧!'

周副主席笑着说:'要给大家多讲讲,相信会理解的。'

另外,周副主席还谈到了红军领导问题。贺龙回忆说:'三个方面军会合后,周恩来同志由延安到洪德城,他和我见面后,问我三个方面军会合后怎么办?我说统一归彭(即彭德怀同志,当时任前敌总指挥)指挥吧。那时我们二方面军表示态度拥护中央。'

这样,会宁会师后,三个方面军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相互砥砺,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并肩战斗。当红四方面军初到会宁时,即派出干部到红一方面军部队中学习红一师等的工作经验和组织经验,红一方面军也虚心地向兄弟的红二、四方面军学习他们的经验。

中国工农红军三个方面军胜利大会师,对反共投降的蒋介石是当头一棒,对迫切希望抗日救国的全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红军主力会师后,曾多次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蒋介石不顾中国共产党红军和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继续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错误地认为,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连续作战的力量和能力已经大为削弱,刚到陕北未得到休整机会,立足未稳。于是他急调260个团的兵力,分4路向红军追击,企图一举将红军消灭在黄河以东地区。根据敌情特点,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了红军打击尾追之敌,以利北进的作战方针:逐次转移,诱敌深入,在有利地区,集中优势兵力,给主力胡宗南以歼灭性打击;对王均、毛炳文部则予以威胁牵制,相机予以打击;对已和红军建立某些联系的东北军王以哲部,则展开积极的统战工作。为统一作战指挥,中央任命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刘伯承为参谋长。

11月19日,红军主力先后集结在甘肃环县以北的山城堡地区。山城堡一带土寨众多,地形复杂,便于红军进行隐蔽集结,是一个较好的战场。

这时,胡宗南的第一军由南向北急急追来,孤军冒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根据军委指示,决定在山城堡给敌胡宗南部以歼灭性打击。具体战役部署为:红一军团从南面向山城堡进攻;红十五军团从西面向山城堡西北方向进攻;红四方面军的第二十一军从北面向山城堡进攻;红二方面军主力在山城堡与洪德城之间的水头堡集结,准备策应各方。

11月20日,敌胡宗南之七十八师侵占了山城堡。21日,当敌七十八师由山城堡继续向东攻击,进入红军预先设置的伏击圈时,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和三十一军,在红二方面军的密切配合之下,突然向敌人展开了猛烈的攻击。敌人凭借围寨拼命抵抗,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将敌七十八师第二三二旅全部和第二三四旅两个团歼灭。敌人遭到红军主力的沉重打击后,便仓皇向西北山谷撤退。

山城堡战役,取得了歼敌一个旅又两个团的胜利。这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第一次大战斗,也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最后一战。它有力地打击了蒋介石反动派的气焰,壮大了红军的声威,进一步分化了敌人营垒,推动了国内和平的实现。

为了适应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的新情况,保障红军在组织上的统一指挥,以争取革命的新胜利,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2月7日转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关于扩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组织的命令:任命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贺龙、徐向前、刘伯承、叶剑英、陈毅等23人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贺龙7人组成中央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毛泽东为中央军委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为副主席,朱德为红军总司令,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

从此,广大党员干部和红军指战员,都紧密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准备抗战,迎接抗日战争新时期的伟大任务而英勇奋斗。

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世界人民树立了一座坚定无畏的丰碑。

红军长征,是在人间罕见的困难情形下进行的:没有根据地作依托,没有工业基地,既没有汽车,更没有飞机,缺乏金钱,缺乏弹药,给养不济,但红军的对手却异常强大,是全国统治者,有帝国主义的援助,不但有汽车,而且还有飞机和大炮,有金钱、弹药充足,给养丰裕,经常以几倍及至十几倍的优势兵力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横亘着巍巍雪山,茫茫草地,道道天险,自然条件极端恶劣;加上前有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破坏,后有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干扰,使红军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局面。

但是,所有这一切困难,都被英勇无畏的红军指战员克服了。正如埃德加·斯诺所说:'这些战士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顽强,那么勇敢,而且正如各种色彩的观察家所承认的,就连蒋介石总司令部自己的部下私下也承认的﹣﹣从整体上说来是那么无敌,……那6000英里的历史性'长征',穿过中国的12个省份,冲破千千万万国民党军队的阻拦,终于胜利地出现在西北的一个强大的新的根据地上。'那么,红军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长征,以铁的事实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要取得长征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依靠的是两个基本条件: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团结与巩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党的路线转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上来。这就使得中国共产党在以后得以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领导红军三大主力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可以说,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斯大林曾说过一句名言: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斗争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广大红军指战员之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具有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在乌蒙山中,红二方面军在强大的敌人重兵重围中间来回穿插,声东击西,打击敌人,甩掉敌人,依靠的是广大指战员的高度觉悟和勇敢;爬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飞越天险,依靠的还是广大指战员无与伦比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红军到达陕北后,周恩来在接见负伤未愈就要求归队抗日的红军战士时说:'红军都是英雄好汉!长征的胜利是我们毛主席英明指挥的结果,也是同志们英勇战斗的结果。在这次震惊中外的长征中,许多同志献出了生命,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世世代代记住他们!同志们,我们革命的道路是漫长的,还有更多更艰险的雪山草地在等着我们。所以我们一刻也不能丢掉长征精神!' D

长征精神的深层底蕴是什么?老一辈革命家曾作过精辟论述:徐向前说:''长征精神'是什么呢!主要就是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乐观主义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百折不挠、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战的献身精神。'

杨尚昆说:'什么是红军的'长征精神'呢?概括地说,就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顾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这样的信念气概、品德和思想,是红军坚强的精神支柱。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产生伟大的军队,伟大的战士,伟大的奇迹。'

长征精神,是无产阶级本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红军的传家宝。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成为广大群众和革命战士战胜敌人的有力思想武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是我国人民克服困难,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

红二方面军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长征史上具有重要的和特殊的地位。

红二方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在周逸群、贺龙、任弼时、段德昌、关向应、王震、萧克等指挥下,艰苦奋斗,英勇杀敌,相继创建、巩固了湘鄂西、湘赣边、黔东和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敌人多次大规模'围剿',有力地配合了红一方面军的作战。同时,在紧张激烈的战争环境中批判和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

红二方面军的长征,自1935 年 11 月 19 日从桑植出发,到1936年10月22 日 在甘肃将台堡、兴隆镇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历时11个月,行程1.6万里,转战湘、鄂、川、黔、滇、康、青、甘、宁、陕10省,进行大小战斗110多次(据不完全统计),攻占大小城镇39座。

英雄的红二方面军以一万数千之众,战胜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斩关夺隘,爬雪山,过草地,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在沿途各省广大群众中宣传了党和红军的主张,撒播了革命的种子;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对促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特别应该提到的是,谱写这首史诗的不仅有中国人民的优秀男儿,更有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其中红二方面军有李真、陈琮英、冼任、冼福、周雪林、徐远德、石芝、陈罗英、马玉湘、胡自强、张士美、曾纪林等12位,安全到达了陕甘宁边区。这些女同志可真不简单,她们和七尺男儿一样,顶风冒雪,行军作战,历尽了辛苦,是中国革命中的'巾帼英雄',充分体现了中国妇女勇敢战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忠诚革命的优秀品质,是中国妇女的光荣,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尽管由于各种原因,红二方面军到会师时只剩下1万余人,但他们是经过长征锻炼,战胜了严寒、疲劳、疾病、流血、战斗、分裂之后保留下来的革命骨干,是中华民族精华的荟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以红二方面军为基础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在贺龙、关向应、萧克等率领下开赴抗日前线,继续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展开了一场可歌可泣的、前赴后继的、波澜壮阔的血战,并赢得了这场民族战争的伟大胜利。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气势磅礴的英雄史诗,它内容丰厚,值得以万卷史书对此加以记叙和研究。它包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伟大秘密,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结晶。

红二方面军战史完结!请移步其他几部红军战史合集,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