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有万重山及物 为苍生健康发声 目前,艾灸在00后里也非常流行,像是发现了宝藏了一样,三伏天在家里躲在厨房艾灸。 ![]() (图为小红书博主“去吹晚风-R”晒的帖子) 从2000多个点赞,400多个收藏,700多条评论看出,艾灸受到了大批年轻人欢迎。 马上就要立秋了,为何在这段时期一定要艾灸呢?灸学家今天跟大家科普一下。 在中医里,有【六淫致病】的说法。 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战国时期,荒淫无度的晋平公病了,请了当时的大医【医和】,来给他诊脉。 医和诊脉后,跟说晋平公说,因为平日纵欲无度,已经难以医治,晋国的良臣将先你而去,国也要灭亡。 ![]() 晋平公难以接受,问医和难道不能近色吗?医和说,可以,但需要节制。 就像先王发明古琴(昨天的文章写了古琴的内容),不是为了享乐,也不是为了听乐而心生欢喜,而是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仪节,处于中正平和之道。 ![]() 紧接着,他提出来【六淫致病】的说法: 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医和从房间出来后,宰相赵武问,谁是那位良臣?医和说赵武,你就是。 赵武,就是改编自《史记》真实记载的电影《赵氏孤儿》中,赵氏一族遭遇灭门之祸后唯一幸存下来的那个孤儿。 当年,赵武卒。 再后来晋平公薨,三家分晋,晋国灭。 这就是古代大医把脉的最高境界——【诊国脉】。 后来,中医里的六气(淫为过度、过量的意思,六淫指六气有所偏,太过或不及),从医和说的【阴阳风雨晦明】,变为【风寒暑湿燥火】,一直沿用至今。 从大暑至白露的这两个月(2023年7月23日~2023年9月8日),主气就是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中的第四个气——湿气。 ![]() 所以这段时间台风带来的暴雨非常多,很多地方发生了洪涝灾害,这也说明今年的湿气很重,天地之气与人体是相通的,我们改变不了大宇宙——天地,但是可以调整自己的小宇宙——身体。 《黄帝内经》曰: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马上迎来立秋,务必要赶紧艾灸祛湿,小心湿气伤害我们的身体。 清代有一位医学家吴鞠通,他提出【湿温】之病,多发于夏末秋初,也就是立秋前后的这段时间。 ![]() 艾灸 · 祛湿法 那么,立秋之前的这段时间,祛湿气可以选择哪些穴位呢? 灸学家分享一组最简单、有效、好找的配穴,很适合在这段时间里灸。 配穴:合谷穴、中脘穴 灸法:合谷穴(双侧)灸15分钟,中脘穴30分钟 (往左滑动图片查看穴位位置) 不要小看这组穴位,静心灸一次,就知道有多么好用了。 看到最近的洪涝新闻非常多,大家也要多小心啊,轻易不要到水边玩,注意安全。 最近艾灸身体有了哪些改变,欢迎大家到评论区留言,与大家交流分享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