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战争为何拖不得?

 莫为天下先 2023-08-03 发布于湖南

1949年,4月20日,随着国共和谈破解,百万大军正式度过长江,开始了解放南方任务,这一次的攻势可以说是无与匹敌。国军几乎没有做出像样的抵抗。

这样的战果,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在三个月前就已经是明局了,三大战役让国民党精锐部队灰灰湮灭,三大战役后,对于解放军来说,打过长江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只不过为了1让老百姓少受点苦,我们硬生生的拖了三个多月。

为什么,在渡过长江这件事上,要拖这么久,最后主席决定不再拖下去了呢?

当时,做这个决策的艰难阻力就来自于政治层面。

这个政治层面的阻力,就是美国和苏联。简而言之,美国和苏联并不希望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出现。毕竟一个统一且强大的中国部队美苏在远东的利益。

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就意味着有可能引起美国干涉。对于当时的主席来说,做出渡江的决定,是要下巨大的决心的

二战刚结束,美苏就开始谋求中国只维持表面统一,两党有各自的区域和军队。朝鲜是这样划分的,南亚印度是这样划分的。

这就是美苏的算盘,因为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新中国并不符合美国和苏联的利益。

美国没有兴趣全力支持国民党同意中国,苏联也没有兴趣全力支持我们统一中国

所以,美援和苏援都非常的克制。一旦中国被一分为二,那么,这两个势力都只能依附于苏联和美国。这是毋庸置疑的。

苏联甚至跟国民党签条约,还搞驻军,想重新殖民中国。

1945年,苏联还提出以长城为界,共产党经营长城以北,当苏联附庸。

关于苏联对战后东北的战略构想,杨奎松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前苏联支持中共夺取东北,为的是阻止美国人进入东北。中共如果能占据东北,则整个山海关以北就可能实现与中国的分治,成为既依托于前苏联,又可以有效保护前苏联的受中共控制的一道理想的防波堤。即使中共不能完全占据东北,引进大量中共武装,并建立起相应的根据地,足以对美蒋在东北的地位形成严重牵制,避免东北成为反苏的跳板或桥头堡。从当时的形势,就可以看出苏联的想法,一个分裂的中国,明显更符合苏联的利益。

国共内战开打,打到1948年11月,三大战役胜负已定,蒋介石举目四望,已经只有新疆、甘肃、西藏、南方、台湾等地还在自己手里,这里面经济实力还可以的就是南方。

12月,美国就开始要求蒋介石知道好歹,放弃统一全国的想法,签署和平协议,搞划江而治。

好巧不巧的是,苏联也通知毛主席“中国南北分治,适可而止”

苏联还表示,如果共产党打过长江,肯定会引起美国干涉,反正到时候别指望我帮你。你要是捅了娄子,我们可不能跟美军打。我们要顾及全球。

在当时,没有一个国家认为,我们能够跟美军打。为了制止我们过江,苏联还派了米高扬,要毛主席顾全大局,止步于江北,这样才有利于世界和平。

毛主席怎么可能接受这种建议,熟读史书的人都知道,历史上敢接受这种建议的,基本都在耻辱柱上钉着,比如宋高宗。

蒋介石也熟读历史啊,他也不肯干啊,

两边都不能妥协的情况,那注定就是两边的人都谈谈而已。真的就是谈一谈,暗地里各种准备刀子。

1948年12月,美国大使司徒雷登转交了一封国民党请求苏联调停的信,表明了美国的态度。

转过年,斯大林就联系中国接受和谈。到了三月份,苏联甚至放出狠话,美军有核武器,中国应当接受调停。

是接受划江而治,还是继续进军解放全中国。

所有的压力都压在主席身上,历史走到了最重要的关口。

而一件事让事情有了转机,这件事情就是柏林危机。

为什么三大战役结束后,毛主席没有乘势过江,一挥而就。

因为当时时机并不是那么成熟,美苏双方都不希望中国统一。

但是时间到了1949年4月份前夕,第一次柏林危机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两边都在准备建立德国,一个东德,一个西德,两边都在紧张对质。

到了这个关键时刻,在柏林危机这件事上,美国苏联根本无暇分身,正所谓等的就是这个时刻,

谈了三个月,一看局势到这个份上,那还谈啥谈,直接下最后通牒。要么签字,要么过江。

毕竟再拖下去,长江就要涨水了。渡江作战也要选自己有利的军事条件。

4月20日子夜,解放军说到做到,直接冲过了长江,国民党经营的长江防线跟纸壳子一样。

仅仅三天,南京解放,到了五月份,柏林危机结束,美国只能郁闷的看着解放军在南方兵速千里。

那速度,比翻面饼还快,美国根本来不及调遣兵力染指中国大陆。毕竟,调小了,没啥用,调多了,其他地方就少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解放战争拖不得。

说完了为什么解放战争拖不得,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本上海出版社发行的讲解解放战争的书,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入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