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窗流年:我与49路有个约会

 真友书屋 2023-08-03 发布于浙江

原创 袁念琪 上海人家AB面

与49路的约会,在四年前的2019年8月17日。我策划并参与了炫动卡通卫视《作文小镇》4集国庆节目制作,其中一集《车窗》拍49路。

图说:清晨,《作文小镇》摄制组来到漕溪北路中山西路公交枢纽。

袁念琪摄

选择约会49路是有原因的:它一是穿越市区核心区的一条重要公交线,也是一条上海人熟悉的线路。二是线路开辟后的半个多世纪,行驶线路基本如初,可谓上海一条不变的公交线。

图说:一图解读发展史。

袁念琪摄

就说其中的威海路。我1960年入静安区机关第一幼儿园(今文新报业大厦),就见49路门前过。其实在它问世之时,就走了当时叫“威海卫路”的威海路。

图说:驶入威海路。

图说:幼儿园毕业照。三排左一老师,左二为本文作者。

三是线路经过上海多个重要地标和特色地段。四是它为上海公交“红旗线路”,获“全国十城市优秀线路”(1993)、薛军车组获“全国青年文明号”(1995)等荣誉。

图说:同学与导乘员。

图说:本文作者(中)与同学交流。

那天一早,我们赶到49路上海体育馆起讫站。同学采访乘客和司机眼里49路的最大变化,了解司机工作流程并体验售票员、导乘员工作,车队服务主管周冬生介绍了49路发展史并展示了不同年代车模、老照片和月票等。为配合拍摄,车队特派一辆车,载着我和同学及编导、摄像9人,沿49路上下行走了个来回。

因录制国庆节目,节目组为同学选择沿线在上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3张地标建筑老照片与当下对照,更直接地感受巨变,加深理解:在人民广场站看跑马厅改建的人民广场,广场曾为上海日用工业品的保留图案。在九江路浙江中路站看上海电视诞生地永安大楼,回顾现代媒体带来生活变化。

图说:上海电视诞生地永安大楼。

袁念琪摄

在汉口路江西中路站看租界殖民统治的行政机构工部局大楼,194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此成立,升起上海第一面五星红旗。对我来说,最想打卡是49路经过的威海路上的幼儿园和工作到退休的上海电视台,从农场回沪休假听过一堂高考复习课的六十一中学(今民立中学),还有游过泳的常熟游泳池……

图说: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一个办公地。

袁念琪摄

图说:49路汉口路终点站。

图说: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三个办公地。

49路给我大都市感觉,源自它是上海行驶悬铃木路段最长的公交。从汉口路至斜土路,几乎覆盖全线路;其中威海路——延安中路——富民路——常熟路(延庆路)——衡山路——乌鲁木齐南路(岳阳路——桃江路),为沪上悬铃木经典路段。我曾住枫林路,上下班49路;穿行于浓荫蔽天的悬铃木下,如置身于潜水艇,裹着一份幽静,还有几许的神秘。

图说:马天民助人为乐,坐49路送孩子去儿科医院。

它给人另一个大都市感觉是经过上海著名三甲医院最多:有上海人叫“五官科医院”的眼耳鼻喉科、中山和肿瘤医院等。还有1954年开业枫林路183号、2008年才搬离的儿科医院,就是影片《今天我休息》中,民警马天民助人送病孩进的那家医院。他乘的49路,是道奇T234旧底盘改装的900型。

图说:《今天我休息》中,马天民乘的49路是道奇T234旧底盘改装的900型。

除悬铃木和三甲医院,49路走过不少上海著名地标。新以“书店一条街”闻名的福州路(四马路),在爱俪园(哈同花园)旧址建起的中苏友好大厦(今上海展览中心)、高档住宅太阳公寓、瑞华公寓、淮海大楼和特色石库门建业里等……

图说:行驶福州路(原四马路)。

1946年11月30日,49路前身9路公共汽车开通,“自枫林桥至南京路外滩。”(《徐汇区志》)十年后,全市公交路别编号调整,公共汽车路号自41路起。翌年1月14日,9路改49路。

图说:1964年的49路是捷克斯柯达(SKODA)706RTO型柴油车

虽说49路一端在外滩,但落脚点几番变动。先在南京东路23号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1963年搬四川中路广东路口的海关,六年后迁江西中路汉口路直至今日。而另一端变得是来回倒腾。1954年11月1日,从枫林路斜土路延东庙桥路(今东安路),半年后回原址。到1958年12月16日,再至四年前来过的东安路;此番与市领导入住有关。

图说:1958年,49路终点站再次从斜土路延伸至东安路。

1956年,东庙桥路和龙华路(中山南二路)建东庙工人新村;后随东庙桥路改东安路而改东安新村。1958年,毛泽东提出“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现译“资产阶级权利”),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长柯庆施决定领导干部住到工人住宅区去。他让市委书记许建国找到刚建而未分配的东庙新村,柯庆施和市委书记陈丕显,书记、常务副市长曹荻秋等于1959年搬进东安二村;东安新村遂成上海最大的市级机关宿舍。现中山南二路800号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分院,时为市委机关食堂和托儿所。

图说:东安二村。

到1999年5月8日,东安新村终点伸至漕溪北路中山西路口的公交枢纽,站名“上海体育馆”。

图说:49路体育馆站。

袁念琪摄

听“老克勒”讲,1949年前的上海公交都是男售票员。他们售票袋不挂胸口,是肩背大皮袋。没售票板可夹角票,也无把硬币如压入弹夹的硬币筒;而是把硬币角票统统放皮袋里。他的服务有意思的是:见查票员要上车会喊“赤佬来了”,提醒没买票的以免被罚。

图说:49路SK6152Pc-050号车为全国公交系统首批“青年文明号”。

今天的49路服务明星以女售票员居多,有建设部劳模黄金兰,市劳模和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仉红芳,市劳模和全国劳模马卫星等。我从上海音像资料馆朋友发来的《采集专报》里,见到49路最早的明星——1959年上海电视台一条片长2’23”的新闻,报道了 49路2710售票员曹玉娥:“对乘客热情、照顾周到,受到乘客们的赞扬。”据《上海公用事业志》,她1957年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镜头里的她面带微笑,从车窗探出身,挥着“慢”字旗,风吹起了她的短发。

图说:车窗流年。不变的线路,变化的风景。

袁念琪摄

那天拍完节目,城市已经华灯初上。走出49路车队,回想一天的约会:叫人难忘的就是它不变的线路和线路两旁发生的巨变。线路的不变,不正是能让人记着从哪里来的吗;而线路两旁的巨变,不又是启迪我们要到哪里去么……

2023年3月26日《劳动报 文华》

袁念琪:1978年从农场考入大学,获法学士学位。1983年考入上海电视台,高级编辑(专业技术二级),获上海长江韬奋奖,上海市作协会员,入选《中国新闻年鉴》。1974年起发表作品,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一等奖,收入王蒙主编《中国最佳散文》,入选“2022最澎湃创作者”。著有《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门槛》、《上海姻缘》、《上海B面》和《零食当饭吃》等。

原标题:《【车窗流年6】我与49路有个约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