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炷信香期年丰】

 画蛇者说 2023-08-03 发布于山东

一炷信香期年丰

——泰山的祈雨祷雪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国泰民安的物质基础,自古就是人们的企盼。古代封建官员的民胞物与,化忧患意识为勤政行动之一,就是祈雨祷雪。泰山留下了诸多这类诗文。

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有一年境内大旱,曾巩便写了一篇《泰山祈雨文》,情真意切,虔诚有加,而且情理交融,读之令人动容。文曰:

维泰山,历古至今,有天下者,巡狩封禅,勒成告代,莫不之焉……今二邦不雨,自四月以讫于兹。积水之泽,尘起冥冥。粟将槁死,蝗亦滋生。虽政或不良,足以致此,而百姓何罪……岂如泰山,朝出一云,暮泽天下,其势之易,易于转圜……循理安业,田间之民,亦与俱亡,奚可不伤!巩受命天子,守藩于东,敢斋以严,告于灵宫。惟神闵人之病,助岁之功,霈然下雨,变沴为丰。尚俾斯民,以牛羊黍稷,得承事于无穷。

发布《祈雨文》之后,天公凑趣,普降甘霖,解百姓倒悬之苦,曾巩遂又有《泰山谢雨文》,其文曰:

臣愚,行为时之所背,言为时之所轻……眷齐鲁之旧邦,依大镇之峥嵘。苦旱魃之方骄,忧岁事之不登。民且瘠于沟壑,或椎埋而死兵。冀聪明之响答,霈膏雨之宵零……或噫为风,或震为霆。隐然雷出,霭然云蒸。洒甘霪以兼夕,灭害气于无形。盖西极于甸服,东属乎沧溟。人盈其望,物遂其生。黍芃芃而擢秀,粟薿薿而敷荣。使时沴遂熄,年功可成。人食丰乎钟鬴,神祀衍乎粢盛。民相安于田里,吏无用于威刑。信大恩之莫报,而至德之难名。愚所以意激而感深者,方涉世之零丁……

曾巩不愧“唐宋八大家”之一,《祈》《谢》二文,文采蕴藉风流自不待言,难得的是祈请神灵怜悯天下苍生,“幸时雨之沛施,免斯民于饥馑”,充满了悲天悯人的人文精神和对上天诚惶诚恐的敬畏之情。

大明天顺三年冬,天旱麦枯。山东巡抚年富来泰山祷雪,顺便调研重修岱庙工程,其《祷雪》诗曰:

名尊五岳镇山东,至圣惟可化育功。

一炷信香期感召,愿垂三白兆年丰。

“三白”者,雪也。化自《全唐诗·占年》:“要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正是这次祷雪之后,年富应泰安地方官员之请,撰写了泰山文化中的吏治名篇“官箴碑”: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当然,也有些封建官员很“二”。据说金代,元帅刘瑀(莱芜人)代理泰安州守时,久旱无雨,便带人到白龙池祈雨。其诗祝曰:

秋水池上碧泠泠,纡曲穿山照日星。

安得一场透地雨,大有之年酬白公。

但见一条小白蛇在香鼎上盘绕,众以为神龙所化,再三拜祝曰:“三日内有雨,将为神明修庙。”占卜,曰吉。一时,军民欢呼罗拜。孰料,经日而无雨。刘将军震怒:“神许我雨,今既无雨,则是无神也。即无神,龙池何用?”遂命士卒,取西崖之巨石填之。众苦劝,刘将军罔闻。填池将满,忽雷雨暴至,雹大如鸡卵,落如流星。士卒骇,刘将军挺身而大叫:“失信于我者,在先也;填池壅泉,而后也。在你,兴云施雨,职是之故;在我,坐镇州事,造福子民。祷雨于你,非为私利也,你何敢狂尔!”雹竟应声而止。

还有,据说民国十五年夏,酷旱,田禾焦枯。济南府老幼祈雨,山东督军张宗昌赋《求雨诗》一首:

叫声爷爷张玉皇,你也姓张,俺也姓张,

为啥为难俺张宗昌?三天之内不下雨,

先扒龙王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曝晒三日无果。宗昌大怒,令出法随,立将克虏伯大炮拉上千佛山,对天猛轰。一时,大雨如注(没准起到了人工降雨的效果)。

要说封建官员愚昧迷信,真的相信祈雨祷雪、苍天鬼神佑护之功,也未必。我想他们明白,合乎民心、顺应民意、切乎民情,乃为官牧民之大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