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甄嬛传:华妃罚跪甄嬛,太后为什么坐视不管?扒一扒太后的谎言

 若水的声色影像 2023-08-03 发布于江苏

接上:华妃那么狠毒,为什么皇上看不出来,还觉得她“品性不坏”?

对于皇家来说,皇权的安定是置于皇嗣之上的。


01

皇上出宫祈福了,华妃自以为山中无老虎,就可以猴子称大王了,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帝后的轿子刚走,她就朝甄嬛开炮,说皇后这次要是求得一子,甄嬛你既嫉妒不嫉妒啊?
甄嬛一脸不屑:皇后得子是我大清的大喜事啊,自然不会有人会因此不快了。
(潜台词:难道这个不快的人是你?)
皇上和皇后都让甄嬛对华妃多加忍耐,但是以甄嬛要强的心性,她一定会抓住一切“道理”怼华妃,根本不可能示弱。
敬妃看形势不对,立马提醒华妃说,莞嫔有孕在身,不宜在外面久站,咱赶紧回去吧。(潜台词:莞嫔怀着皇嗣,华妃你可得悠着点啊,别玩脱了。)
华妃阴阳怪气地说,我是贵妃,你是妃,你低我一等,就得俯首帖耳,不得违逆,你懂不懂啊?我没说话,就没有你说话的时候。
这就是华妃的强权逻辑:谁强谁有道理,弱者就是要无条件服从强者。
有道理吗?当然没有。
但是面对华妃的挑衅,敬妃没有像甄嬛那样对抗,而是低下头示弱服从。
敬妃这样做不是因为怕华妃,而是她知道,以她俩当前的能量差距,硬碰硬只会让自己得不偿失。华妃现在风头正劲,但不代表她能红一辈子。保存实力,保住性命,才能来日方长。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敬妃要比甄嬛了解华妃,也比甄嬛老练得多。

02

甄嬛回到了碎玉轩,章弥过来给她诊脉。
从这里开始,甄嬛已经有很明显的滑胎迹象了,如果她能谨慎敏感一点,就会发现华妃的罚跪不过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皇后派去的章太医不断给她洗脑,说她只是受了暑热,孩子并无大碍,是她的心神不宁导致身体不适。
槿汐说,甄嬛自从淳贵人离世后就一直心情不好。所以啊,要怪就怪华妃吧,是华妃害死了淳儿,让你心情郁郁寡欢的哦。
本来章太医开的方子是可以拿给温实初看的,可温实初好巧不巧跟着皇上离宫了。一切就这么阴差阳错,是巧合还是人为,我想大家心里都有数吧。
甄嬛感谢敬妃,说刚才多亏了姐姐。
敬妃说,我以前在华妃房里什么话没听过,什么气没受过,已经习惯了,但是我权力和能力都有限,想保护你也很难。
作为后宫高层管理者,皇上提拔敬妃,就是为了树立一个道德行为典范,同时吸引华妃的火力,分散她的权力。
如果敬妃遇事一言不发,当个完全的缩头乌龟,大家肯定会觉得她德不配位,毫无作为;但她若是做得太过,就会引起华妃的注意,把自己至于危险之中。
所以,该提醒的她会提醒,但绝对不会越雷池一步,把华妃的注意力往自己身上引。

03

晚上梳妆的时候,颂芝出了个馊主意:皇上和皇后都不在,太后又病着,这宫里尽是娘娘的。华妃居然赞同颂芝的想法,说:该收拾的人也该收拾收拾了。
收拾谁?当然是收拾怀着身孕的甄嬛啊。
她一点都没想到,万一玩脱了,皇上皇后回来了会怎么样?太后要是插手会如何?之后甄嬛不会报复吗?如此行事,后宫众人真的会心服口服?
但凡还有一点理智,都不会鲁莽行事,但华妃目光短浅,她只想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不考虑快感带来的后果。
殊不知,权力是把双刃剑,能让你爽上天,也能让你堕进灰网。
甄嬛的身子已经非常不舒服了,加上这几日总是要去翊坤宫听事,她逐渐力不从心,滑胎就在眼前。
如果华妃能像敬妃一样克制自己,甄嬛这一胎就不会折在翊坤宫,华妃也不会因此背上黑锅,可华妃满心满脑子都是打击甄嬛。
既然要打击一个人,那就得在她最得意的时候,不然快乐也没那么痛快了啊!
周宁海请甄嬛去翊坤宫听事。甄嬛说自己身子不适,实在去不了。可周宁海却把皇上搬出来,说是皇上给予了华妃代管六宫的权力,你不去,不是和皇上过不去嘛。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甄嬛还能怎么拒绝?
是皇上赋予了华妃那么大的权力,也是皇上让她处处忍让。可如果华妃步步紧逼,甄嬛一个小小嫔位能抵抗得了?这根本不是忍让就可以解决的啊。

04

除了端妃,后宫嫔妃全都到了翊坤宫。安陵容狗鼻子嘴尖,她已经闻到熏的香里有麝香,问华妃这是什么香。
华妃炫耀说,这是皇上为她精心调制的香料,叫做欢宜香,只有她一个人能用。
曹琴默科普道,华妃在王府的时候就开始用这个香了,里面的龙涎香可是康熙爷赐给皇上的,皇上拿了一部分用来制作欢宜香。
从王府的时候皇上就开始防着年家了,华妃再得意,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空罢了。
华妃没事找事说,莞嫔你无故来迟,目无本宫,你可知罪啊,还不快跪下?
甄嬛因为身体不适才来晚了,而且刚才已经请过罪了,可华妃却找茬说,你现在就目无尊卑,来日要是生下皇子,后宫不是得跟你姓甄吗?
这才是华妃最担心的,她害怕甄嬛有了子嗣,地位和权力超过自己。
甄嬛一向心性高,她不服气华妃的挑衅,句句说在点上,有力地反驳。
可她越有理,华妃越生气。华妃要的是甄嬛被她搓圆揉扁,低头服从,但以甄嬛要强的性格,无论如何她也不会放下身段向华妃示弱。
华妃做出了一个让大家都大跌眼镜的决策:让怀着三个月身孕的甄嬛,在翊坤宫外的烈日下跪着诵读《女诫》。
正好这天果郡王进宫看太后,两人在寿康宫讨论起了华妃。
太后说,华妃的性子和年羹尧一样,能做大事,也能做坏事。
这就是导演给的一个暗示:太后是知道皇上皇后离宫后,华妃肯定会大闹后宫的,而大闹后宫的第一枪就会对准怀着身孕的甄嬛。

05

这一段,我在当年的孙俪,真的是太矫情了这篇文章中仔细分析过,这里就不做太多细节的拆解了。
不过若水还是想说,甄嬛前期之所以会遭受如此多的打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太看重一个“理”字了。
理想化的社会是“有理走遍天下”“公道自在人心”,但现实社会并不遵循这一规则。很多时候,“理”只能对愿意讲理的人说,而那些不讲理的人,你跟他说“理”,不过是鸡同鸭讲,甚至还会激起对方的怨怒。
年世兰、安陵容和活不过三集的夏冬春就是这种不讲理的人,在她们心中,谁权力大谁就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她们是强权的拥趸。你跟这种人讲理,吃亏的只有自己。
眉姐姐这段太感动我了,也许她不能帮甄嬛掰回些什么,但是在这冷酷内卷的后宫之中,能有这样一份同甘共苦的友谊,就仿佛阴暗潮湿的房间里射入的一束阳光,已足够温暖人心。
浣碧担心甄嬛出事,不顾一切跑去寿康宫找太后。但是太后却以刚吃下药为由,闭门不见。还好果郡王在寿康宫,浣碧求了果郡王,才把甄嬛从水深火热中救了出来。
太后当然是故意的。在这件事情上,太后和皇后是有一定程度的默契的,太后根本不想管甄嬛这一胎,她想配合皇后利用甄嬛这一胎打击华妃。
甄嬛的第一个孩子,是在皇后、太后、华妃多方联合绞杀下失去的。

若水言

太后已经预料到皇上皇后离宫后,华妃会对甄嬛下手,那为什么华妃罚跪甄嬛的时候,太后却坐视不管呢?
她不是说过皇嗣是最重要的事情,甚至还在富察贵人小产之后交代皇后,一定要保住甄嬛这一胎?
以前我也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但后来看了《雍正王朝》之后,终于理解了太后这种看似矛盾的言行。
对于皇家来说,皇权的安定是置于皇嗣之上的。
《雍正王朝》里,雍正为了避免下一代重走九子夺嫡的老路,不惜牺牲亲儿子弘时为下届皇帝候选人弘历铺路。
皇上可以有很多女人,她们都可以为他诞育子嗣,但皇位只有一个。
一开始,太后确实是希望保全甄嬛这一胎的。但是随着年羹尧功勋显赫,华妃在宫里横行霸道,年家已经开始威胁到爱新觉罗的地位了。
太后知道皇后的算计完全是为了自己,为了皇权的稳固,她也不得不配合皇后演戏。因为眼下,打击华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失去一个孩子不要紧,但若是因此失去打击政敌的好机会,那才是得不偿失。
甄嬛的孩子赶在了这个皇权斗争的节骨眼上,只能当一次牺牲品。毕竟,为了保住皇位,皇上和太后也不是没有动手残杀过子嗣(比如华妃的孩子)。
皇上让甄嬛忍让华妃,也带着一丝算计在里面:
只有把华妃捧得高高的,才能给她登高跌重的机会。而甄嬛这个风光无限的后宫新秀,最适合成为华妃的靶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