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电影|《了凡四训》

 新用户3640ZLWI 2023-08-03 发布于内蒙古

这两天看了一部电影《了凡四训》。

观后感悟:后悔没有早看!

该电影是根据《了凡四训》这本书拍摄,是以了凡个人经历现身说法训示子孙的家训,俗称“了凡戒子文”。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组成。其思想核心是“改过”“积善”, 对后世的道德伦理思想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

袁了凡原名袁黄,易学大师孔先生算他只能活53岁,膝下无子,后来经过云谷禅师指点幡然醒悟,改名“了凡”,意思是从凡夫之中得到了脱,得大自在。从此他断恶修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活到74岁。

全书共四个章节,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包含了儒、道、佛三家学说。

电影中讲述了凡改命的具体做法。

坚持做善事,坚持法布施,财布施,无畏不施。法布施得聪明,财布施得福报,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所谓无畏布施,就是在别人的灵魂感到恐惧、不安、痛苦,迷茫的时候,你去安慰安慰他,给他信心,给他阳光,给他力量,你就能得到健康长寿的果报。

这电影还就好人和坏人进行了论述。有些人总说我是一个好人呀,为什么没好报?电影中都会一一为你解开谜底。

好人不代表是一个老实的人,厉害,爱发脾气的也不一定都是坏人。看你所做行为到了对方身上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好人也不等于怂和弱,也不等于老实。好人一定是是非分明,勇敢正义,不畏强权的人。

好人的出发心一般不是自己,都是如何利益别人,念念都是如何帮助别人的人,那就是大菩萨呀。

电影中列举了很多坚持诵经、持咒、布施,忍辱,时时觉察自心的例子,看了让人豁然开朗。

着重说一下电影中孔子两弟子子贡与子路的做好事的例子。看后让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更加由衷敬佩孔圣人。


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各诸侯国争纷不断。为了使本国避免受到侵袭,各国都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激励措施,来强大团结本国的群民。


孔子所处的鲁国,制定了这样一条法律:如果有人愿意出钱赎回流露他国的战俘和奴隶,就可以获得本国财政部所颁发的一笔奖金。


孔子的学生子贡,在外出经商时也赎回了俘虏,但是回到鲁国后却不愿意接受财政给予的奖金。


孔子得知这件事情后,很是不高兴,认为子贡在这件事情上做错了。子贡不明白原因,请教老师道:“我赎回战俘,纯发乎于内在的善心,并不是因为贪图奖金。您不是教我们,做善事不求回报,才是真正的君子所为吗?为何在这件事情上,您却又说我做错了呢?”

孔子回答说:“但凡圣人做任何的事情,其目的都在于转移风气、改变习俗,使得教化之道能够在民间顺利推展,而并非只是为了契合自己的德行品质才做的啊!”


“现在鲁国有钱人少,而贫穷人多。如果因为你的这种拒绝接受奖金的行为,使得接受了奖金的人反而认为自己是在贪财,那今后有谁还肯出钱去赎回流散他国的俘虏和奴隶呢?”


“你本身是鲁国名声显赫之人,影响力很大。而如今你这样的行为被鲁国人所知,恐怕从今以后,再难有人愿意出钱向各诸侯国赎回人民了!”


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子路,曾经救起一名掉入水中的人。被救之人为了感谢救命之恩,就送给了子路一头牛。子路接受了被救之人的牛。孔子听到这个事情后,内心非常的欢喜,说道:“从今以后,鲁国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自发地去拯救掉入水中的人了!”

如今看来,都不禁为孔子点赞,不愧为圣人。试想,你子贡财大气粗,赎出几个奴仆完全没有关系,但是这样就树立了一个道德的陷阱,别人还敢不敢赎回奴仆呢?要国家的钱就是不够道德,不要国家的钱自己受罪。于是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大多数人选择无所作为。

我相信严格按照这电影中说的一切去做,命越来越好。种善因,得善果,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点一点去积功累德,福报全部会反扑回来。

当然做这些的时候,最好不能有一个妄求福报的心。只是去做就够了。

这个电影,看了它,就等于看了一本书,也挺值得的。

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去腾讯搜索电影《了凡四训》。

很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