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波回忆杀

 新用户3640ZLWI 2023-08-03 发布于内蒙古

今天看了周国平的一篇文章,感触颇深。

他说,他从五岁开始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以前的初衷就是为了记录一下吃过的好吃的东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吃点好的食物过后很快就会忘记,后来他已经意识到外部生活是会流逝的,一定要用某种方式把它留住。

通过写日记,的确留住了生活中很多好的滋味,当然这好的滋味就不仅仅是点心了,而是人生中的许多感受。从小学到中学,尤其上了高中以后,他非常认真地写日记,每一天都要写好几页,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大学四年级。

看到这里,我很懊悔我以前的日子,至少是15岁以前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觉得我的童年和青春岁月永远丢失了,那些日子白过了。

我后来是怎么爱上写作的呢,这得从我小时候喜欢阅读开始说起。

记得小时候家里还是用买来的旧报纸糊墙,每年这个时候就是我就开心的时候,不热爱劳动的我,每次在家里糊墙时候就抢着跟大人干活(捣乱)。拿到那些糊墙的报纸经常爱不释手,偶尔遇到彩页插图的更是如获至宝,大人忙着在报纸上刷浆糊,我是看到哪张也舍不得让用,我妈一边往上刷浆糊,我一边往下抢。总之看到哪张也舍不得抹浆糊,即使这样,也阻止不了它们变成新的墙纸。

我只能尽我所能快速阅读,而且碰到我喜欢的,我定会坚持留下来不让它变成墙纸。再不济只能尽力把喜欢的内容贴在外面,以后也得以趴在墙上看。

印象中的小学好像没有写过作文,也没有写日记的习惯,还是乡村的孩子见识太短,也没有人正确的引导,再加之物质匮乏的年代,精神上就顾不到了。肚子都填不饱,谁还想到填脑袋。

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具有天生的求知欲。

记得那时新学期开学最兴奋就是发新书的时候,到手的新书,看着崭新的页面,鲜艳的颜色,美丽的图案,每张纸都透着芳香,闻一闻,摸一摸,舍不得使劲,怕折坏了角,然后开始包书皮。

我对语文书尤其感兴趣,包上书皮后就会如饥似渴的阅读,总是第一天就看完所有的课文,可见那时儿童读物的匮乏程度。

上了初中以后,我们的课外读物就丰富了许多,有小人书、连环画以及《格林》和《意林》,每次买上新书都如获至宝,秉灯夜读。

大量的阅读确实能提高写作水平,虽然我那时并不知道作文写的好得益于我的阅读量。但现在想想,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的作文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那时,最骄傲的事情就是语文老师会当着全班同学面读我的作文,最最让我高兴的是他还要去隔壁班宣读,为何如此兴奋,是我虚荣吗?有点但不完全是,因为隔壁班有我喜欢的男孩。

青春的情愫啊,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虽然我们从未有过交集,初中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见过,想必现在也变成了中年油腻男,但在我的印象中他还是当初那个少年。

即便我的作文水平在当时尚可,也阻止不了我学渣的体质,因为除了语文好,其他学科都相当拉跨。

数学更是渣成末末,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课堂留了一道题,做正确就放学回家,我做了无数遍都没对,最后教室只留下我和数学老师,天都黑了我还在做题,后来改到作业本血肉模糊,老师终于大发慈悲给我敷衍的画个对勾,我才披星戴月的放学回家。

说实话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搞懂它,现在回忆起来都是泪。

再不能提这个话题了,我怕晚上做梦考数学。

以至于几十年后我家先生辅导孩子数学时,总在感叹伟大的遗传基因。

再说回关于写作,周国平还说:“通过写日记,我真的受益无穷。主要收获倒不在于提高了写作能力,后来成了一个作家,虽然我的写作能力的确是写日记打下的基础,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写日记,我的内心生活从来没有中断过。一个人有了持续的内心生活,你就会感到你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时候是有灵魂的,不是一具行尸走肉,你活得很充实,这是特别大的快乐。”

我深有同感,后来我写的一些东西,都是当时情景的真情实感,通过写作真的可以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如果说阅读能提高认知,那么写作就能感悟生命。而且从中感受踏踏实实的快乐和充实。

周国平那么伟大的作家都会把为自己写的东西放在第一位,那些发表的东西放在第二位。普通如我更加不能急功近利,还需多打磨自己。

所以,以后一定要潜心学习,持续输入,多读书,读好书,使自己的内心丰盈,灵魂丰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