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哥大姐,是那个守护我们一生的人

 新用户64783Sli 2023-08-03 发布于四川

1.长姐如母

​我有个朋友,妈妈有轻微的智障,爸爸以前是个伐木工很少回家。她姐妹三个,她是老大,二妹也有轻微的智障,三妹比她小十二岁。

初中没有毕业她妈妈就去世了,爸爸在外面又成家不再回来。她怕二妹跑丢,三妹还很小,她只能辍学在家里守着二妹,帮别人放二只羊,割猪草,砍柴卖挣点零花钱。

晚上睡觉遇到打雷下雨的时候,两个妹妹吓得直哭,她虽然也害怕,可还是抱着她们说:“别怕,有大姐呢?”

就这句“有大姐呢”,陪伴二个妹妹长大了!二妹就嫁在家附近,也好随时照看。三妹读高中了,她快三十岁才结婚。


​生下孩子还没有满月,老公就出轨,生性倔强的她,带着刚满月的儿子毅然选择离婚。

靠帮人守店,餐馆打工给了小妹和儿子一个家。小妹高中毕业以后在城里找了个工作、结婚安了家。

朋友的儿子长大结婚生子,六十多岁的时候,找了一个退休干部结婚,她才开始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里曼桢对世钧描述自己家里情况时,有一段话:

“父亲一死,家里简直不得了,那时候我们还不懂事呢,只有我姊姊一个人年龄大些。从那时候起,我们家里就靠着姊姊一个人了。”

话里话外透着心酸和对姐姐曼璐的感激之情。

姐姐曼璐在17岁那年,和表亲张豫瑾相识并且定了亲。只等过些日子就结婚。

偏偏天不遂人愿,就在两人浓情蜜意情书满天飞的时候,曼璐的父亲去世了,望着家里哭啼无助的老幼八个人,为了养家糊口,无一技之长的曼璐不得已做了舞女。

不管曼璐后来的人生是怎么样的扭曲,有一点是不可抹杀的,那就是开始她是非常爱自己的母亲,奶奶和弟妹的,不然她也不会放下尊严靠当舞女来养家。

现如今,如果遇到曼璐这种情况,会被人冠以“伏地魔”、“扶娘家魔”的称号。可是谁又知道这背后的无奈!

​2.长兄如父:

朋友老王初中毕业以后,在乡小学当了民办老师,虽说后来他已结婚生子,但是弟妹们的事情,都是他在操办。

弟妹们可以说是在他的背上长大的,他很早就体会到了“大哥”这个称呼的份量。

不多的工资如数交给家里安排一大家子的开销用度。

比他小很多的二个弟弟结婚他要帮助,没钱用了找他诉苦情,他们不管哪家夫妻之间吵嘴也要他来评理,弟兄妯娌间有矛盾了,也只有他这个大哥做出让步。

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13岁就辍学跟着父亲下地劳动,为了年迈的奶奶和弟妹上学,早早地就体验到了“长兄”的艰难。

孙少安结婚以后,老婆秀莲不愿意像个牛一样拉着破败不堪的家庭。分家以后,弟弟孙少平就像接力赛一样,继续担起了养家供妹妹读书的责任。

有句话说“穷人的日子,未必不堪,没有钱的日子也不一定痛苦。”

在这句话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爱在支撑这没有钱的日子”

这个爱,来自我们的父母或者更多的是见证我们长大的长兄和长姐。

​从古至今,我们都很讲究孝悌之道,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老话说“长兄如父,长姐如母”,一个“长”字,赋予了一奶同胞的兄姐一辈子的责任和担当,注定他们是父母爱的接力者。

作为兄姐,要起到带头作用,要帮父母照顾好弟弟妹妹。如果父母不在了或者父母失去了照顾子女的能力,弟弟妹妹未成年,兄姐要承担起责任,代为照顾弟弟妹妹。

​写在最后的话:

​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体会不到也理解不了“大哥,大姐”的情感。

听到那一声“哥”或者“姐”,心里就会油然生出责任和担当,不会比父母差。

哥哥姐姐陪伴我们的时光比父母还长,虽然他们也各自成家,各有子女,但是只要是弟妹们需要,他们依然会挺身而出。

​感恩,父母赋予我们生命还有伴我们成长路上的兄弟姐妹!

​End

​作者简介:​大家好,我是花式奶奶,一个50+宝奶!年过半百践心读书,改变自己!远离牌桌走向书桌。让生活更有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