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跟孩子生气,会拉低整个家庭的幸福感

 我的书海601 2023-08-03 发布于广西

杨绛先生告诫:

“少跟孩子生气吧!孩子听话时,你爱他入骨,孩子调皮时,你又拼命吼他,你崩溃后又自愈,自愈后又后悔,却时常忘记了,他只是个孩子,他也就快乐那几年,长大了,会哭也会疼,就像我们现在这样。”

抚养孩子,是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每一个孩子听话时,都乖巧得像个天使,能萌化人心。

但一旦气起人来,又像个小恶魔,让人崩溃,脾气多好的父母,都可能原地爆炸。

但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大人,心力交瘁,孩子,哭得稀里哗啦,谁也没落着好,是不是?

我们总在崩溃后自愈,自愈后又后悔,在爱恨交织、斗智斗勇中将孩子养大了

其实,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都曾经是孩子。

也曾因为不听话,不好好学习,贪玩,而被父母吼叫,打骂。

然而我们改了吗?

被吼被打后,你是不是更叛逆了?奸诈一点的,是不是开始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

其实,父母表面很强势,对孩子大吼大叫,但实质上,刀子嘴的背后,是一颗崩溃的心。

成年人,有生活的常识,懂社会的现实,所以面对孩子的种种,会焦虑。

想让孩子变得更好,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不想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我们却忘了,孩子始终是个孩子,有些弯路,他必须要走,有些南墙,他不撞不知道。

父母的焦虑,他不懂,父母的大吼大叫,他也不明白。

但父母情绪发泄时,讽刺挖苦他,消极否定他的话语,却会挫伤他,让他也开始怀疑自己。

成年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应该是,不害怕每天出现的烦恼和压力,事情一件件解决就是了。

干嘛将焦虑传递给孩子?

无论父母的能力如何,传递焦虑,都是最差的教养方式。

回想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令我们改变的,从来不是父母的焦虑打骂,而是生命中的那些挫折,那些南墙,和某些让我们心灵触动的瞬间。

一个家里,父母自身,就是孩子起飞的平台,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什么样,大概率孩子的习惯也会是什么样。

你我皆凡人,没什么可自卑的,孩子也一样。

我们只需要为孩子的行为,设定界限和后果,让他学会规矩和承担。

无需将自己的希望强加给他,无需将对社会的无奈,对生活的无力强加给他,怨怪他不争气。

别忘了,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是提线木偶,或弥补我们人生的替代品。

梁晓声借《人世间》道出了一句值得深思话:

“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接受孩子平庸,就像孩子从来没有要求父母一定要多么优秀一样。”

事实上,家是每个小孩温暖的港湾,就好像雏鸟温暖的巢一样。

家人对孩子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他对自我价值的判断。

所以,为人父母,少跟孩子生气吧,那样会拉低整个家庭的幸福感。

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别动不动就吼孩子,要让你的孩子感受到幸福和爱,这很重要。

因为这样长大的孩子,幸福的种子才会在心中生根发芽,才有直面未来暴风雨的底气,和面对挑战的勇气。

生活中,要始终记得,他只是个孩子,能畅快的时间就这么几年,一旦长大了,面对社会的毒打,也会哭也会疼,也会成长。

人生的道理,作为孩子,始终要自己实践了之后才会明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