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1323篇原创 1 前两天我跟朋友去看了《封神》。 本来我完全不准备看这部电影,因为它从头到脚每一个地方都透露出烂片的气息,扫一眼海报就可以直接拉进黑名单,根本不值得我去浪费时间。 尤其是我前一天刚看过《超能一家人》,暂时经受不住那么猛烈的连续冲击。 我担心自己会坏掉。 会选择去看封神,其实是因为好奇心。 因为看着这个宣发,感觉这个片子会被骂爆,但现实是,这个片子出现了极为迷惑的口碑分化现象。 夸的人和骂的人都很极端,都在喷对方是水军。 而且双方都不像演的。 所以我打算亲自去看看到底咋样。 实际看完之后我就一个想法: 这电影的宣发,是不是和片方有仇啊? 2
单纯从观影体验上看,《封神》已经达到了普通好莱坞大片的程度,达成了自00年代开始,中国大导演心心念念想完成的“东方魔幻史诗大片”梦,不说开天辟地吧,起码算是走出了诚意满满的一步。 而这电影的宣发,却想尽办法在告诉你千万别看。 前期宣传,点映影评,上映后的节奏,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在给观众传达负面信息,就好像生怕观众走进影院一样。 这种精准地踩到现代观众的每一个雷点,把恶心观众贯彻到底的宣传策略,很难让人觉得他们不是故意的。 在电影开始宣发之初,《封神》最喜欢的几个口号分别是“投资30亿”、“强大的明星阵容”和“中国人自己的神话史诗”,“对标《指环王》”。 就这几个字往这一摆,大家就害怕。 因为前辈们已经做出了各种榜样。 要知道,经过几年票房大战,观众对票房分成模式和电影成本早就有了一定感知,你一开口就是“30亿成本”,观众除了觉得你牛皮吹大了只会怀疑你这成本的真实性。 尤其是之前还有一部《封神传奇》,更早还有《阿修罗》,都是类似的风格,很难不让观众产生过度联想。 在点映阶段,宣发方更是直接把自己的宣传口径给搞乱了。 明明是个魔改神话片,非要宣传自己尊重历史,道具有多考据,结果引来考据党一通挑刺。 更魔幻的事,《封神演义》是明代写的啊,人家作者本身写的时候里面很多东西就没那么讲究,用了很多后来才有的细节。 你尊重了《封神演义》原著(明代写的),那就必然没有尊重商代的细节。 你尊重了商代的细节,那就必然没有尊重明代写的原著。 掉到BUG里了属于是。 更离谱的事,明明是原创剧本,对《封神演义》和《武王讨纣平话》进行了大幅删改,还提尊重原著。 这四个字就是BUG,碰,都,不,该,碰。 因为怎么碰都是错,都能被人挑刺。 明明特效时灵时不灵,放在现在属于二线,宣传稿非说这电影特效真牛X。 明明找的西方美术设计,整体风格混搭严重,有种西方视角下的中国古风味,却固执地反复宣传“中国神话”、“东方史诗”之类的概念。 最牛X的是在年初就有《流浪地球2》打样的时候,还敢出来吹自己“重建中国电影工业体系”。 这话一出,懂电影不懂电影的都沉默了。 甚至当口碑开始发酵,自来水开始为这部电影吹牛的时候,它竟然还还还能反复作死。 比如前几天导演自称回不了本就要还十年债的乞讨卖惨式营销,直接打断了许多人想去电影院一探究竟的欲望。 就这种神奇的走位,真的很难让人搞懂宣发到底想干什么。 大家和钱有仇吗? 3 之前刷到一个评论,说的十分贴切。
因为这个电影启动的时候是2014年, 2018年拍完,预定2019年上映,没想到因为意外拖延了档期,拖到了2023年。 本来他的同类竞争对手是《爵迹》、《阿修罗》、《悟空传》这个等级的片子,比较难打的对手也就是《妖猫传》、《长城》这样大制作但带着点硬伤的作品。 结果在反复跳票的过程中,中国电影迎来了巨大的进步。 一个《哪吒魔童降世》直接把封神题材给占了,一个《流浪地球》直接把工业化走通了,现在连《流浪地球2》这样到好莱坞也是横走级的作品都被我们撸出来了。 你这时候才来,有一种宴席散了才盛装到场的滑稽。 大概是什么? 现在已经是AI大战,甚至大家都在试图复现常温超导了,就今天下午就有人在B站发实验视频了。 在这时候,你推着一辆OFO进入战场说要用共享经济再一次为梦想窒息。 前面说滑稽都有点保守了。 这已经是沾点黑色幽默了。 具体来说,本来培养了一堆猛男,想要用阳刚的美直接爆杀小鲜肉,结果小鲜肉早就过气了,一拳打在空气里打了个寂寞。 当然,猛男确实好看,看的我口水直咽。 本来想复刻好莱坞模式,做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先锋,结果隔壁《流浪地球》没学好莱坞,直接自己开出一条路,这个学外国的工业先锋一下不够工业也不够先锋了。 本来花了大价钱去找好莱坞的美工和特效,做出了顶尖的服化道,结果因为《流浪地球》证明国产特效也很能打直接变成了冤大头。 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封神》竟然没有在上映前调整自己的宣发策略,固执地用了一套已经过时快五年的宣发套路往观众脸上硬糊,连话术都没变,效果非常魔幻。 哪怕顶着这么多debuff,《封神》依然是一部质量够硬,有很多亮点可以拿出来吹的作品。 当然虽然作品很硬,但论搞笑,这个宣发策略更是堪称顶级喜剧。 起码比《超能一家人》好笑多了。 4 讲道理,电影宣发的工作是“引起兴趣”以及“控制预期”。 但《封神》的宣发在这两点上刚好做反了。 他们把那些足够引起观众兴趣的内容藏得严严实实,反而把预期拉到了特别高的地步。 在电影还没上映的时候,片方就直接丢出了一系列重磅营销话题,开始给《封神》上价值,吹它的电影工业化,吹他的历史意义。 这种价值和意义,从来就不应该由他们说。 不是一点都不能说,而是要看时候说。 起码观众的口碑起来前,你对自己的任何自吹自擂都会成为惹人厌烦的毒药。 关键是,那些期待着看到“首部国民神话史诗”的观众,他们那过量的期待值,片子又回报的了么? 吹自己特效好,观众想看神仙斗法,结果你没有神仙斗法戏,他们不骂骂咧咧都出鬼了。 网友本来就逆反,你实力不够硬要把人期待值拉满,得到的就是各种各样挑刺。 谁能顶得住这么多观众认认真真地跟你挑刺?神作也不行。 从一开始,就应该把宣发重点放在幕后,放在演员们学骑马练肌肉的努力、道具一点一点造出影片中奇观的过程,这种能够提升观众观影兴趣的内容上。 当你实力足够的时候,你吹自己努力,等展现了实力,这些夸耀努力的内容都会成为好物料,加分项。 上映后的宣传重点,则应该放在人物,放在剧情,放在那些有讨论度的话题上。 全片唯二魅力爆表的角色伯邑考要在电影上映十天后才上热搜,这宣发重点的把控简直不可思议。 你哪怕把肌肉猛男裸上身跳舞拿出来多放几遍呢? 毕竟那胸肌,我踏马也想舔。 5 看到这,你觉得离谱吗? 还有更离谱的。 因为虽然《封神》的宣发过于离谱,但从结果上,莫名其妙的起到了另一个效果,大部分人对这个电影的预期值都很低,结果大家懵逼地看完电影之后,普遍觉得……好像比想象的好多了。 这时候再看那些看都没看过的评论,会莫名的有一种被冒犯的感觉,觉得这些人看都没看一眼就瞎喷真塔喵蠢。 进一步就会开始撕逼,开始维护电影,转变成自发安利的自来水。 这就是为啥支持的人和反对的人打的那么你来我往。 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的质量虽然不错,但算不上顶级。 特效时灵时不灵,逻辑还有不少硬伤,剧本一眼就能看出是独立成篇的剧本强行融了一条套封神的神仙线,放在2023年这个时间点,正常情况下不太容易出现口碑发酵大量自来水开始冲击网络社区的场面。 偏偏是这个魔幻到离谱的宣发,引发了网络社区的对立,才让它有这种极高的讨论度。 某种程度上,这片子吃了负面宣传的红利,完成了一次迷之黑红。 也许它有一个正常的宣发,可以口碑起手就站在天花板,然后拿满档期的票房日冠,比现在再多个几亿票房。 但也可能因为它落后时代,大家对这部电影夸赞但也没有特别夸,导致热度不够,最后草草收尾成绩还不如现在。 只能说,他们选择了弹幕最多的打法。 现在电影票房破了12亿,看走势应该能摸到20亿,达到回本线,让我们看到后面的内容。 《封神第一部》的名声能不能捞回来,终究还是要看二三部的表现。 希望第二部上映的时候,宣发能整点好活吧。 实在整不出来,那更魔幻一点,超越正片,也不是不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