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达加斯加漂流记

 张新民xj 2023-08-03 发布于云南

人生没有排练,天天都是现场直播,这就是生命本身。

——米兰·昆德拉

四年前,我第一次来到马达加斯加,先是包车旅行了十多天,然后又在北部呆了大半年。

如今,那次花费不菲的包车旅行几乎都忘却了。今年近半年的慢节奏旅行,却每天都带给我清晰的记忆:很多马尔卡什人像孩子一样目光纯净,简单单纯;北部渔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仪式和祖先信仰,东岸印度洋的波涛和星空,圣玛丽岛夜空下飞舞的萤火虫,南部山区周末教堂舒缓的和声,东岸运河的迷人风光,都非常活跃和真实。

我似乎找到了《马达加斯加》动画片,和马达加斯加诸多国家公园之外的另外一个马达加斯加:在这个没有人会为时间愁眉苦脸的巨大岛屿上,不需要提前到达车站,也不用在汹涌人潮中挤上车:总有司乘人员给所有人安排好座位,慢条斯理却又不容置疑;不用一路为车辆故障和路况担忧,只需要跟随司机的个人喜好去欣赏音乐,如果喇叭坏了也不用担心,总有一位青年随身带着蓝牙音响;更可以在每个村庄任意购买美味独特的快餐:村里所有漂亮的姑娘都端着盘子聚在车窗前了;甚至在颠簸的皮卡车后车厢分享一口朗姆酒。

从马达加斯加最北出发,沿着东海岸到最南端,然后再横跨到西海岸,怎么看都是一个“不靠谱”旅行计划。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面积大约是60万平方公里的马国, 除去使用航班的时段(旅游旺季票难买,且本国人便宜,外国人贵),只能使用汽车前往目的地(铁路有两条,不好使),马国公路总长超40000公里(可正常通行仅为13000公里),沥青路面更是少之又少,仅约15%,除了首都通往有著名“猴面包大道”的穆隆达瓦,和同样到处可见面包树的西南最大城图利亚拉,以及北部经济好一些的安齐拉纳纳、马哈赞加、图阿马西(塔马塔夫),中部为高原山区和东南部、东北部、沿海线大多数地区国道,都是坑多路险、雨季部分地区甚至无法通行,堪称“地狱之路”。

此行行进速度非常缓慢,满满的行李架上又绑了鸡笼鸭笼的“taxi-brousse”旅行车,有时仿佛是公路上爬行的变色龙(这种马达加斯加特有的珍稀动物,常以缓慢又左顾右盼的姿态出现在路面上)。

在这样的山路上穿梭,好歹还能保持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时速。而在最南部旅行时,时速是每小时10公里左右:有一次大卡车突然停下,满是尘土却未见有丁点柏油点路上卧着另一个特有的动物:大陆龟。

什么叫“taxi-brousse”?

类似旅行车的货车,不过更多的是用来运送人员和货物,称为出租车布鲁斯。

通常,在镇上的市场旁边可以找到一个出租车站。如果你去北边,车站也在北边。如果目的地在南边,大概率车站也在南边。

“目的地和价格写在每辆车的挡风玻璃上。固定的时间表并不总是存在的,大多数出租车在车上满载乘客时离开。为空座位付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速离开。在长途旅行中,司机将在餐馆或街边摊停下来休息一下。虽然乘客数量取决于体量,但货物似乎没有限制。所有不适合车的东西都会绑在车顶上:大行李、自行车、一袋米或木炭、家具和鸡......乘坐出租车布鲁斯的一个优势不仅是价格低廉,还可以在坐在彼此旁边听司机喜欢的音乐频道的同时了解马达加斯加人”。

每次漫长的等待,我的思绪从未跳跃到《马达加斯加》动画片的紧凑情节之中,耳边却会反复盘旋着唯一会唱的那首Denise的歌:“moramora jalousie oh, fa ny foko anie ka tia oh,i ndoso mora jalousie oh, fa zaho anie ka mankafy oh……(不要嫉妒了,我的心爱你,别嫉妒了,你会享受的…)”

从安卡拉哈出发,往南的国道无论旱季和雨季都不能行车,需从海上绕行400公里。货轮在海上历经了36小时的颠簸后,终于到了东部最大的港口城市:塔马塔夫。由此开始乘坐“taxi-brousse”旅行车,然后是三轮摩托车和独木舟,后来只能乘坐“卡达卡达”在潘嘉兰运河航行。

“卡达卡达”是因船上马达发出的声音而来。相对来说船运费用低廉,沿途物产丰富,更好的是无需担忧路况:相对于路面,水面是那么的平坦和平稳。

潘嘉兰运河2020年疏通之后,客船可以抵达马南扎里,然后再乘坐旅行车南行。等运河消失入海之后,国道也越来越难,车辆稀少,路上全是骑着自行车、赶着牛车、头顶家什,按照不同速度前行的当地人。

沿途的村落虽然无电无网络,有的google地图上都没有标注,但自然风光分外优美,民风淳朴友好。曾在一个无旅馆的村落住村中长老议事小屋,三元一天,还有咖啡。最难忘的是和老人一起在油灯下坐着,我一杯啤酒,他一杯可乐的安静沟通。

在一位怀抱公鸡的男子用他的摩托车把我载到镇上后,迎面遇到了前往东海岸最南端的城市陶拉纳鲁的车!因为这条国道路况非常糟糕,沿途要过多条河流,通勤班车也毫无规律可循。

虽然是一辆小型载货车,而且尘土飞扬的后车厢挤满了乘客。每到一个新的城镇,当地问候语都有所不同。大家相互问候时,都会用同样的音调和语气,气氛非常友好。

深夜乘客在当地常见的小草屋里席地而眠,第二天接着乘坐了一小时独木舟逆流而上、然后徒步走去换乘点坐丰田四驱越野车:面前的河中自古没有渡轮,更前方四驱越野车才能前行。

装了十五人的丰田巡洋舰一共历经了十次渡轮托运:其中只有2次是发动机带动绞盘,几次是绞盘拖动绳索,其余的都是人力收紧绳索拖动。在80公里无人区沟壑起伏,每次都要全车人下来徒步。

最后一次从轮渡下来之后,道路开始好起来了。原因之一是一路施工难度大的路段,都有山东高速和铁十八局的身影。本想着能在夜晚前走完最后的90公里,没想到在路边吃完饭后,司机告诉大家需要原地休息,第二天早上四点再出发。

终于在6月25日、马国国庆日的前一天都明媚阳光里,和陶拉纳鲁满城色彩缤纷的当地人一起欢快庆祝了国庆。

继续往图利亚拉前行。这600多公里的里程直达车是由卡车改装的大客车。除了拥挤,乘客还要历经整整二天的颠簸,在车上度过二个夜晚:南部地区干燥荒凉,夜晚气温最低时是13度,没有毯子将会非常难熬。

在乘坐了2次改装大客车后,我选择分段前行:每天停留拍照早晚拍照,上午搭车走6个小时左右。分段搭车只有坐在装满行李的皮卡车后车厢上:这种短途车也叫“卡达卡达”。

搭车更大的问题是发车时间不准确。最长一次,在村子中心等了6个小时才坐上一辆皮卡车。在马达加斯加最贫困地区:贝蒂乌基,头天我已经在车站打听到出发时间是第二天凌晨4点,当我在星光下准点到达后,却发现路边堆满了行李,根本没有车的踪迹。直到上午9点,车子才正式出发。

在等车的这段时间里,依然是除了焦虑不安的我,所有的当地人都是安之若素,没有见一个人抱怨。

“mora mora”!其中一个妇女指了指我的T恤上写的字。

马尔卡什语喜欢用叠词,“mora mora”更是用在各种场合。它包含多种含义:做事时是指“慢慢来、放轻松”,买东西时是“少一点”,砍价时是“便宜一点”的意思。

其实,马尔卡什语单词并不像刚学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mora mora”就有很多隐喻,它也代表“简单、易于管理”、“幼稚的”、“柔软的”、“虚弱的”……一切都取决于上下文。

走在城市和港口的街头,那些川流不息的人力车,载客载人的出租车,还有头顶着食物水果的小贩,想方设法谋生的人群,不敢有片刻的歇息,并不常见“mora mora”的做派。就算是在周日,街头也是激扬欢快的说唱,并不是轻缓的乐曲。

“mora mora”,是马尔卡什人(马国人的自称)的生活态度,还意味着平静和宁静。只是在享受慢节奏时,也带着一丝“苦中作乐”的无奈与无助:多数马尔卡什人为了吃一碗饭,也会像动物一样捕捉、猎取。只是耗费了很多力气,花费了很长时间。

后记

是否可以认为是这个贫困国家的财富?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要学习“mora mora”,光靠想象可不行,必须要亲身恭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