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字】“攴”字,熟悉的陌生字

 亘心为上 2023-08-04 发布于安徽

今晚说“”字。我先卖个关子,这是一个熟悉的陌生字,怎么回事?在前面的系列里,我其实提到过它,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如果没注意也没关系,今晚我再重头细说一下。

“攴”字,在今天汉字系统里,就是“攵”这个反文偏旁。众所周知,以反文作为偏旁的字,特别多,比如“教”、“啟”、“故”等字。这个反文旁是什么意思呢?

在《说文解字》里,许慎言:“小击也。从又卜声。凡攴之属皆从攴㼱。普木切。”

我们从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攴”由“又(右手)”、“卜(棍杖之类)”会意组成,是一个会意字,呈现的造字涵义是用棍杖之类的工具击打。因为“攴”字到了小篆那里,原本的棍杖之形演变成了“卜”状,所以许慎误以为上部的“卜”是与读音有关,才说“卜”为声旁。

不过,许慎讲“攴”是“小击也”,倒是可以再多说一二。所谓的“小击”,是指击打的动作之轻重,我们可以理解为“轻轻地击打”。

举个例子,比如“教字,右边的“攴字,我们可以理解为教师手里的戒尺教鞭,当学生犯有错误时,教师可以稍稍惩罚一下,这个动作就是“攴”在“教”字里的作用。

再比如“鼓”字,它在甲骨文里,字形是这样的,如下:

我们看“鼓”字的右边,也是一只手拿着一根木棒,左边表示的是鼓面,然后这个字表示的就是手持木槌敲鼓。不过,要说明的是,在“鼓”这个字里右边的偏旁与今晚说的“攴”稍有不同,只是含义略微相近,我们可以参照着理解。

“攴”字,有时也作“扑”字形,但在《说文》里是没有“扑”字的,所以一般就用“攴”来表示。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攴”是“扑”字的本字。在现代汉语里,“攴”一般作“攵”状,“攵”是“攴”的异体字(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

如此,我们也就知道了如今那些反文旁的汉字,其意义的来源了。所以我说“攴”是熟悉的陌生字。

关于“攴”字就说到这。晚安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