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读万卷,路行万里,一场“跟随诗词寻游江湖”的旅程正式开启! 跟着名作寻迹真人秀《万卷风雅集》开启一场游学旅途,致敬古人的传世名作,get古人生活出游模板,种草古人生活方式,共赏国风文化之魅力。  首期节目以书圣王羲之的故居“绍兴”作为游学路的第一站,陈铭、喻恩泰、杨迪、王子异等人沉浸式访古,在书圣故里题扇对诗,还原先贤们集于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场景,将你带回王羲之的生活年代,感受书圣的文化气息和国风经典美学! 今天,一起跟着小编get明星同款线路,追随王羲之的足迹,船游书圣故里,品古风雅趣,寻找江南水乡的笔墨印记。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它是绍兴水乡流动的生命,也是越文化的精灵。轻舟八尺,低篷三扇,从长着青苔的粉墙黛瓦到水面上晃晃悠悠的乌篷船,被时光浸润的绍兴,是江南最好的模样,也是书圣王羲之最爱的笔墨江南吧~
❤具体游线:题扇桥—蕺坊桥—咸宁桥—探花桥—题扇桥,60元/船
📍地址:书圣故里景区(题扇桥旁) ☎️电话:0575-85397222 书圣故里是绍兴古城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是绍兴历史文脉的灵魂凝聚。王羲之的墨香,蔡元培的书卷气,早已嵌入书圣故里的一砖一瓦中。书圣王羲之一生风霜高洁,挥斥方遒声,不仅留下了《兰亭序》这样的传世名作,也留下了'题扇桥'这样的民间佳话,戒珠寺、题扇桥、躲婆弄、墨池等景点都留下了书圣王羲之的足迹。乌篷行于碧水之上,乌篷船悠悠穿过题扇桥、蕺坊桥,咸宁桥、探花桥…一路荡漾,探寻书圣王羲之的故里,聆听王羲之“竹扇题字”“墨池洗笔”“白鹅换书”的生动故事。相传有一天,王羲之在街上散步,看见一个老婆婆抱着一捆扇子在叫卖,王羲之看她怪可怜的,就从附近店里借了一支笔,在婆婆的扇子上题字。老婆婆拿着这些扇子到街上叫卖,路人发现扇子上面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亲笔题字,很快便把扇子一抢而空,题扇桥也因王羲之为老妪题扇的善行而被人们口耳传颂。不远处就是笔飞弄,躲婆弄,这些故事早耳熟能详。为使老媪展欢颜而题字,却换来更多的麻烦,不得已绕道而行,最后王羲之更将笔飞出窗外,一解烦忧。青瓦白墙上随处可见的水墨书法,到处弥漫着国风古韵。王羲之陈列馆就在题扇桥不远处,是专门展示陈列王羲之事迹、书法的场馆,王羲之的书法影响深远,形成庞大的王氏书风,在这里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过程,还可以欣赏到珍贵的书法作品,领略到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在题扇桥旁的乌篷船码头乘船,在欸乃的木桨击水声中,缓缓地穿过了悠悠的水巷,文笔塔静静地耸立在蕺山之上,两岸小桥流水、白墙黛瓦的风光都随着船工师傅的划桨缓缓倒退。当年王羲之热衷于书法,长年累月勤学苦练。他每天练字后就到门前池塘里清洗笔砚,天长日久,池水都变成黑色了,所以称为“墨池”。正是王羲之的不断努力和奋斗才可以获得最后书法写作的成功,这也告诉世人趁着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人!乌篷船再往前行,就是戒珠讲寺,这里曾是王羲之的家宅,却因他遗失明珠,误会僧人所拿,导致僧人悬梁自尽,之后发现是心爱的大白鹅误吞了明珠,从此戒掉玩珠的爱好,并且舍宅为寺以此纪念这位僧人,由此而得名。蕺山书院是明清时期著名书院,也是古城绍兴的人文地标,这儿是刘宗周等儒学大师的讲学之地。 
书圣故里的魅力不止于街,不止于王羲之的过往,这里还有古老的台门、蕺山书院、蔡元培故居等景点,走进水墨画似的明清老街区,感受绍兴的风骨与烟火气息。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整理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