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童话集》弁言 徐蔚南 徐蔚南译《印度童话集》封面 译述者 笔者注释: 所以这本《印度童话集》在2017年,作为民国时期的文学遗产,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编入大型丛书《民国文存》第1辑,编者在“编后记”里写道:“印度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它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民间童话故事便是其中一份闪光的瑰宝。本书以日本丰岛次郎的《印度童话集》为底本,译介印度的十二篇童话,其中有妖魔鬼怪,亦有真善美的王公贵族、底层百姓,甚至形体不全的一些贫苦大众。翻译者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光怪陆离的故事,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事物。” 第4篇《女星故事》插图 2、徐蔚南的《印度童话集》是上海世界书局《世界少年文库》中的一本,该《文库》也由徐蔚南主编,从1931年开始到1937年一共出版世界儿童文学名著58部,其中徐蔚南有2部,除了《印度童话集》,另一部是《孤零少年》,译自法国作家海克督马六的世界名作。《世界少年文库》是上海世界书局历史上出版规模最大的纯文学丛书,这套丛书在当时的影响相当大,是世界书局最为畅销的丛书之一。我们耳熟能详的除了徐蔚南的《孤零少年》外,还有《格林童话集》、《鲁滨孙飘流记》、《天方夜谭》、《金银岛》、《小人国游记》、《雪人》、《安徒生童话集》、《吉诃德先生》、《荒岛孤童记》、《木偶历险记》、《伊索寓言》等等,都出自这套丛书。译者中有柯蓬洲、彭兆良、董枢、蒋瑞青、杨镇华、梁启超、由稚吾、房龙、蒯世勋、席涤尘、谢六逸、汪倜然等翻译家。 徐蔚南主编《世界少年文库》中的两本书封面 那么这本书到底有多少版本?有多少书名呢?谁也讲不明白,甚至有人怀疑这么多书名,会不会不是同一本书。为此,作家施蛰存特意作了一次考证,萧斌如在《翰墨缘·文坛琐忆》的文章里回忆施蛰存时说:“记得有一次,他为了一个外国作者的不同译名和书名大伤脑筋。如法国马洛特(H·MALOT),曾先后被译成马洛脱、麦洛脱、马洛、莫奈德、海克督马六、爱克脱麦罗等8个不同译名,而书名也译得各不相同,被译为《孤儿飘流记》、《苦女奋斗记》、《苦儿努力记》、《孤零少年》、《苦儿流浪记》、《苦女成功记》等。这8种不同书名和译名,究竟是一个人著的,还是不同作者的不同作品呢?施先生逐一推敲,并比较不同版本的内容,他一边翻书,一边手指轻轻敲着桌子思索着,当能够确定时,他大声说道:“好了,答案就是一个人!”把我们大家都逗乐了。这时施先生又认真地说了一遍,汉译名的混乱,正是由于前人对此从未做过统一整理工作,所以要弄清楚大量不同的汉译名是很不容易,还风趣地用上海话补了一句:'真正害煞人’。”(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年7月) 徐蔚南译《孤零少年》封面 4、《世界少年文库》丛书除了规模大,还呈现这样几个鲜明特点:一是选编的书目大都是世界经典名著,如《小杉树》、《雪人》等世界著名儿童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还有一些如《天方夜谭》《伊索寓言》等世界范围都广受欢迎的童话和寓言。这些适合少年儿童爱看的读物,有利于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对他们的父母也是非常有益的。二是这套丛书中游记类作品和故事集比较多,其定位的读者是针对青少年,从青少年发展的心理特征来看,处于青春朦胧期的孩子通常开始想要摆脱幼稚,因此对世界充满好奇,游记类作品正好满足了青少年这种心理需求,非常受小读者的欢迎。三是这套丛书除了《中国故事集》外,全部采用翻译作品,译者共有28人,大部分译者并不都是当时的名家,与这批译者合作,给文学青年走上文学翻译的道路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给书局输入了一批新生力量。四是这套丛书囊括了各国儿童文学精品,在译源国的选择上,既有英、日、美等主要输出国,还包括了意大利、印度、波兰等对中国输入文学作品较少的小语种国家。这套丛书体现了网罗“世界”的选编特色,反映出徐蔚南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文化视野。 写于2023年8月2日 |
|
来自: 吴越尽说 > 《原创:徐蔚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