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丈夫已牺牲,妻子执意与遗体拍下全家福,30年后毛主席签发烈士证

 老生常谈妙笔生花 2023-08-04 发布于上海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个感人至深的瞬间,有些照片定格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见证着生死与坚守、爱与忠诚。而“温济厚全家福”便是其中之一,这张照片记录了一位革命先烈的牺牲和他的妻子在生死关头的坚强和爱,成为了家国情怀的永恒象征。
温济厚,生于1903年,出生在陕西渭南的一个殷实家庭。成长在动荡的时代,他与父母幸运地保持了团聚,这个温暖的家庭成为温济厚心中最坚实的后盾。温济厚自幼就展现出了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热情,立志投身革命事业。
1926年,年仅23岁的他回到家乡华县,担任七里寺小学的校长,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农民运动,并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用教育和宣传来发展共产主义思想,组织农民运动,坚决反对军阀的压迫和剥削。
然而,革命的道路并不平坦,当地的反动势力对温济厚等人进行无情打压。叛徒的告密让温济厚不幸被捕,关押在华县看守所。在审讯中,敌人对他进行了残酷的折磨,企图获取党团机密,然而温济厚坚贞不屈,宁死不屈。面对死亡的威胁,他高呼共产主义口号,宣示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1928年5月5日,25岁的温济厚被押向刑场,赴死前他坚毅无畏,坚定地表达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守和忠诚。他的牺牲令人痛惜,但他的信念和精神将永远铭记。
温济厚的妻子曹氏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她与丈夫心心相印,决定结为夫妻,并在不久后诞下一子,在婚姻的默契中,她默默地照顾着年迈的父母和全家的家务劳作,为丈夫能够全心投入革命事业创造了温馨的家庭环境。他奔波于革命的道路上,温曹氏是他坚强的后盾,是他勇往直前的动力。
在温济厚牺牲后,温济厚的妻子和温志德一起,用心怀敬意和悲伤,将他的遗体运回家。他们为他穿上寿衣,温志德拉着温济厚的腰带,温济厚的妻子抱着他们的儿子温念赤,站在遗体旁边用肩膀支撑着他,这一幕被一位特地请来的摄影师定格下来,成为一张跨越生死的全家福。这张照片见证了家人之间深切的依恋与坚持,也凝聚着对革命先烈的/p>
温济厚的妻子承载着家庭的重任,在丈夫牺牲后,她坚定地将儿子改名为温念赤,寄托了对丈夫的思念和对革命事业的继承期望。她是一个坚强而无私的女性,以自己的行动演绎着家国情怀。在她的教诲下,温念赤被灌输了家国情怀,继承了父亲的志向,走上了继续革命事业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对温济厚的贡献得到了崇高的肯定,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30年后,毛泽东亲笔签发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被颁发给温济厚的家人,这份嘉奖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褒奖,也是对家国情怀的崇高赞扬。
“温济厚全家福”这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被编入教材,向年轻的一代传递家国情怀的力量。它见证了家人之间坚强的团结和不离不弃的情感,也凝聚了对革命先烈的深深怀念和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追求。
这张照片被珍藏在陕西省渭华起义纪念馆,成为永恒的见证。它以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意义感染着每一个人,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家国情怀,共创美好未来。
“温济厚全家福”在广大网民中传播,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感动。这一感人故事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家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传承爱与坚守的精神。温济厚和他的家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家国情怀的壮丽诗篇,他们的爱与牺牲将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愿我们永远怀念这份跨越生死的爱与坚守,让这份家国情怀在我们心中永葆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