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三万里》:这个出场几分钟的人,才让我真正想落泪

 汤小小 2023-08-04 发布于湖北
回复“写作”加入轻松高效写作

1

上周一口气看了《封神》和《长安三万里》,《封神》的影评已经写过了,很多读者问,能不能带孩子去看。

《封神》不建议带太小的孩子,有点血腥暴力,有些情节的声音也震得人有点难受。《长安三万里》则非常适合。

很多人说《长安三万里》不是拍给孩子看的,是给大人看的。因为只有成年人,才懂其中的无奈。

但一部影片,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理解,孩子也有孩子的理解,咱总不能天天让孩子看《熊出没》吧。

《封神》是我和杨先生一起看的,《长安三万里》我带了二宝一起去看。

看完以后,我问他们俩的感受,杨先生说,他更喜欢《长安三万里》,觉得很舒服,那种百转千回的情绪,是很难拍的,但影片传达得很好。

是啊,看完这部影片会发现,跟讲一个好故事比起来,传达好情绪更难。

观影过程中,我常常忍不住落泪,又说不清为什么,就是一些很小的细节,能够直击到心里去,搅起情绪的天翻地覆。

我问二宝喜欢谁,她说,喜欢高适,然后又说,也喜欢李白。


然后我们还讨论了谁是现实主义,谁是浪漫主义。你看,其实孩子也有她自己的理解。

高适和李白,确实很难说清楚更喜欢谁,他们一个脚踏实地坚守规则,一个大开大合潇洒随性。

在盛唐时,李白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不管在哪儿,他总有办法获得其他人的青睐,然后名声大噪。

而高适,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意,好像天下之大,根本没有用得着他的地方。

李白的性格,是天然容易出名的,同时,也容易得罪人。其实不仅在那个时代,放到这个时代,能制造各种话题的,依然是李白这种性格的人。

高适则显得太无趣,诗写得没有李白好,也不会来事儿,只知道守着心中的理想,以及那一杆枪。

所以,同样在玉真公主面前献艺,高适无功而返,李白则备受推崇。

可命运的齿轮不停旋转,转到了安史之乱。然后,一切都变了。


盛唐已经七零八落,天下峰烟不断,这时候,没有人再需要绚丽的诗,而更需要一杆能上阵杀敌的枪。

所以高适和李白的人生翻转了过来。高适凭着一杆枪,半年时间,从从八品升到节度使。

人生的前五十年,他勤奋用功,到处找机会,都一无所获。却在半年内,连升多级。

而李白呢,因为急于找机会,投靠错了人,背上谋逆的罪名,差点失去性命。

在大势面前,人是如此渺小。

看到李白、高适、杜甫、王维这些人,最大的感触是: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影片里的童年杜甫,一出场就自带贵气,又活泼又可爱,差点以为他是歧王之子。那么明艳的一个人,谁能想到,后半生会经历那么多的坎坷。


只要想到他成年后的经历,那个活泼又贵气的小杜甫,就让我忍不住落泪。

2

很多人看完影片后,说最大的感受是失落。

李白那么傲气的人,少年时被人轻视,他说一定会写出最好的诗,让别人都知道他。

那时他站在黄鹤楼下的小船上,喝醉了酒,对未来却是充满了想象。

这个情节特别打动我,因为年少时,我曾有过和他一样的想法。

大概十五六岁,放暑假时,去城里的亲戚家小住。在那里,觉得自己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

当时就在心里想,早晚有一天,我要昂首挺胸地走在这座城市里,让别人都认识我。

可历经千山万水,理想自然是没有实现的,但也无所谓了,如今只想泯然于众人。

少年人的心境和中年人完全不同。以前我会觉得,少年太不知天高地厚,如今却偏偏喜欢少年人身上的那点傲气。

若没有这点傲气,怎么迎接生活的刀霜剑雨呢?

少年,就是想要征服世界,想让全世界都看到自己。

等摔了跟头,带着一身疲惫,才发现一切都是虚妄,真正能拯救自己的,只有心安。

所以中年以后的李白,不再留恋名利场,而是入了道门,去游历名山大川。因为心需要有个去处。


常常会想,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越有才华的人,越被精神折磨。因为有了才华,就会生出野心,实现不了会失落,实现了又觉得无趣,最终,要想尽办法安抚自己的心。

人生,其实就是一点一点地失去。到最后,发现一切都是身外物,唯一能陪伴自己的,是心。

确实挺伤感的,但我没有觉得失落,这就是人生啊,接受它就好。


3

影片里的高适,始终孤身一人。

李白结了两次婚,但他夫人只短暂出场了一小会儿。

大概是想说,人这一生,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要解决的,也永远是自己和自己的问题。

再好的朋友,再好的夫妻,都只能给你一些慰藉,却不能真正改变你的命运。

李白做了两次赘婿,最终还是靠自己的才华出名。

高家颇有名气,但最终,高适也是靠着自己一枪一枪拼杀,才出人头地。


只有你自己才是唯一的依靠。其他的,只是锦上添花。

就像,李白出名后,特意写信给高适,高适满怀希望地去了,最终也只是黯然归去。

李白有妻子儿女,有高适这么好的朋友,也只能靠入道门去安抚那颗不安的心。

有点伤感,但也还好,想明白就好了。

唯一让我真正伤感的,是这些才华横溢的人曾经那么迷茫,感叹于自己报国无门。

等到后来终于报国有名了,不过是因为天下不太平了。

迷茫,好像是盛世的特权。乱世里,哪里容得下迷茫呢,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活着了。

这么一想,便觉得现在所有的精神痛苦,其实都是一种幸运。

说明我们活得不吃力,才顾得上精神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