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读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3—生死关头

 兰州家长 2023-08-04 发布于甘肃

建议朋友们从第一章开始看

1932年10月12日夜,红四方面军主力在平汉路广水、卫家店车站之间越过铁路。10月13日,左右两纵队在平汉路西约50里的陈家巷会合。10月14日,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率部队进入大洪山区,经洛阳店、新店向原红三军活动过的豫家湾一带转移。

此时,蒋介石发现红四方面军主力西越平汉路,跳出其对红军的包围圈,立即部署对红军'追剿'。按照蒋介石的电令:卫立煌率李默庵第十师、蒋伏生第八十三师、罗启疆独立第三十四旅等跟踪追击,胡宗南第一师在北面沿花园至襄阳的公路、萧之楚第四十四师在南面沿京山至宜城的公路,实行平行追击,原在襄阳、枣阳、宜城地区的刘茂恩第六十五师、冯鹏翕第六十七师,则依托沙河堵击。敌人妄图一举将红四方面军主力聚歼于襄阳、枣阳、宜城地区。

红军昼夜兼程疾进,奔向璩家湾一带。当红军战士们踏上另一块红色土地的时候,急欲见到那里的红军兄弟。可是,迎接他们的却是一片荒芜的田野,破败的村庄,衣衫褴褛的孱弱百姓。有不少人躲藏到深山野林中。'红三军已经走了,根据地早垮台了。没有政权,没有红军,没有游击队,没有党组织,剩下的只是一片断垣残壁的荒凉景象。'经过白军放火烧剩的残壁上留下了字迹清晰可辨的革命标语:'苏维埃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蒋介石!''打倒帝国主义!'贺龙来过,红三军来过,遗憾的是他们已经转移了!这让红军战士们非常失望。10月19日,红军到达新集地区,部队赶紧架锅做饭。可是,战士们饭还没得吃上,敌人就追了过来。饥饿疲惫的红军,仓促临敌,急起应战。红四方面军总部原拟在这一地区'略事休整,反击敌人,待机打回根据地'。但由于敌人尾追过紧,红军不得不立即展开阻击。敌人何以来得如此之快?罗应怀将军回忆:'原来,我军为了避开敌人的拦阻,走的多是荒野小道,而敌人则是沿着公路、大道追赶,因此摽得很紧。一路之上,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前脚刚到,敌人后脚就跟来了,有时连饭都没做熟,敌人便围了上来。我们只好先打垮了敌人再弄饭吃,真有点像'叫化子打狗'-边打边走'。

这次紧追红军的是敌第八十三师,红军第十一师奉命阻击这师敌人。

红十一师师长倪志亮接到命令,扔下饭碗,站在一个高岗上,大声向各团发出命令:'各团指挥员,立即准备战斗!

红十一师全体指战员,听到师长的命令,立即行动,占领有利地形,准备迎击尾追之敌。陈再道将军回忆:'尾随而来的敌人八十三师,像成群结队的恶狼一样,刚追到枣阳新集地区就向我展开攻击。敌人依仗着武器装备精良,处在我走他追的得势地位,战斗一开始,倒有那么一股子猛劲。我们同这些敌人较量,记不清有过多少次了,早就摸透了他们脾性。你别看他一开头张牙舞爪,实际上他们比我们怕死,只要你把前面敌人撂倒一排,剩下的敌人就会调头往回跑,只是后面有督阵的长官,他们才硬着头皮顶在那里。

'因此,我们十一师同敌人一接火,首先让过敌人的头三枪,等到敌人冲上来了,一个排子枪打出去,让前面的敌人横在地上,敌人就不敢轻易向前冒进了。我们全师、全团采取这种打法,首先煞住了敌人那股子猛劲。后来,尽管敌人又发起一次次冲击,却丧失了先头的力量,只是在长官的命令之下,不得不那样做罢了。最后,我们一个奋力反冲击,把进攻的敌人打退了。'

红十一师将这股敌人击退之后,立即在大梨树、三里榜一线构筑阵地,准备反击敌人。同时,红四方面军总部为了给次日反击造成有利态势,命令红十二师占领新集西南10余里的制高点乌头观。因为,'控制了乌头观,才能保障我右翼阵地关门山、刀锋岭的安全'。但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由于乌头观上有地主修筑的寨子,有反动地主武装防守,红十二师攻击不得力,行动迟缓,没有拿下来。当天晚上,敌第十师和独立第二十四旅先后到达,乌头观反被追过来的敌人抢先占领。'这一制高点的丧失,使红军右翼关门山、刀锋岭、吴家集等阵地受到严重威胁,并影响了尔后战斗的发展' W。敌人占领乌头观后,居高临下,火力又强,红军硬攻难克,伤亡不小,面临很大的困难。

乌头观吃紧。作为红军主帅的徐向前、陈昌浩深知乌头观的重要性,急忙策马飞奔乌头观、大坡岭阵地。许世友将军回忆这次战斗时说:'20日清晨,我团东侧的乌头观山头上突然出现了敌人,并以迅猛动作突然扑向大坡岭一营阵地。一营猝不及防,伤亡很大,不得不撤下来。乌头观、大坡岭相继失守,使我军右翼关门山、吴家集等阵地受到了严重威胁。我急得满头是汗,一连串的问号在脑海中翻腾着。怎么回事?乌头观是哪个部队防守的?敌人怎么不费一枪一弹就拿下了这个最高的山头?我们下一步怎么办?还没等我找出答案,徐向前、陈昌浩同志骑马来到了团部。

'陈昌浩一下马,就舞动着马鞭,对我大声训斥起来。从他的话语中,我渐渐听出了眉目。昨晚,方面军总部曾令我们十二师占领乌头观至大坡岭一线阵地,但我们接到的师部命令只是占领大坡岭,可能哪个部队没有按时赶到,贻误了战机,给敌以可乘之隙。……

'徐向前同志在大敌当前的时候,总是比较冷静的。他用手比划着向我们介绍了敌情:敌人正以三十四旅、八十三师在右,全力进攻我宋家集至吴家集阵地;以十师在左,依托乌头观有利地形向关门山猛攻,企图以左右钳击我军于新集以西地区。现在,乌头观、大坡岭阵地关系到全局安危,必须坚决夺回。'

许世友不愧是一员猛将,听了徐总的话,他点了点头,立即接着说道:'明白了,夺不回阵地,我提头来见!'许世友立即命令二营营长吴世安向大坡岭阵地进攻。二营营长吴世安拔出驳壳枪,带领全营冲了上去。经过一场苦战,二营终于夺回了大坡岭,并站稳了脚跟,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保证了红军主力的安全。红十二师紧紧钉在关门山、刀锋岭阵地上顽强地阻击敌人。

这一天,从早到晚,红军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阵地前沿,敌人尸横遍野。下午3时,红军在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后,红四方面军总部集中红十师、十一师主力,向敌人薄弱部分独立第三十四旅实施反击;同时,红十二师强攻敌第十师乌头观阵地,准备在突破该敌阵地之后向敌第二十四旅侧后迂回,配合红十师、十一师全歼敌第三十四旅。经过激烈战斗,敌第三十四旅遭到重创,旅长罗启疆被击伤,敌损失惨重,向后溃逃。但是,乌头观之守敌凭借地势险要,拼命顽抗,虽经红十二师奋力强攻,仍未能夺取该敌阵地,没有包抄住已被击溃之敌予以全歼,使红军的反击'未奏全功'。此役,最危险的是红四方面军总部被突进之敌逼近。原来,红四方面军主力与敌激战一天后,敌后续部队第四十四师、第一师、第五十一师相继压了上来,形成了对红军的包围态势。敌之一部攻到了离徐向前的指挥所仅50米的地方,子弹从徐总的身边'嗖嗖'地飞过,真是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当时,徐向前身边只有300来人的机关人员和警卫、通讯部队,他在紧要关头,表现出惊人的沉着镇定,有条不紊地指挥部队紧急集合,投入战斗。当敌军进一步逼进时,由指挥所的参谋、政工人员、警卫、通讯部队组织起来的突击队猛然冲杀出去,将敌击退。幸亏敌人弄不清虚实,只是一般性的进攻,未形成强大突击力量。红十一师师长倪志亮、政委李先念获悉总部被围的消息,立即率部驰援。经过一番激战,终于将敌击退,使总部转危为安。

10月21日,敌人集中第四十四师,第十师向关门山、刀锋岭阵地猛攻。红军坚守阵地,居高临下,向进攻的敌人猛烈反击,从早晨到日落,与敌人多次肉搏苦斗。尽管红军战士奋勇杀敌,不怕流血牺牲,但由于敌众我寡,加之西南方向之敌范石生第五十一师已向红军后侧攻来,与红七十三师激战,北面沿襄(阳)花(园)公路疾进之敌第一师也压过来,与当面之敌对红军形成合围之势。情况异常严重。红四方面军总部紧急开会确定行动方针。张国焘认为应向西南方向渡过丰乐河,进入襄河以东地区活动。但西南方向已为敌人所堵截。为了摆脱危机局面,方面军总部当夜又决定急速向西北转移。这样,红四方面军企图在外线寻机歼敌打回根据地的计划,就不得不放弃了。

当天夜里,徐向前总指挥命令部队连夜向西北转移。

红四方面军趁夜行动,脱离战场,向西北方向急进。部队走了一夜,第二天到达枣阳西南20余里的土桥铺地区。敌第六十五、六十七师据守沙河堵击红军,敌第一、五十一师从两侧攻来,尾追红军之敌亦紧逼于后,红军再次陷入敌人的包围态势之中。在这紧急情况下,陈昌浩亲自率领红军前卫团﹣﹣三十二团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奋勇冲杀,杀出了一条通道,控制了土桥铺一带沙河地段。与此同时,红七十二师和红十一师二十一团也分别击退两侧进攻之敌。入夜后,全军胜利突围,继续向西北转移。

红四方面军主力从10月12日越过平汉路后,新集、枣阳战斗是红军转移以来打得最凶恶的一仗。新集反击战和土桥铺突围战,虽然歼敌3000余人,缴枪千余支,子弹百余箱,但红军损失也很严重,伤亡千余人,红三十二团团长林维权、红三十二团团长吴云山在战斗中牺牲,红十师师长王宏坤负伤。这次战斗,红四方面军给了数倍于己的尾追和堵击之敌以重创,粉碎了敌人围歼红军于襄、枣、宜地区的狂妄计划,打击了敌人猖狂猛追的气焰。

红四方面军是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打完了新集、枣阳战斗的。红军从过平汉路开始,连续作战、行军,十天十夜没有睡过一觉,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全体指战员疲惫至极。作为全军首脑机关的红四方面军总部首长,更比一般指战员劳累。徐向前说他从来没有那样累过,两条腿走得拖也拖不动了,话都不想说。张国焘亦对此这样描述:'在后卫团的掩护下,我们下马步战,向北行进走了20里后,在一个山冈上与徐向前、陈昌浩等会合,因连日过度疲劳,我一看见他们之后,不由自主的便倒卧在地上了。陈昌浩等大多数人也已累得不能再动。只有徐向前等少数身体特别强健的军人,还能支持得住。'红军指战员正是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凭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顽强的斗志与敌人进行战斗的。上桥铺突围后,部队进行了整编,将少共国际团撤销,人员分别补充到各师。但是,红四方面军仍未完全摆脱敌人前堵后追的困境,因此,只能且战且走,继续转移。

10月22日夜,红四方面军主力经枣阳七房岗向西转进。时值深秋,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起来,红军战士们离开鄂豫皖时一直穿着夏装,他们迎着萧瑟的秋风向西北方向行军。部队为了尽量避免与敌人遭遇,沿着一条荆棘丛生的小路,踩着一片片枯草落叶,行进在人烟稀少的荒野中。走新野,过邓县,夺路向淅川前进。一路上,战上们看到,由于连年军阀混战和旱涝虫灾,到处是一片荒芜。在瑟瑟秋风里,黄色起伏的丘陵上、田野里,庄稼绝迹,渺无人烟,村庄变成了废墟,农田里长满了野草.听不到鸡鸣狗叫,看不见炊烟袅袅。部队走上几十里见不着一户人家,找不到一点粮食。有些日子,红军战士只能靠山果、野菜充饥。解决部队的饥寒问题已成了燃眉之急。一天傍晚,红军总算走到一个有人的小集镇。本想在这里得到一些物资上的补充,但由于当地群众在反动宣传的欺骗下,谁也不敢与红军接近,任战士们冒雨站在门外说上多少道理,他们总是默默地听着,就是不答腔。门依然闭得紧紧的,还加上了门杠!后勤工作人员把银元敲得叮哨作响,也没能买回一颗粮食!光洋,旧中国最有信誉的货币,在这儿暂时失去了作用。这使得红军战士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丧失根据地的痛苦。

红军只好忍饥熬寒.昼夜兼程,硬挺着身子继续向前赶路。一天,部队来到了浙川西南的丹江边上。在河畔休息的时候,大家一看自己的腿和脚,有许多裂开的口子,还在不停地向外渗血,这时才感到隐隐作痛。有位红军战士回首望一眼连绵的群山,又望一眼隐没在山水间的路途,感慨地问大家:

'你们猜一猜,我们趟过了多少河流?'

'谁知道,反正这两条腿,湿了干,干了湿,没有惬意的时候。'另一人回答道。确实是这样,这一带山川河谷很多,红军为了抢时间,少绕路,爬山涉水,指战员们腿上的绑带湿了干,干了又湿,像紧箍咒一样越勒越紧,有的战士忍不住,干脆解下绑带行军。不是细心人,是很难记清趟过多少河流的。幸亏还有这个有心人。

'你不知道,我可清楚:我们一共趟过72条河流。'话音刚落大家惊奇地互相看着,立即就热闹起来。

'哎呀,那么多!怨不得腿和脚上裂开口子呢!'大家风趣地编出了顺口溜:'趟不完的水,翻不完的山','七十二道川,绑腿总不干'。

'不奇怪。你看,这条丹江又等着咱们呐!'

红军越过丹江后,又继续向前赶路了。

11月初,红军进到鄂豫陕交界的南化塘地区。部队在南化塘休息3天。方面军总部研究了南化塘地区的各种情况,认为'南化塘地区北靠伏牛山,南傍鲍鱼岭,介于丹江和汉水之间,地形较好,粮米较丰','准备在这里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D。并向党中央电告了红四方面军撤离鄂像皖的原因和今后的打算:

此次(鄂豫皖)战区未能冲破包围,客观原因系革命发展不平衡,战区处交通便利、四面受敌、反动势力较雄厚之区域。在此次激烈斗争中,并未得四面工农,特别是交通界城市工人的最低赞助,最主要的是战区政治工作和政治领导之错误,对敌力估计不足,发动赤区群众反包围不够,发动白区士兵斗争的工作不够,省委之白区机关工作方式在紧急斗争时完全表明不能胜任。即中央(与)各区的红军亦未有更有力的配合行动,中央未能供给战局最低必须之政治、军事、技木的无产阶级的干部,亦是原因之一。我四方面军精锐英勇慷慨,我以孤军大战数倍之敌,转战千里未曾一挫锐气,但终被迫脱离赤区。鄂豫皖赤区尚有近三万枪之游击队,必能在困难条年下斗争而有发展。红四方面军现已到鄂豫陕边,当以联合湘鄂西、鄂豫边、陕甘边赤区和红军,形成襄江上游之巩固赤区和红军为目的。'

但是,红四方面军的计划没能实现。红军在南化塘刚驻3天,敌人又跟踪追来。敌第五十一师、第一师、第六十五师、第四十四师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再次对红军造成了合围之势。在敌三面进逼的情况下,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经鄂陕边界之漫川关,西进汉中。

漫川关,是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小镇。周围都是千米以上悬崖峭壁,仅有几条羊肠小道,地势十分险要。11月11日,红四方面军进至漫川关东康家坪、任岭地区。当时,陕军杨虎城的重兵3个团已卡住关口,挡住红军西去的道路。胡宗南第一师也由郧西进到漫川关东南任岭、雷音寺、古庙沟一线,当即与红十二师先头部队激战。13日,敌第四十四师也由鲍鱼岭地区进占漫川关东北张家庄、马家湾一线,与红七十三师二一九团激战竟日;敌第六十五师、五十一师也尾追红军至漫川关东大沟口、当山地区;冯钦哉第四十二师,则经漫川关北之石窖子向南压下来。蒋介石严令其各追堵红四方面军的部队:务必将红军歼于康家坪到任岭10余里的悬崖峭壁之间。事实上敌人已经将红军合围在康家坪至任岭的深山峡谷中了。

一起读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3—生死关头

红四方面军17000余名指战员与围敌相比,数量上处于劣势,但与驻守在漫川关的陕军相比则处于绝对优势。然而,漫川关的隘口是属于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隘。如果红军先头红十二师乘胡宗南部立脚未稳,情况不明,一个冲锋打上去,有可能把敌人击溃。但红十二师师长旷继勋指挥不力,贻误了战机。红军的确到了危险至极的境地。

陈昌浩得知消息后,抑止不住怒火,向红十二师的通讯参谋大发雷霆:'犯罪!简直是犯罪!'撤职、处分,此时都无济于事了。陈昌浩的脸色煞白,一会儿又变得铁青。通讯参谋看着总政委的狂怒,惊呆了。刚从红七十三师调来总政治部工作的张琴秋,推了受委屈的参谋一把:'你快去吧!总政委几天没有合眼,太疲劳了。'陈昌浩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于是缓过语气发出命令:'传令师长,三十五团掘壕坚守,决不能让敌人再前进一步。敌人可能趁夜突然攻击我军阵地,必须下定决心,与阵地共存亡。'他还命令:'三十四团全体指战员暂时休息以待后令。'此时,陈昌浩接到张国焘的通知,要他立即到指挥部参加紧急会议。陈昌浩火速赶到指挥所,总部的领导人都蹲在一个掩体的周围,警卫战士分散在四周的高台上。陈昌浩刚刚坐在一块大卵石上,张国焘即对他说:'刚才我们已经议了一下,情况十分紧急,漫川关已被杨虎城部队占领,敌军正在向我们合围,四面通道已被堵截。'张国焘顿了一下,继续解释说,红军在山林中寻找到三个老百姓,略加讯问,就发现这三个人原来是敌探,我们予以优待,保证决不加害,其中一人很快就说出了他所知道的一切情况。他告诉我们,'漫川关的右侧离这里30里地方,有一条险要的小路,通山谷外的陕境,如果萧之楚部尚未赶到那里布防,是比较容易通过的地方。'

陈昌浩认真地听着张国焘的解释,脑子里翻江倒般海飞快地思索着。这时张国焘又说话了:'我认为现在只有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让敌人摸不着我们主力的真实动向,才易于突围。突围出去后,按指定地点集合,再归建制。'陈昌浩闻听此说,一时无言以对。张国焘盯视着陈昌浩,想听听他的意见。陈昌浩思索片刻将眼光转向徐向前。

张国焘见状,代替徐向前说:'总指挥不同意分散。'

徐向前表示了自己的看法:'这支部队不能够分散,在一块儿才有办法。我们好比一块整肉,敌人一口吞不下去;如果分散,切成小块,正好被人家一口一口地吃掉。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分散打游击,要想尽一切办法突围。'

陈昌浩听了徐向前的意见,又研究了一阵军用地图,看了参谋指点的敌军来犯的路线,便果断地说:'不能分散,千万不能分散,我同意总指挥的意见,集中兵力突围。'张国焘最后亦同意集中兵力突围。于是,方面军总部决定:从北面敌之薄弱环节实行突围。

一起读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3—生死关头

事不宜迟,立即行动。徐向前、陈昌浩等总部首长策马奔向红十二师驻地。许世友将军回忆:'几匹战马向我团疾驰而来,急骤的马蹄声未落,徐向前、陈昌浩等总部首长就翻身下马,来到了我们的面前。从他们的神色揣度,一定是又碰上了严重的敌情。''果然不出所料。徐向前同志扼要地介绍了敌我双方的态势,我们的心情立即变得沉重起来。''红四方面军的命运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徐总命令红三十四团在北山垭口敌四十四师两个旅的接合部打开一条通道,保障全军通过。'徐总指挥交代了任务以后,又紧紧握着我的手说:世友同志,全军安危唯此一举,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垭口,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我看着他那信赖和期待的目光,斩钉截铁地说:'请放心,二十四团只要拼不光,就一定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

徐总指挥当即命令红三十四团正面突击,红七十三师二一九团配合,夺占北山垭口。陈昌浩总政委带着红三十四团、二一九团立即行动。

许世友为团长的红三十四团和韩亮臣为团长的二一九团都是善于打硬仗、恶仗的部队。特别是红三十四团能攻善守,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团长许世友,是一员能征惯战、勇猛顽强的虎将。他执行上级的命令非常坚决,从来不讲半点价钱,他特别喜欢打硬仗。每次战斗总是冲在前头。'罗应怀回忆:'在我们团,指战员们始终士气高昂,斗志旺盛,困难再大,伤亡再重,从不皱一皱眉头。如今重任在肩,许团长的眼睛又瞪圆了。他腰里扎着一条足有四五寸的灰色腰带,别着两支驳壳枪,背后斜插着一把磨得铮亮的长柄朴刀,袖子卷得老高,大家一看团长的模样,更是精神抖擞,士气倍增,誓与阵地共存亡。'红三十四团轻装跟随陈昌浩政委出发,红二一九团在团长韩亮臣率领下随后跟上。

部队出发不久,就接到情报:敌第四十四师正沿着一条小路向北山垭口方向疾进。陈昌浩马上叫来许世友,对他说:'敌四十四师已派出两个团来抢北山垭口,想堵死我们的出路,你立即带领全团跑步前进,一定要抢在敌人的前面占领山垭制高点。'又传令韩亮臣团长,令二一九团接应三十四团。

许世友团长走在队伍的前面,红三十四团的战士们在团长的带领下快步行军。寂静的山谷中,除了战士们的脚步声引起的回音外,只有被惊动的雀儿振翅向远方飞去。许世友团长命令:'抢占北山垭口,必须两小时赶到,时间就是胜利,我们要争分夺秒,为全军杀开出路。'

敌萧之楚部已经向北山垭口爬过来了。

陈昌浩看着战士们张着大口喘息着,拼命向前行进的情景,十分感动。他心想,这是些多么好的战士啊!只要有任务,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拼命完成。但是,人的体能已将近极限。怎么办?在最困难的时候要拿出办法来,在看似绝望时候找到希望,这才是工农红军。眼下,是根本用不着政治动员的!陈昌浩经过几秒钟的思考后,紧急集合了担负警卫任务的战士和红三十四团的马匹和骑手共17骑。经过几句动员说明任务后,由他亲自率领着,飞马向北山垭口奔去,红三十四团二营跑步紧跟在后。马蹄声、跑步声,在山谷里似春雷,阵阵回响着。

许世友传令:'总政委率二营已冲上前了!快!我们一定要抢在敌人前面,占领北山垭口!'部队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去。

红军是向东北方向前进,敌人是朝西南方向行动;红军顺山势由上而下,敌人则仰面爬坡由下向上,红军轻装疾行,敌人则辎重较多,大部队在后,只有少数光头部队顺着山坡向北山垭口爬了上来!

一个多小时后,陈昌浩率领的十余骑提前赶到了北山垭口,立即占领了山谷右侧高地,抢挖工事,扼守着北面的小道。二营的全体指战员随后也进入阵地。

敌萧之楚部两个团此时犹如一片乌云,漫山遍野地向北山垭口爬来。敌人官长和督战队强逼着士兵向上攀行。当敌人尖兵刚进至北山垭口前沿时,突然遭到猛烈的打击,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搞得蒙头转向,丢下片死尸,很快败退下去

与此同时,直接配合红三十四团作战的红二一九团,在北山垭口西北方向的龙山制高点上,也同合围过来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如果说红三十四团打开了红军突围的右大门,而红二一九团则是打开了红军突围的左大门。当红二一九团在红七十三师师长王树声和团长韩亮臣的率领下冲上龙山制高点时,发现敌四十四师一三 O 旅也从山头的另一侧爬到了半山腰,离山顶只有几十米了,真是危险至极!红。一九团团长韩亮臣未及喘息一下,就将手枪拔了出来,指挥部队立即反击,一阵密集的枪弹像下雨似地倾泻到敌人头上。敌人留下一片死尸慌忙逃了下去。顷刻间,敌人又疯狂地发起了进攻。狂风暴雨般的炮弹、枪弹落在红军阵地上,敌军士兵在官长的强逼之下,又反扑过来、韩亮臣在激烈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王树声的战马也倒在了阵地上。但红二一九团还是牢牢地守住了阵地。

一起读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3—生死关头

经过红三十四团和二一九团的奋力拼杀,红军终于在敌人的结合部撕开了一条三四里宽的口子。

徐向前总指挥当即命令全军立即行动,从这里突围。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垭口小路,部队再次轻装,凡是可以精减的东西全部扔光了。行军锅被砸成了碎片;一些瘦弱的牲畜行动迟缓,被推下了山涧;连那些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山炮和迫击炮,也不得不忍痛炸成了废铁。徐向前和陈昌浩站在最危险的小路边,亲自指挥部队迅速通过,他俩瞪着熬红了的眼睛,穿着单薄而褴褛的衣衫,满面尘土和沾满血污地立在刺骨寒风中,冒着敌人的炮呼枪啸,命令部队:'快,快!再快一点!'

总指挥、总政委的命令很快传遍了全军,指战员们,深知速度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生命,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迅速向前疾进,通过垭口。

敌人也知道丢失了垭口意味着蒋介石在漫川关聚歼红四方面军的如意计划将变成泡影,所以,凭借装备和兵力上的优势,发疯般对红二十四团防守的右侧阵地和红二一九团的左侧阵地冲了过来,想把缺口重新堵上,战斗发展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敌人和红军双方都尽全力在拼搏,在厮杀。敌人像扑上来的狼群,嚎叫着冲来,但被红军的排子枪、手榴弹打下去:再冲来,再打下去,反反复复不知多少次。枪声已分不出节奏,炮弹亦听不出啸声。许世友问忆,当时'四面大山都仿佛在微微发颤'

11月13日黄昏,红四方面军主力全部通过这个垭口。

当敌人的两个旅再合拢时,包围起来的只是红军甩掉的一堆破烂。红军已经翻越野孤岭,抢占竹林关,再一次摆脱了险境。

漫川关战斗,是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一仗、当时,红军处境之险恶,战斗之激烈、残酷,是前所未见的。参加这次战斗的红三十四团一营二连的打旗兵、兼连部通信班班长罗应怀这样描绘当时的情景:'枪子和弹片把无名高地上的松树枝叶削得光秃秃的.只剩下一根根半截子树桩。我们一营上去时五六百人,战斗结束时只剩下80多人。我打的旗,被弹片撕成了一条条碎片,连旗杆也被子弹打穿了好多孔。二营撤离阵地时,发现有两个班的十几名同志由于长时间趴卧在冰天雪地里,竟被严寒夺去了生命。这些同志已经冻僵了的躯体,还依然保持着卧射的姿势,手指抠着枪的扳机,眼盯着前方,就像一尊尊钢打铁铸的塑像。然而,红旗没倒,阵地没丢。'

红军漫川关突围后,在如漆似墨的夜色中,攀峭壁,越深涧,朝正北方向翻越野狐岭。夜走野狐岭,行动十分艰难。徐向前回忆:'野孤岭山势陡险,只有条两尺来宽的羊肠小道,一边靠峭壁,一边靠深壑,又处在敌火力封锁之内,我军抢在夜间通过,人走马踏,路都快垮了,人和牲口有的翻下山去。我下了马,指挥部队砍树铺路,边铺路边走人马:笨重的东西通通扔掉、我有个皮包,里面还有块怀表,也在忙乱之中丢失了。''红军连夜翻过了海拔1600多米的野狐岭,横跨大大小小的山峦。穿过层层叠叠的密林和荆棘,直插竹林关。

竹林关位于丹江上游,是进入陕西关中平原的一道关口,这里的守敌是陕军两个团,红军第十二师第三十五、二十六两团,在徐向前指挥下,一举打垮了守关的敌人,抢占了竹林关。红军攻下竹林关后,名声大震,附近的老百姓都说红军不怕死。

红军没有在竹林关停留,跨关而过,挥戈向西。此时,已是11月中旬,天寒地冻,冷风刺骨,红军指战员们依旧薄衣单衫,食不果腹。红四方面军总部首长很为解决部队的冬装问题伤脑筋。然而,红军这支人民军队,表现了高度的自觉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罗应怀将军这样记述:'我军过了竹林关,摆脱了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大踏步向西挺进。天刚亮,我们路过商县境内的一个小镇子。这天正逢集口。一听说有大军开过来了,老百姓也不知道什么军队,赶集的、摆摊的人们呼啦一下全跑光了,东西都没顾得上收。当我们到时,面前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情景:衣物、首饰,京广杂货,还在敞开的铺子里摆着;钞票,还在做买卖的摊子上放着,有的被风吹得东一张西一张的;烧饼在火炉上烤焦了,油条在锅里炸糊了……由此可以想像出人们跑开时的惊慌与混乱场面。

'说实在的,我们的指战员连日来奔波转战,穿的是单衣,吃的是萝卜、土豆和红薯,冷坏了,也饿极了。一下看到香喷喷的油条、烧饼和货架上的衣服、鞋袜,哪有不眼馋的?!但是,我们是人民的队伍、是革命的军队。同志们勒了勒裤带,挺了挺胸脯,穿镇而过,秋毫无犯。宿营的时候,指战员们以采购来的苞谷、山芋充饥,心里却是甜滋滋的。'

然而,敌人却过分地估计了红军的困难境况。他们认为,红军'不死于炮火,即死于冻饿'。在其《鄂豫皖三省'剿匪'军事经过报告书》中,这样描述红军:'匪因迭受重创,死伤过半,枪炮骡马损亡遗失殆尽。'在敌人贬低红军'实力此时仅四五千人耳'的话时,红军已经过了竹林关,途经龙驹寨、商县,到了商县以西50多里的杨家斜。红军主力部队在杨家斜作短暂休息之后,总部决定南下镇安、祚水,尔后再进入汉中。当红军走到风凰嘴以东的牛王寨时,侦察到敌胡宗南部已经赶来堵截。红军当即调头向北,两天急行军230余里,到达曹家坪。红四方面军总部开会,决定兵分两路越秦岭,一路走汤峪,一路走库峪,向关中平原转进。

秦岭山脉,高耸入云,气吞万里。山连山,水连水,翻不完的山头,越不尽的急流。古有秦岭'七十二岫护潼关,七十二峪保长安'的说法。站到秦岭高峰环顾四周,只见群山起伏宛如海上涌起的波涛,似被仙人用点水成石之术,把这奔腾的浪涛固定下来,成为群峰争雄的绵延山势。秦岭的险峻在红军战士脚下根本不成其为问题,他们跃马扬鞭,大步行进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之间。

11月23日,红四方面军进入关中平原。

红军进逼西安古城,大大出乎敌人的意料。敌人屡次吹嘘说:红军'自鄂经豫窜陕以至现在,其实力盖已无形减少三分之一矣';'匪之实力,以迭次消耗,不过五六千人,……歼灭之期当不远也。'敌人指挥部认为红军还被困在秦岭山中,蒋介石电令国民党军队:'向匪夹击,早收聚歼之效','尽最后之努力,必可获得至大之成功。'当红军突然出现在关中平原,兵逼西安古城时,敌人顿时手忙脚乱,第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主席杨虎城,忙调孙蔚如第十七师在王曲、子午镇一带阻击红军,尾追红军的敌第一、六十五、四十四、五十一、三十五师,也蜂拥扑向关中地区,敌第二、四十二师则沿陇海铁路匆忙西进,星夜向西安奔去。

红四方面军出秦岭后,便与追击堵截之敌展开了激烈的战斗。11月24日,红七十三师在师长王树声指挥之下,在西安南郊40里的王曲镇同敌阻击部队陕军混成旅和特务团接火。敌人以逸待劳,凭借着武器优良,使得红七十三师的前锋二一八团一时难以得手。双方正在僵持着,方面军总部几位首长来到前线。徐向前、陈昌浩等领导人向王树声询问:'你们能不能击破敌人?如果不行,我们就调其他师!'这一'激将法',把王树声激怒了,他斩钉截铁地保证:'打不垮敌人,愿受军法论处!'说罢,王树声飞身上马,带领部队旋风般向敌人冲去。经过几个回合的厮杀,敌人被歼4个营,溃败了。11月25日,红军后卫部队第十一师在子午镇被敌第十七师截断,红十师先头部队三十三团和红十师一部,立即折回,配合红十一师主力与敌激战,并将其击溃。溃敌向西安方向逃去。红军冒着漫天大雪,撒两腿,乘胜猛追残敌。许世友将军回忆:'当时我们的衣服都很单薄,在雪地穷追猛打一阵以后,周身寒意全消,一口气追了很远。后来,隐隐约约看见前方有座大围子,并听说那是西安,城里的守敌已有戒备,这才撤了下来。'

11月27日,红四方面军主力抵达鄠县(今户县)以南的彷徨镇。红军分两个梯队前进,张国焘带第一梯队的十一师、七十三师先行,徐向前、陈昌浩带第二梯队的十师、十二师殿后。当第二梯队行至炉丹村一带时,又被敌第一师两个旅截断。同时敌第六十五师和第四十四师由东面,第十七师和第四十二师由北面分别逼近,对红军形成三面包围形势,而南面又是秦岭,攀登亦难,情况其为危急。敌人想张开大口吞掉红军。徐向前临危不乱,紧急集合队伍,组织反突击。同时以第一梯队之第十一、七十三师各一个团配合红十师、十二师对敌夹击。红军把截击之敌逼在一个河湾里,天上还下着雪,红军冒雪与敌激战,整整打了一个半天和一个通宵。敌人腹背受击,大败而逃。这是个不小的胜仗,红军毙伤敌第一师团长以下官兵数百人,全歼陕军一个警备旅,俘其旅长以下官兵数千人,后经过教育后全部释放。这次战斗中,红十师代师长曹光南不幸牺牲。这次战后,红军继续西进。

11月28日,红四方面军进抵益屋县(今周至县)南40余里马召镇附近之新口子。此时,红四方面军总部收到党中央11月27日电,来电说:(一)虽然在临城战役中,红军获得伟大的胜利,击溃敌人九师主力,坚强了自己。但是由于对于国民党崩溃过分估计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四次'围剿'严重性的估计不足,使我们不得不离开原有的根据地,这是很大的损失。(二)现在的任务是要红四方面军在鄂、豫、陕边建立新的根据地,发动当地的群众的革命斗争,给红军主力以整理补充,并尽量扩大红军,以准备向敌人反攻。继续向西入陕与长期行动是不适当的。(三)迅速与红第二军团取得联系与行动的呼应。特别是在向敌人反攻准备时期,这有极重要的意义。(四)帮助领导鄂豫边区,恢复鄂豫边苏区,发动在这些区域中的游击战争,最高限度的发展土地革命的斗争,这是创造与巩固鄂豫边苏区的不可分离的步骤。(五)红军主力整理休息补充之后,应取向回发展的方向,造成时时威胁裹襄樊及武汉形势,所以与鄂豫皖苏区取得密切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对此,徐向前元帅后来评论说:'教条主义的中央领导人,远在江西根据地,他们提出的上述任务和要求,远远脱离我军转战的实际,是行不通的。'红四方面军此时在敌军紧追下,'已远离鄂豫边深入陕境,鉴此情况,张国焘决定部队南进汉中。'

11月29日,红四方面军由新口子出发,再次翻越秦岭。

为了甩掉追兵,红军选择的道路几乎都是人迹罕至的高山区,加之天不作美,落了几场大雪,红军的行军更为艰苦。红军指战员们身着单衣,脚踏草鞋,有的连鞋子也没有,只在脚上缠几层破布。隆冬严寒,大雪封山,指战员们无心欣赏这群山披玉、大地铺银的山河美景,只顾迈着快步疾行在崇山悬崖之间。由于长期行军打仗,红军指战员们大多数都患了严重的脚病。红军在深山老林里行军,沿途杳无人烟,粮食极其缺乏,吃饭成了大问题。红十二师担任后卫,虽然前面部队留下一些粮食,但数量少不够用,所到之处,能充饥的野菜、野果早被先行部队采光,连飞禽走兽的踪迹也被大雪掩盖得无影无踪。在最后两天,竟不得不宰杀战马充饥。红军指战员充分发扬了高度的吃苦耐劳精神,战胜了横在前进路上的一切困难。经过9天的艰苦行军,一连翻过9座海拔2000-4000米的大山,通过老君岭、厚畯子、下佛坪、都督河、黄柏源等地,于12月7日进抵秦岭南麓的小河口。

小河口镇,位于秦岭南麓,为秦岭入汉中的咽喉。红四方面军总部到达小河口的第二天,召开了著名的小河口会议。《红四方面军战史》这样记载这次会议:'方面军抵达小河口的当晚,部分高级干部商议同张国焘进行斗争。这次行动,是在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指战员对张国焘错误领导日益不满的基础上发生的。鄂豫皖根据地,是党自1927年起,经过千辛万苦创立起来的,红四方面军在这里成长壮大,与当地人民有着血肉的联系。可是,在敌人第四次'围剿'面前,由于张国焘的错误,红军主力竟然被迫离开这个长期以来为之流血战斗的地方,实行了大转移,越走越远。转移前既未向部队说明原因,途中又借口军事秘密对行动方向缄口不言。这就不能不引起广大指战员的怀疑和不满。许多干部纷纷议论:'为什么放弃了根据地?''究竟到哪里去?'部队到达小河口时,曾任红四军政治委员的余笃三和总部干部王振华、朱光,便计议到中央揭发张国焘的错误,要求中央迅速采取措施加以纠正。王、朱将此事告诉第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张认为不妥。是夜,王振华、朱光、李春霖、张琴秋到曾中生、刘杞处谈论对张国焘的意见,并推举曾中生书面向张国焘陈述大家对领导和当前行动方针的意见。基本意见是停止退却,争取迅速在陕鄂一带创造新的根据地;希望张能采纳大家的意见,改正错误,并将这一意见转报中央。十二月八日,张国焘在小河口召开部分师级以上干部会议,讨论行动方针。会上,宣布成立前敌委员会。随后又委任曾中生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任命张琴秋为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事后,张国焘得悉上述同志反对他的行动,便怀恨在心,伺机打击报复。

'在小河口,没有形成和张国焘公开对抗。因为:第一,张国焘当时仍然是中央代表。第二,广大干部对张国焘的错误还缺乏更多的认识。但是尽管如此,这次行动仍是有意义的。迫使张国焘不得不将其家长制的领导,暂时稍加收敛。这对以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创建,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徐向前总指挥没有参加小河口会议,他带着先头部队到前面去了。

一起读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3—生死关头
一起读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3—生死关头
一起读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3—生死关头

小河口会议后,红四方面军继续南进。行抵秦岭出口处许家庙、升仙村时,又遇到陕军赵寿山第五十一旅两个团的堵截。红军先头部队第十师向敌发起猛攻,迅速将其击溃,并歼灭一部。12月10日夜,全军进入汉中平原的城固地区。因为这一带回旋余地小,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去大巴山北麓的西乡、镇巴一带立脚。在茫茫夜色中,汉水奔流呼号,横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汉水是长江的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境内米仓山西端,下游在汉口注入长江,即便在冬春枯水季节,水量也相当可观,200米宽的江面,漩流湍急。江上只两条小船,一万多名战士无法迅速渡过。

徐向前、陈昌浩接到报告,立即策马亲赴江边探测。他们上下奔跑查看,还骑马试渡。陈昌浩首先找到了一段浅水处渡到了对岸,他骑在马背上,湿透了的双脚已冻得麻木了,然而他不顾寒冷,迎着朔风兴奋地向着对岸的徐向前高声呼喊:'总指挥!只齐胸深的水,行啊!'

徐向前大声向同志们说:'同志们!这条汉水挡不住我们,这儿水不深,完全可以趟过去!'大家十分高兴。可是数九寒天,浅滩处已结着亮晶晶的冰凌,使人望而却步。正当大家有些迟疑之时,徐向前已带头下了水,踏着岸边的薄冰,向着江对岸趟了过去。指战员们看总指挥先趟进了河中,纷纷涌向岸边,跟在徐总身后浩浩荡荡地徒涉汉水。当夜,全军渡过汉水。尾追红军的敌人,做梦也想着汉水会助他们一臂之力,没想到汉水亦会成为他们追赶红军的一大障碍。红军夜涉汉水,又把他们甩掉了。渡过汉水,红军进抵上元观地区。徐向前在此清点了全军人数,共14400人,其中仅有10多个女同志,包括张琴秋、曾广澜、林月琴、汪荣华、何福祥、刘伯新、王泽南等。

徐向前元帅后来总结说:'部队南渡汉水,向镇巴、西乡转移,是极为重要的一着。从此,摆脱了遭敌追堵的被动局面,取得了主动权。汉中地区,仅汉水两岸有西北军十七师一部驻守,兵力不多,我军渡过汉水后,杨虎城鞭长莫及,无力再追堵我们,只能令部队远远地打打炮,做做样子。敌胡宗南第一师被甩在关中,尚未赶来;四十四、六十五师则奉令调去安康地区,对付转到鄂陕川边境的红三军。这样,经过两个多月艰苦转战的我军,终于使敌人的'此股残匪''不死于炮火,即死于冻饿'的梦想彻底破灭,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