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的味道是包子饺子

 高骏森 2023-08-04 发布于浙江

母亲的味道是包子饺子

文/溪青浅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爱吃带馅的面食,比如包子饺子馅饼,比如肉夹馍韭菜盒子。尤其是60至80后,童年的记忆中,过节的仪式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些食品。

每逢节日,一大清早母亲就开始和面,面要用老酵头慢慢醒发,在等待面团变得蓬松的醒发过程中,母亲便指导我们摘菜、洗菜、剁馅。

过年的饺子是猪肉大葱馅的,新鲜韭菜用来提味,虽然不用许多,但也够我们从早上捋到中午了,还有一大捆葱等着我们剥。

二月二则要包地皮菜包子,地皮菜是我和姐姐亲手从山坡上采来的,经过反复清洗,拌上过年剩的最后一点肉,蒸的包子别提多香了。

端午节是要吃韭菜盒子的,自家院子的韭菜长势正好。割上一茬正好做韭菜盒子,这回韭菜没有根,不用捋,省事许多。

剩下的很多节日,如果没有特定的传统节日食物,就一律吃饺子。

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家里要吃饺子蒸包子,那一定是非常隆重的。要么是过节,要么是有客人来。

那时这些带馅食物并不像如今这样轻易可得,街上没有卖的,或许是舍不得去买。凡事亲力亲为,和面、擀皮、洗菜、剁馅、包制,包子饺子上桌之前的过程不可谓不繁琐,所以也被赋予了一定的仪式感。

而如今它们已被沦为快餐食品,随处可见的早点摊都有卖包子馅饼的,超市里的速冻饺子也琳琅满目,各种馅儿都有。吃带馅食品再也没有往昔那般隆重的仪式感了,只是填饱肚子的一种选择。

就算你想要自己动手做,肉馅是现成搅好的,饺子皮也可以买,只用自己切个菜调个料就好,一点儿都不费事儿。我的冰箱里常常有包好的速冻饺子,不想做饭时就煮几个,省时又省力。

常常和女儿聊起我的童年,关于母亲的味道记忆无疑是韭菜盒子。自家韭菜的味道非常香浓,炒的黄嫩嫩的鸡蛋更是不常吃,绿油油的韭菜配上金灿灿的鸡蛋做馅,母亲亲手擀制加了油和香豆的饼皮,在炕头的小锅里慢慢烙,一面烙黄了,揭开锅盖封面时扑鼻的香味简直太诱人了。

工作后的我回家的机会不多,每次回家,母亲都要给我做韭菜盒子。炕头的灶变成了屋中央的煤炉,又变成了厨房的煤气灶,但韭菜盒子的美味却从来没变过。

地皮菜包子吃的少了,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有了各自的孩子,没有人再去山坡上捡地皮菜。市场上卖的地皮菜明显没有儿时的味道,朴实无华的地皮菜包子摇身一变成了大饭店里的一道精美小吃。

每每在饭店吃饭,遇到好吃的地皮菜包子,我总要打包回去;凡是有韭菜盒子,我都要点一份。

家人们都知道我的习惯,没人跟我抢,其实于我而言,与其说是爱吃,不如说是一种执念。

如今的地皮菜包子早已没有当初的味道,即便小时候家里的地皮菜包子中并没有多少肉,而是油渣居多。因为胃痛,我也很少吃韭菜这类刺激的蔬菜。

我爱吃带馅面食,完全是因为这是属于母亲的味道。如今我也早已为人母,问女儿她的记忆中属于我的味道是什么?女儿想了半天,却说不出来,忽然感觉自己很失败。

虽然不自诩是个巧手的厨娘,但我也一直在精心为女儿做一日三餐,也许是如今外面的重口味美食太多了,我寡油少糖的家常饭刺激不了女儿的味蕾;也许是我厨艺不精,做不出像母亲那样的经典美食。

隐隐的挫败感和淡淡的哀愁不知不觉便写在了脸上,女儿笑着打趣:“这就伤心了?妈妈的味道在心里呢,你比别人的妈妈强多了,至少不是一说起妈妈做的饭,只能夸她点的一手好外卖!”

我破涕为笑,是啊,如今的孩子都不会做饭,他们的下一代是不是想起自己母亲的味道,只会说她点的一手好外卖,对附近餐厅的拿手好菜如数家珍?

包子饺子再也不是过节的仪式感了,女儿和我不同,完全不爱吃这类带馅的面食。我努力学会蒸包子,做韭菜盒子也无用武之地。

于我而言,母亲的味道是包子饺子,是一切母亲双手做出的带馅食品;于女儿而言,母亲的味道大概是与母亲一起享用的各种美食吧,无论是否由母亲亲手制作还是一个按键全搞定,毕竟随着孩子长大,坐下来一起吃饭的机会变得越来越难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