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云·寄语】世界本身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产生巨变。 ![]()
环境保护、人口变化、新冠疫情,种种背景中都蕴含了需求增长与供给有限之间的矛盾,但成长和进步,开拓和创新,本身便是在限制和受挫中不断试错,最终摸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成为新时代的范式和标准。 建筑,作为公众不同生命阶段演绎的集中场所,其成为了几乎全部人类活动的场景舞台,其如同三维模型在数字化、信息化系统中作为数据的集中载体一般,是各类社会问题解决方案中绕不开的考虑因素。 ![]()
因此,宏观格局至地缘政治对于全球碳减排手段的探讨,微观体感于企业运营对于产力提升利基的敏感,建筑科技都作为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需要在资源统筹、科技重构中予以考量研究,从而支持时代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 那么,底层驱动的“因”和表象开展的“果”分别是什么呢? 【碳排总量·上限压减】2021年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闭幕,成就之一便是与会国家弥合了对《巴黎协定》第六条“关于相互合作减少碳排放”的长久分歧,各国共识于至本世纪中期,全球范围内实现近一半碳排量的减产减排目标。 ![]()
全球目前的碳排总量中,近40-50%碳排放量来源于与建筑建造相关的生产活动中,涉及工业制造、物流运输、现场施工等众多环节。典型如混凝土工业,每年产生超280亿吨二氧化碳,同时消耗全球工业用水体量的十分之一。 问题的背面往往便是成型的办法,既然建筑于资源消耗中权重如此之大,那么着眼之点便是砖瓦间的变革;既然砖瓦间的材料“传统”得无法回收再用,那么解决之道便应以“可循环”材料予以替代。 经典如木材,碳氧转化于森林之间,可塑加工并能回收再用,特性之优使得其成为人类建筑历史上不可或缺的角色,更成为今日碳减排目标中的重要实现手段之一。 ![]()
在芬兰,政府要求更多木材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从而替代传统无法回收的组件,而法国则明确2022年开始,公共建筑50%以上的材料需要使用类似木材一样的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德国已实现超6800万吨的材料回收,荷兰则实现了90%材料的项目重生。 材料的转变只是改变的开始,随着新材料、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更需要的人才培养的课程教育上予以革新改进。很难想象,新一代的建筑工程人才,依然以传统材料和旧时工艺,能够实现“可持续循环”的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标准需要融入到课程教育和专业训练的设计之中。 ![]()
以BIM及正向设计为新工序标准,蓝图中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验收强条,以新材料在传统工艺中升级替代,以新设计在梁柱立项中驱动循环,新材料的全生命周期不再仅局限于一座一栋,而是根据时代所需和条件变迁,在不同的时空中发挥自身的颗粒价值。 【劳力缺失·工艺重构】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专业高度分工而效率繁荣,但其也反向导致了过长链条中的某个环节,更重视本体利益而忽视了全局得失。对于企业,国家政策的目标设定虽有指导意义,但驱使真正改变更需符合其盈利本质。碳排放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考量,但对于凡间则多少遥远,需“切肤之痛痒”才能真正开启心智。 ![]()
企业运营要义于利基开源,降本增效,前者需资源投入,后者需存量节流,而在建筑工程当中,劳动力作为最重要的资源要素,供给欠缺的矛盾现象愈加弥漫。劳动力欠缺,长期看既有新增人口不足的原因,但其更引人关注的是劳动力作为重要的建筑业投入要素,其所能享受的经济回报与其付出不成正比,导致了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不愿投入其中。 社会问题并非讨论的重点,关键在于解决方案,而加载了AI系统的自动化机械便是重要手段。载体于软硬件,科技可配合人类在不同的施工场景中,对密集劳动力、重复性极高的工作予以一丝不苟的执行,例如对于砖墙的堆砌、对于钢筋条陈的铺设、对于系列孔洞的钻取。 ![]()
据统计,大约会有15%重复劳动工序会在2030年交由自动化机械来进行生产作业,而与其说其是自动化机械的成功,更应该说是人类将流程标准化至了极致,在AI机器学习中建立了机械的普世价值,从而形成了“人退机进”的新格局。 自动化机械,重复性工作,标准化构件,装配式预生产是与AI自动化机械协同的组合拳。装配式构件生产的规模工艺,本身便可以将新一代设计师的可持续理念和新一代材料的可循环特征考虑其中,从而让构件以更小的颗粒度参与到更多场景设施的搭建之中。 ![]()
据统计,仅仅在美国和欧洲,其至2030年便将具备1300亿美元的装配式市场容量,而装配式产业的蓬勃发展将缩短整体建筑时间至现有用时的50%,综合成本将缩减20%。在中国,201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成为行业启动标志,各地装配式春笋般启动。 而在国内,例如福建省城投科技有限公司,也在钢结构构件生产、装配式数字化等方面走于前列,其搭建的信息化平台,一端联动着远在福州的工厂产业园,另一端则紧系于项目现场的手持终端,数据赋能工作人员,予以符合施工要求的标准构件高效生产。 【大象云·结语】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提及,哥白尼排除了地球和物理宇宙其他部分之间的间断;达尔文排除了人类和有机世界其他部分之间的间断;佛洛依德排除了自我的理性世界和无意识的分离性世界之间的间断。 ![]()
建筑科技,排除的正是人类和机器、智慧和数字之间的间断。碳减排,新材料,BIM设计,自动化,AI学习,装配式等等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数据颗粒串联到了一起,打破了固有交互的边界间断。 体悟建筑科技的革新进化,从纸质到数字化,从手工到流水线的转变,灵动中呈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