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南亚各国标志性历史建筑(二)

 黑龙江波涛 2023-08-04 发布于黑龙江

05 缅甸仰光大金塔、万塔之城蒲甘等

0金光璀璨的仰光大金塔

仰光大金塔】:这座被视为缅甸国家象征的庞然巨构,矗立于缅甸仰光茵雅湖畔丁固达山之巅,如天降神明般光芒四射,俯视着仰光城市的芸芸众生,护佑着这座至善至诚的佛国圣土。不论昼夜流转,其形体流金溢彩,熠熠生辉,恢弘肃穆,气质神秘而又独特。

仰光大金塔空中俯瞰

仰光大金塔平、立面俯瞰

缅甸仰光大金塔

仰光大金塔一览

据历史考证其最早始建于公元6世纪,初建时不足10米,现存形制为公元14世纪所形成,后经历代不断修葺重建,方达到现如今99米的高度。它肯定不是世界范围现存最高的佛塔,但却是史上最金贵的佛塔:塔身通体镀金,金箔贴面,耗用黄金7吨有余,在不间断的修缮维护过程中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加;塔顶的金伞装饰奢华程度更是令人咋舌,其顶部伞状,中段莲花瓣状,下部为7组同心环,总重1.26吨。伞面镶嵌着耀眼夺目的5448颗钻石及2317颗红宝石,最顶端则镶有一颗72克拉的钻石;在塔的周围,还悬挂着1065只金铃与420只银铃铛。

塔顶构造细节

仰光大金塔各角度一览

仰光大金塔多角度一览

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只是它的表象,它本质上是一座砖构工艺砌筑的实心塔,结构本身并不复杂,但胜在高大恢弘的形制与细腻精湛的装饰工艺。其单体形制为典型的缅甸样式覆钵式佛塔,结构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覆钵、平头、相轮、宝瓶、多重华盖、金属三角旗组成,粗硕而稳固的覆钟形,给人以雄伟浑厚之感;经历朝历代不断维护扩建,现整体则呈现为金刚座式佛塔布局,大金塔四周围列68座小塔,如众星拱月般烘托出主塔的核心地位。

仰光大金塔与寺庙建筑

仰光大金塔与寺庙建筑

仰光大金塔寺庙建筑一览

佛塔形制一览:最上为缅甸佛塔,下左为泰国佛塔,下中为老挝佛塔,下右为柬埔寨佛塔

它的形制源自于印度的窣堵坡和支提。事实上,以缅甸为代表的东南亚佛塔经历了漫长的本土化衍变过程,由最初的半圆形到圆柱形、瓶形、钟形、再到后世典型的缅甸覆钵式,尽管上部构造略有差异,但基本结构及形态却大同小异。再上一组图,你能一眼分辨出缅、泰、柬、老各国佛塔的区别?也许有点难。它见证了同源于印度的这一形制在东南亚各国本土的衍变历程,且相为影响、相互渗透交融。

缅甸万塔之城--蒲甘

佛国之城蒲甘一览

万塔之城蒲甘】:出门见佛塔,步步遇菩萨,五指之处皆浮屠。这也许并不夸张,2000余座浮屠庙宇,犹如星罗棋盘般散落在广袤无垠的河流田野、深山谷地之中,从空中俯瞰这场面,定会令人震撼得无以复加。殊不知,这只是当年盛极一时的蒲甘王朝佛教遗产冰山一角,现留地表之遗迹,十不存一。

佛国之城蒲甘一览

瑰丽壮观的缅甸万塔之城--蒲甘

当修建吴哥与婆罗浮屠的王朝步下巅峰之际,东南亚最西边的蒲甘王朝兴起,并在公元12~13世纪跨入全盛时期。王朝以小乘佛教为国教,大兴土木,广建寺庙佛塔,在这40平方公里的平原上曾经矗立着数以万计的佛塔。来自国内史籍记载的盛况是,上自国王下至普通民众纷纷施舍大量个人财富用于“积功德”,“生平所有余积,概以布施,无所吝惜,喜造浮屠,金碧华丽。每一村一镇,必有数十塔也”。

蒲甘历史遗迹

沧桑斑驳的蒲甘历史遗迹

1287年蒙元军队入侵,蒲甘王朝自此走向没落,700余年来伴随着伊洛瓦底江的冲刷、纷乱的王朝战争、19世纪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使得大部分寺庙遭到严重破坏,难觅昔日之辉煌。现存数据依旧是1973年的普查结果,尚存佛塔2217座。

瑞喜宫塔,建成于1090年,蒲甘最古老的塔,佛塔的典型代表

他冰瑜塔,67米的高度是为蒲甘最高的塔寺

他冰瑜塔多角度一览

阿难陀寺,通体白色,蒲甘最美保存最为完整的塔寺

阿难陀寺多角度一览,浓厚的印度北部寺庙风格

阿难陀寺有趣的顶部装饰

蒲甘现存代表性的佛塔有:最美保存最完整的阿难陀寺、最古老的瑞喜宫塔、最雄伟的达玛央吉塔、最高的他冰瑜塔寺、被誉为“冠冕珍宝”的苏拉玛尼寺等。其各时期的佛塔形制不一、风格迥异,但不外乎三种基本形式:洋葱或花蕾形、覆钟形和方锥金字塔形,多数融合了来自周边民族孟、骠、斯里兰卡、印度等佛塔形式,从而形成了缅式的窣堵坡风格。

达玛央吉塔,蒲甘最恢弘雄伟的塔寺

达玛央吉塔多角度一览

苏拉玛尼塔,被誉为“冠冕珍宝”的塔寺

瑞山陀塔,底座呈四方玛雅金字塔型,上立覆钟形白塔,七级浮屠结构清晰

蒲甘佛塔的意义在于,它基本奠定了缅甸后世佛塔的风格走向,蒲甘以后佛塔多为模仿并未有实质性的创新。例如经典的瑞喜宫佛塔,历来为缅甸许多佛塔模仿的对象,但从未被超越。不过上文提到的仰光大金塔应该是个例外,在蒲甘王朝之后其细节构造产生了较大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基座所占构图比例显著提高,塔刹更加瘦长,塔刹与覆钵的界限更加模糊,整座佛塔逐渐衍变为一连贯的圆锥体状,其后大量的缅甸佛塔都延续了这一风格,成就了缅甸覆钵式佛塔的永恒经典。

缅甸曼德勒皇宫,始建于19世纪的缅甸末代王朝“贡榜王朝”

曼德勒皇宫】:这一处是为始建于19世纪的缅甸末代王朝“贡榜王朝”宫殿,二战期间遭遇战火兵燹损毁严重,现存建筑绝大多数为上世纪80~90年代复建之产物。作为缅甸标志性历史遗产,其本质上依旧为宗教建筑风格的融合与延续。

2曼德勒皇宫部分主体建筑一览,现存多为世纪80~90年代复建之产物

木结构内部,梁枋柱的组合,结构清晰简洁

皇宫建筑样式沿袭自蒲甘王朝风格,一类是塔构形式,特点是多层逐级收缩,类似于塔刹结构,寺庙建筑中较为常见。一类是宫殿主体建筑,多层重檐木构,屋顶较陡多类似于我国的悬山顶形式,下檐平缓,建筑自下而上收缩比例较为夸张;脊顶、檐角等装饰极具民族特色,采用木雕或金属工艺制作极尽繁复之能事,多数呈针尖状密集型垂直上翘;建筑色调以红色为主,主体重要建筑屋脊、檐口等处均镶以金色,所谓“红瓦金边”。

06 老挝万象塔銮、凯旋门

老挝万象塔銮

万象塔銮】:这座被视为老挝佛国文化瑰宝的万象塔銮,虽无缅甸仰光大金塔的恢弘磅礴与奢华瑰丽,但同样的金光璀璨,光芒四射。现如今为著名的老挝佛国信徒民众朝圣中心,更视为老挝国家的精神象征。

老挝万象塔銮俯瞰

万象塔銮立面及构造细节一览

万象塔銮多角度一览

其建筑整体布局、单体形制与仰光大金塔有些相仿,不过主塔及周边围列小塔立面却是棱角分明,不似仰光金塔般的圆润。其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公元16世纪,19世纪初在于暹罗的战争中被毁,现存为20世纪30年代复建。

万象塔銮立面一览

万象塔銮寺庙建筑,与泰式建筑风格极其相似

塔銮为砖石结构建筑群,平面四方,立面三层,寓意佛说三界,整体由主塔和30个卫星塔组成。主塔建于塔基之上,塔基3层,设有回廊;主塔下部正方形,塔尖为四棱锥形,通高45米;塔身通体镀金,光辉夺目。万象塔銮型佛塔,也许是整个东南亚众多佛塔样式当中最为特殊的,它最突出的特征是如同宝瓶一般高耸的塔身,可以说是此类佛塔所独有的一大特色。

老挝万象凯旋门,1969年落成

万象凯旋门】:佛国圣地的老挝,这座凯旋门建筑极具特色,是为万象地标性建筑。放眼世界建筑之林,在一众凯旋门风格建筑中其辨识度极高。

老挝万象凯旋门俯瞰

老挝万象凯旋门,右下为中国政府援建凯旋门广场碑记,现改为音乐喷泉

万象凯旋门立面近观一览

万象凯旋门远观一览

万象凯旋门立面下部、顶部细部构造一览

它建于1960年代初期,1969年落成,是为纪念老挝民族独立及反殖民战争中牺牲者而建。不过建筑设计虽有巴黎凯旋门的轮廓身影,但建筑细节构造及装饰却彰显出浓厚的老挝传统风格:例如拱门基座典型的老挝寺庙精美雕刻和装饰、塔顶佛教样式的金刚宝座塔等,无一不突显出宗教的寓意色彩。

万象凯旋门顶部细节一览

其建筑按立面表现形式可分为下部拱门+上部塔构:整体为钢筋砼框架+砖石装饰结构,边宽24米,建筑通高45米;建筑立面共分7层,5层以上可直通室外。

凯旋门雕塑及内部装饰细节

凯旋门内部装饰细节

下部拱门形制为四方体,四侧开门,且四面立面造型完全相同,下设台基。拱门外侧为欧洲经典风格的叠柱+老挝传统的尖拱门楣,门面饰有精美佛教浮雕;内侧天花刻有佛教神话人物彩绘,技艺精湛、金碧辉煌;顶部应该是最能反映宗教特征的精华所在:四角处各一尖顶小塔环绕中央2层阁楼式主塔,如果将下部拱门视为基座,那它活脱脱就一金刚宝座式布局的塔群,宗教寓意彰显无疑,也最大程度契合了万象乃至老挝这一佛国圣地的宗教氛围。

07 马来西亚独立广场

马来西亚吉隆坡独立广场总览

吉隆坡独立广场周边部分建筑风格一览

什么样的建筑组合最能代表马来西亚?这座独立广场当之无愧,从建筑+历史的角度完美诠释了大马国的主要气质特点。

吉隆坡独立广场旗杆,百米高度,世界之最,马来西亚独立的见证

其位于大马首都吉隆坡,是为世界最大城市广场之一,周边历史建筑林立、风格包罗万象,既有英、荷殖民地建筑,亦有基督公会教堂建筑,也有伊斯兰式风格建筑,与远处一众现代摩天大楼交相辉映,蔚为奇观。它既是马来西亚本土与外来文化交融与渗透的多元化体现,更是马来西亚国家独立的见证,1957年8月31日,马来西亚国旗在这里第一次升起,独立广场由此得名。

吉隆坡苏丹阿都沙末大厦,建成于1897年,最初为英殖民政府行政中心,现为吉隆坡高等法院

钟楼、圆顶、拱门、回廊,融合了英国远东殖民地等多种建筑风格

苏丹阿都沙末大厦多角度一览

苏丹阿都沙末大厦内院一览

吉隆坡雪兰莪皇家俱乐部,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

广场东侧正对面的苏丹阿都沙末大厦无疑是最耀眼的建筑,这座大厦融合了摩尔(不加装饰的拱顶、简易的马蹄形圆拱、盔顶凉亭等,伊斯兰风格的一种)、印度莫卧儿(尖拱门、洋葱头大圆顶穹窿、小圆顶凉亭组合,印度传统元素与伊斯兰风格的融合)和英国远东殖民地古典建筑风格(正立面连续的拱形回廊),最为醒目的是顶端铜光闪亮的红色穹顶,以及高达40米的独特大钟楼,极具身份辨识度;广场的另一侧是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的雪兰莪皇家俱乐部,它的特点是结构内外墙均用木构架,深色的木材线条与浅色的墙面形成鲜明对比,屋顶采用陡峭的双面坡顶,整体线条简洁明快,民族风气息强烈。

吉隆坡老行政中心,紧邻苏丹阿都沙末大厦,英远东殖民地建筑风格

吉隆坡国家纺织博物馆,英殖远东民地及摩尔式建筑风格

吉隆坡国家纺织博物馆,紧邻老行政中心,城市画廊一侧

吉隆坡城市画廊,原为纪念图书馆

不同角度的城市画廊

吉隆坡圣玛丽大教堂,位于广场西北角,建于1909年

广场周边另有吉隆坡老行政中心、国家纺织博物馆、城市画廊(原纪念图书馆)、圣公会圣玛丽大教堂等建筑,风格不一,殖民烙印痕迹随处可见。如果辐射范围再远一些,将附近或举目远眺所见范围内的建筑纳入其中,那么近半的吉隆坡标志性建筑可能会一网罗尽:国家博物馆、嘉美克清真寺、双子塔、吉隆坡塔、吉隆坡火车站等,一幅波澜壮阔的现代与历史、宗教与世俗、乡土与外来文化碰撞融合的奇异画卷。

嘉美克清真寺,吉隆坡最古老的清真寺,典型的伊斯兰摩尔式建筑

吉隆坡国家博物馆,“米南加保”风格的古典式马来建筑

吉隆坡塔

吉隆坡双子塔

吉隆坡老火车站,什么是摩尔式建筑?这就是最典型的实例,属于伊斯兰风格的一种

吉隆坡老火车站立面、内景一览,浓厚的伊斯兰风格

可以说一座独立广场,一部马来西亚近现代史。在这近半人数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度,高度体现出本土文化、外来文化、殖民文化与宗教文化的交织与融合,其衍生的建筑风格绚丽纷繁、多元共生而又交叠包容。

08 新加坡鱼尾狮公园、国家美术馆等

新加坡印象

新加坡印象

对于短暂停留的过客而言,新加坡城市给他们带来的感官印象大抵是干净、整洁、漂亮,后现代建筑林立,绿意盎然,花团锦簇,风景怡人,“花园城市”当之无愧,就如上图展示的那般梦幻。金沙酒店、飞行者摩天轮、花园酒店、滨海湾花园……,它给人的错觉是除了现代还是现代,历史底蕴在颜值面前似乎已无关紧要。

新加坡印象一览

城市花园,绝非浪得虚名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这座华裔人口占据7成以上,兼有马来族、印度裔及欧亚混血裔的多民族移民城市,多元文化才是它的特点,例如牛车水华人区的佛牙寺、马里安曼兴都庙的印度庙等;回顾新加坡的英国殖民史,它又带有明显的殖民地文化色彩,例如高等法院旧址(现国家美术馆)、总统府邸等。

1新加坡鱼尾狮公园标志性雕塑,鱼尾狮

鱼尾狮公园】:说它是历史建筑有些勉强,但它却是外界赋予新加坡的符号,新加坡的标志与象征。核心建筑鱼尾狮塑像落成于1972年,雕像高8米,重40吨,采用砼制作,其口喷清泉,坐落于新加坡河畔。这一形象已深入人心根植于人们的脑海,本能地与新加坡“狮城”划上了等号,不得不说新加坡旅游局(STB)的宣传工作做得真心的到位。

新加坡的象征,鱼尾狮雕塑

鱼尾狮狮头代表《马来纪元》所载的始自公元11世纪,三佛齐王国的圣尼罗乌达玛王子在这座小岛所看见的一头神奇野兽,后来才知道这是头狮子,于是用梵文将此岛命名为“Singapura”,意指狮子(Singa)城(pura);而鱼尾的设计显然没忘本,代表新加坡的前身是个小渔村。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建成于1939年

左上为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右上为伦敦老贝利法院;左下为圣保罗大教堂;右下为利物浦市政厅

国家美术馆】:这座建筑建成于1939年英国殖民时期,是新加坡殖民地时代最后兴建的一栋新古典式政府建筑,前身为高等法院。它最显著的外观特征是醒目的绿色半圆形大穹顶,造型模仿了伦敦老贝利法院,整体风格又模拟了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恢弘壮丽,同时又与利物浦的市政厅有点似曾相识。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典型的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多角度一览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由前高等法院与前政府大厦拼接而成

它几乎网罗了欧洲建筑史上所有经典元素:古希腊经典的三角门楣与浮雕、奢华的科斯林式与艾奥尼克装饰列柱、古罗马的穹顶与圆拱、现代技术的框架体系与古典的纵横三段式立面处理,整体恢弘而又庄重。不过细看全貌发现它是由两座大楼拼接而成的,另一侧是前政府大厦(1929年),两者风格接近,整合后风格并不显突兀。两栋建筑曾象征英殖民地政府的最高权力,也见证了新加坡的独立史,历史意义非凡。

店屋】:这种建筑类似于我国华南地区的骑楼,东南亚地区较为多见,并非新加坡所独创。从182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始到1965年新加坡独立,在140年的历史中店屋曾风靡一时,它是最能代表新加坡乡土气息的文化遗产之一。可惜随着新加坡的独立,店屋被视为旧时代落后的象征而落幕,现如今多数已拆除改建成组屋或商业、市政公用建筑,遗存量稀少。

新加坡店屋,类似于我国华南的骑楼

所谓店屋,是典型的外廊式建筑,顾名思义底层为店铺,上为民居,普遍二三层。在我国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区称之为骑楼,多为南洋返乡华人修建,与新加坡的店屋有一定渊源。这类建筑融合了欧陆风格与东南亚地域性特点,标志性的外廊可挡避风雨侵袭,遮蔽炎阳照射,构建凉爽环境,因此在南亚、东南亚一带极受欢迎。

新加坡店屋,最能代表新加坡乡土气息的文化遗产建筑

新加坡店屋,多民族风格与西方外来文化的融合

19世纪初,新加坡总督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规划设计中,规定临街的店屋在临街面要留出5英尺(5feet)的公共空间,也就是著名的“五脚基”。各家店屋的五脚基相连,成为连续的走廊,从街道的一端直通到另一端,蔚为奇观。

新加坡的江夏平心阁,中华巴洛克风

新加坡店屋的装饰元素往往融合了华族、马来族与西方文化的元素,体现了新加坡多民族文化的特色。尤以20世纪初的店屋极具特色:曲线、弧面的艺术形式与张扬的洛可可风格,在设计中融入各种花卉,包括珊瑚、树叶、海草等,钟爱嫩绿、粉红、玫瑰红等艳丽色彩,风格华丽纷繁。例如新加坡的江夏平心阁,诠释了别具一格的中华巴洛克风格,装饰繁复程度令人眼花缭乱。

新加坡老巴刹颇为奇特的设计风格,平面俯瞰

老巴刹】:这应该是新加坡最有烟火气息的代表性建筑,“巴刹”在马来语中为“市场”之意,建于1894年的老巴刹又名直落亚逸集市 (Telok Ayer Market),是东南亚现存最大的维多利亚时期的铸铁建筑,其内部考究的铁艺处处展现着精美繁复的细节,是为新加坡奇特而又另类的地标建筑。

老巴刹平立面多角度一览

老巴刹市场位于金融区的核心地带,其平面布局及屋顶形制颇为有趣:正8边形建筑,以中央钟楼为核心辐射出8道双坡屋顶,与外廓正8边形双坡屋顶垂直相交衔接,俯瞰其平面犹如一只巨大的车轱辘。其原址位于水畔,原先并无钟楼, 1894 年迁移重建时,当地设计师谨慎保留了市场的核心外观设计,并添加了一座典雅的钟楼和一座新铸造的支承结构。铁构框架制作精益求精,均在苏格兰格拉斯哥铸造完成,然后运至新加坡进行组装。

内部维多利亚式的铁艺风格

岁月冉冉,历经多次整修与翻新,其外观依然忠实于原貌:高耸的拱门、回纹饰屋檐铁构工艺精雕细琢;维多利亚时代的修长立柱,柱顶铸铁制成的金银丝雕饰所呈现出通透而精致的花边效果,至今看来都不落俗套。现如今这座市场已改建成美食中心,神奇地将历史、建筑与美食巧妙融为一体,是为新加坡最接地气的地标建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