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来情往

 施训洋 2023-08-04 发布于安徽

人情大于债,头顶铁锅卖。母亲说过这话,邻家婶子也说过这话。起先,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把人情与债相提并论?

母亲总说要记人情账,我却不以为然。亲戚情还情,邻人嘴换嘴。母亲的话又来了,她说不记账,怎么去还人情,还少了亲戚会不高兴,还多了给人家增添麻烦。“人情无利,照本还。”母亲说这话时,我便觉得好笑。但转念一想,好像是这样。

母亲常说现在的人情真是不得了,说我出生时亲戚来吃喜茶人情就五角钱,多的也就二元钱。

母亲说这话,我便笑,但却不反驳。毕竟母亲说的是事实,那时的钱值钱,两分钱能买一支铅笔。现在一支普通铅笔一元钱,是那时的五十倍。

人情的上涨,其实受物价的影响最大。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三百三十几元,人情是三十元,看上去人情不多,但占比不小,一次人情切去工资的十分之一。

随着工资的上涨,物价也在上涨,人情随之上涨。五十,一百,二百,四百,六百……

这,还有必要记人情账吗?记,也没太多的现实意义。有的亲戚家好几年才办大事,你不能用当年的标准来还情吧?有的亲戚早就不来往了,你不能还追去还人情吧?

母亲却不这样认为,她觉得必须记人情账,记住的不是金额,而是恩情。她的道理很简单,当今社会谁在家没的吃,有那人情钱在家啥都能吃到。

母亲的想法很朴素,也很真实。人情大于债,但人情不是债,是人与人之间的恩。

前几天,抖音上都在转一个视频:姐弟俩为人情闹矛盾。大致是弟弟家办大事,姐姐行了一份人情,后来姐姐家接二连三办大事,弟弟将姐姐那份人情掰开还……

这,虽是讽刺,但也有很大的现实性。生活中,确实有些人认为自己吃了亏,便不想与亲戚朋友走动。

还有,暑假里,有好几篇写亲戚朋友旅游来自己所在城市要求接待的。当然,不排除爱占别人便宜的,但,大多人都不会白吃白占。还有,联系你,并不见得想占你便宜,只是要起在这个城市还有你这样的一位亲人。

人与人之间,更多时要往好处想,不能总想着坏。扪心自问,比什么都好。

哪个时代没有人情往来呢?除非是活在一个人的世界。

人情往来,其实就是你来我往。你去了他没来,他来了你没去,就没了往来。

人情,也是亲情的写实。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不交了。

是这样吗?也不一定。人与人之间,有时没有人情也能相交,不为利,只为知遇,只为互识。

感恩一路而来的遇见者,感谢前行路让的引领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