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在看《北方厨房》,心里特别安静。喜欢作者一家人对食物的尊重、珍惜,也反思自己做饭是不是太了草了。哪里用过心思呢?总觉得能做熟就不错了。小时候家里奶奶做饭好吃,特别受我们晚辈喜欢的有醋溜土豆丝。奶奶惜怜孩子,有什么家务活儿都替我们干了。所以直到工作我什么饭菜都不会做,张嘴便是会做方便面。后来结婚生孩子,前面几年都是孩子爷爷承包了厨房。后家里为照顾孩子奶奶一直在用保姆,由保姆做饭。这么算来自己做饭时间不长,可也不算太短呀。却从没有练出什么手艺来。只是能做熟而已。 作者在书中写道,爸爸认为没条件的时候,他一点不挑剔,挑剔也没用。但是条件好了,有东西了,却把好好的食材做坏,做不出应有的滋味。他觉得那简直就是对造物的冒犯,也是对它人生的虐待。这些天我家有龙利鱼,第一次时裹了面粉用油煎。结果一塌糊涂。第二次直接清蒸,蒸好后浇上蒸鱼豉油。我觉得还可以,爱人仍说不够美味。这这这,有点汗颜。还有点怀疑自己做饭的能力。有些人这方面有天赋,平时不见得怎么下厨房,可是烹炒出来的味道很是鲜美。我也只是夜公好龙,有时间就看一些美食博主的视频,尝试着去做。可终是不得法。自己吃也觉得还行,可遇着个挑刺的爱人就难侍候了。相对于做饭,我更喜欢收拾厨房。整理得干干净净,赏心悦目。按使用动线合理安排收纳。台面上保持空无一物。从台面到地面,再到水池、抽油烟机、窗台、冰箱,都会养成随手打扫的习惯。小东小西都有它们各自的家。虽说厨房是我的主阵地,可是也只能说自己是善长收拾而已。 昨天去超市买来了很多新鲜的蔬菜,有红薯、南瓜、冬瓜、胡萝卜,还有蘑菇、菠菜、包菜、西红柿。水果有橙子、猕猴桃、雪莲果。这两天可要趁着新鲜,把那些不好储存的绿叶菜先吃掉。买来的这些东西大多是好保存的,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重的。当时自己用两个胳膊抱着袋子才回了家。书里有句话“一个中国孩子,就得好好过这些节,才有意思”。倒给我一些思考,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充斥着各种半成品、加工食品,我们好像不会做饭了,不知道该知什么了。外食、外卖随时随地服务,不会做饭也没有什么。过节的食物,很少再去亲手准备。即使现在过春节,商家早已把一切年货备得一应俱全。看似省去了很多烦锁,也使年味淡了下去。忽然想起以前老妈让我们学做针线活儿。她总说如果以后我们不在了,你们怎么做棉被?褥子怎么拆洗?一晃眼几十年过去,原来社会的变化这么快。一切都可以买到。我们又开始怀念以前。我们也开始喜欢钻进厨房,给自己的孩子做可口的饭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