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争抢富人!新加坡和香港为什么反着来?

 德培论道 2023-08-04 发布于上海

   点击上方“蓝字”

   带你“透过表象看真相”

点击上方蓝字“福卡智库”,再点右上方“···”,选“设为星标”,精彩内容不错过。

近日,香港代表团与新加坡总理会面,并签署7份涵盖商贸、金融服务、金融科技、创新科技及学术研究等范畴的合作备忘录。

作为同样文化多元化、面积小、资源少却金融高度发达、崛起轨迹高度相同的两个地区,二者间经济合作联系在逐步增强的同时,舆论上的“新港之争”有增无减。

随着亚洲家办的不断发展,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两大金融中心,为吸引亚洲尤其是中国家办客户,竞相推出了一系列家办优惠政策,“新港家办之争”愈演愈烈。

过去几年,新加坡家办的数量因全球高净值人口的大量涌入大幅增加,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当地在2022年就成立了700余间家办,总数达到1400多家,其中包括海底捞联合创始人舒萍、戴森电器公司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公司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及谷歌联合创始人Sergey Brin均在新加坡设立家办。

而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中国香港,对于高净值人士的吸引力因疫情期间出行受限等因素受到负面影响。但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优化,香港对于家办的吸引力正在快速回升。

2023开年以来,为了吸引更多家办落户香港,港府可谓火力全开,在家办业务方面奋起直追:举办以家办业务为主题的高峰论坛“裕泽香江”,推出八项措施为家族财富拥有者落户提供配套和服务,家办税务宽减法案在5月获立法会正式通过,并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吸引不少于200个家办在港落地或扩展业务。

微妙的是:在此当口,新加坡的政策,似乎开始不断地提升或收紧;而香港的政策,似乎都在不断变相地降低和放开。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

福卡智库内部报告《新加坡注定与“富”斗——香港模式的长与短》一文分析指出:

超级富翁的蜂拥而至对新加坡而言,一半是海水一半更是火焰。富豪们蜂拥而至除了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与国际金融地位的提升,也带来了“极端的社会主义叠加极端的资本主义”和“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矛盾难以调和”的两大矛盾。

而香港虽和新加坡一样都是海洋贸易孕育的枢纽海港城市,但由于香港自身依托大陆,较之于新加坡能获得更加稳定、安全的环境。

但它的短板却也不容忽视:经济越来越虚拟化、空心化;科技创新的动力、活力不足;产业结构过于偏态化,高端金融与低端服务业的两极分化,加剧香港整个社会的撕裂。

一个对外缺乏回旋余地,一个对内失去产业内部转圜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为中国超大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着宝贵的经验。

未来,对于我国超大城市而言,不仅要有“吃得下的好胃口”,进一步拓宽与规范外资入市的渠道与功能,更要有“能吸收的消化系统”,对于流入的外资合理安排利用,而不是被外资抄底、剪羊毛。

详情可参考福卡智库内部报告《新加坡注定与“富”斗——香港模式的长与短》。

温馨提示:已购买德培论道会员B的用户请勿重复购买。

德培论道会员B
#服务形式:内部特别报告B+德培论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