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末年,以当时的人才,究竟谁才能挽救大明?

 天承办公室 2023-08-04 发布于江苏

明朝末期,已经不是谁能挽救的问题了,因为积难太多,大明的灭亡已经成了必然趋势,无非是早一天亡晚一天亡的问题了(估计伪明粉们和明吹们要开喷了)。

明朝末年,以当时的人才,究竟谁才能挽救大明?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政府财政赤字,朝廷穷的一批。而没钱有是因为三个原因:藩王、卫所和税制。首先是藩王问题,朱元璋规定藩王不纳税,而且政府还要出资补助。原本朱元璋时期藩王就十几个,而且基本上是戍边,后来朱棣篡位,把藩王迁入腹地,政策依然不变慢慢的,藩王越生越多,能交税的土地也越来越少,政府反哺的钱越来越高。因为藩王不纳税,所以有不少富农和地主士绅为了逃税,就把土地划给藩王,当然了,藩王也只是名义上拥有这些土地,实际上只收钱。这也是为啥最后明朝国库空了,但是随便杀一个藩王就是一堆钱。

明朝末年,以当时的人才,究竟谁才能挽救大明?

再者是卫所,因为卫所周边的地主会和卫所千户勾结,名义上把土地交给军屯,其实就是给千户钱,然后逃税。

明朝末年,以当时的人才,究竟谁才能挽救大明?

最后就是税制,明代商业税之占总体税收的1/12,而且基本没涨过,大明税收主要依靠农业税。问题是明代不像清朝享受到了高产作物带来的农业恩惠,长时期的海禁也使得大明国贸水平低下(说实话,清朝好歹还有官贸和特权民贸),再加上土地税收不断缩水,整个税收制度改动不大,所以大明的财政税收是一天不如一天。到了崇祯时期,明政府连军饷都很难发的起了。

明朝末年,以当时的人才,究竟谁才能挽救大明?

当然,大明的皇帝和臣子也不是没有努力,可以说其中最有成效的就是张居正了,不过所有的改革都是治标不治本,藩王问题解决不了,税制不能大洗牌,大明最终还是会死在财政上,但是又有谁干动皇家的饭碗呢?

明朝末年,以当时的人才,究竟谁才能挽救大明?

另外不要把明亡赖到东林党身上,事实上东林党才是当时最有可能救国的群体,因为他们还有理想和抱负。但是崇祯用人非常任性,在崇祯朝的17年里,他先后更易内阁“宰相”50人(其中处死2人、充军2人),任免刑部尚书17人,兵部尚书处死2人、被迫自杀1人,诛戮总督7人、巡抚11人。官员更换如此频繁,简直前无古人。当然换掉的人中有不少是备受大家诟病的东林党成员,也不怪东林党不作为,你怀着一腔治国之志,却摊上这么个意气用事的领导,你气不气,你还会好好干?十有八九就混日子了,或者干脆跳槽或辞职,写点皇帝是天下公敌的文章。也不怪东林党跟朝廷对着干,你皇帝这么当,我们凭啥卖力?爱国就要付出一切,又不是民族教育时代。当然东南的抗税也不是就从崇祯朝开始的,自大明开国以来,江浙的税负就很高,尤其浙江。万历后期,政府为了捞钱,搞了个收矿税的名头,结果被派往各地的宦官弄成了搜刮民脂民膏,惹得民沸洋洋。最后市人阶级兴起,就是为了对抗国家不公正的税收。组成人员包括了工农士商,其中士人就是日后东林党的雏形。总有些对明史了解的一知半解的人赖东林党阻碍国家收商税,其实真正掏空大明腰包的就是前面说过的王爷们。的确李自成在北京官员家中搜出白银万两,但是做官有几个不贪的,更何况明朝工资这么低,不贪没法活啊。但是这些钱跟李自成从福王他们那些人的王府里搜出来的金钱相比,简直九牛一毛,没得比。

明朝末年,以当时的人才,究竟谁才能挽救大明?

文官用不好,武官崇祯也是用不好。用袁崇焕,战时将袁崇焕拘禁,犯了兵家大讳,弄得辽兵差点哗变。这边刚刚说全力支持孙承宗,接着就顶不住压力把孙承宗撤职了。孙传庭护卫京师有功,只是出于战略考虑没有听从崇祯的指挥,就把人家下了大牢,之后也不管什么战局,让孙传庭白白的进了李自成的虎口。瞎安排瞎指挥坑的卢象升洪承畴一个战死一个头像。对于孙元化这种技术人才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杀了。每次大明的战局有所改善,就会被崇祯给搅黄了。

明朝末年,以当时的人才,究竟谁才能挽救大明?

所以说,到了这份上,就是神仙,也救不了大明了,其实明亡不可怕,可怕的是随后华夏也近乎灭亡了。

那我说个冷门的吧��

被人戏称为木匠皇帝的大明熹宗——朱由校

(1620----1627)

明朝末年,以当时的人才,究竟谁才能挽救大明?

明熹宗继位时,明朝正处于自土木堡事变以来最危急的时刻。

后金在辽东折腾四年了,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更是在短期把明军的主力打的断了代,天启元年三月,后金攻克辽东的首府——辽阳,自此,辽东局势彻底崩溃,辽东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势力范围,明朝对辽东的控制已经名存实亡。

明朝末年,以当时的人才,究竟谁才能挽救大明?

朝廷内部,东林党有拥立之功,在明熹宗即位以后,东林党自然受到重赏,大部分权力机关如吏部尚书这种被称为天官的职位,都被东林党掌控,再加上叶向高重回内阁首辅,三权中的相权已彻底被东林党掌控。士绅阶级掌控了朝廷。而正是东林党“众正盈朝”后的肆无忌惮。导致党争在天启朝再次出现。

而明熹宗虽执着于木匠工作,且大字不识又不常上朝,但他在位的七年,整个明朝的局势却远胜于万历末年,甚至要胜于“回光返照”的1638年。内部没有民变,流民处置得当,东南沿海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辽东局势逐渐好转,由万历末年被迫打成守势,转换为逐渐的蚕食反攻。此外还从葡萄牙人处获得了三十门红衣大炮,获得了轰死努尔哈赤的成就。

这得益于熹宗对朝廷局势的把控。东林党紧握大权时,他恰到好处的让魏忠贤去制衡东林党。在弟弟思宗的眼里,魏忠贤是必须去除的顽疾,是在内政上就毁掉大明的罪魁祸首。但在熹宗眼里,魏忠贤不过是皇室的狗,不过是去要东林党的狗,且在他的控制下,魏忠贤确实未曾对皇权构成威胁。

明朝末年,以当时的人才,究竟谁才能挽救大明?

魏忠贤虽是一代权宦,但他确实对晚明有功劳,首先是朝廷内部,阉党取代东林党,满口圣言的书呆子被清出朝廷,阉党虽办事效率可能不如东林党,但办事却是实打实的办事。魏忠贤出身低微,了解民间的疾苦,便区别征税,东南地区的税增加且实打实的被收上来了,而普通百姓或贫民却并未加税,所以天启年间没有过大规模的民变,整体稳定,且辽东军队没有过像崇祯时期被拖几个月军饷的情况。

所以在明熹宗手下,魏忠贤是在家国民生方面确保内政安稳的一员。

那为什么不说魏忠贤挽救明朝而说天启皇帝挽救明朝呢,因为天启比他弟弟崇祯的脾气和耐性要好的多,在事情的判断上也要清楚许多。

魏忠贤曾想陷害孙承宗,因为孙承宗是东林党。天启表面不说,但心里一清二楚,再加上孙承宗是他的老师,所以他只是敷衍了魏忠贤一下,就把这事放过去了。如果是崇祯,再有才干的人,只要抗旨,且被他判断有反叛可能,就要受到牢狱之灾或杀头,前有袁崇焕,后有孙传庭,以至于后期无人可用。

所以只有天启皇帝才能挽救明朝,如果他活的久一点,那明朝有可能转危为安,战胜后金,重回原来,此时再让崇祯当皇帝,明朝将会再次迎来中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