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不出的“阳关三叠”

 书生游子 2023-08-04 发布于浙江
      阳关,本不打算去。
     听去过的人说,只是一个烽火台似的小土堆而已。但是王摩诘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我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让我还是内心渴望着要见识一下这个阳关。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年王摩诘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刚刚新鲜出炉,谱入音谱,就立马风靡整个长安城,并迅速传遍大江南北,点击率爆棚,成为当时大街小巷人人传唱的送别曲,可以说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是那个时代最最火爆的流行歌曲,金曲榜年度排行第一,从此之后高居榜首就再没下来过。

     《送元二使安西》流行之后,流行歌手们又给了她更迷人更漂亮的名字,有叫《渭城曲》的,有叫《阳关曲》的,最绮美的名字叫《阳关三叠》,她成了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

     元二原名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生平无可考证,只知道他诗人王维的好友。本是籍籍无名,因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歌而名闻天下。
     
     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当时唐代在碛西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安西龟兹、 焉耆 、于阗、疏勒四镇,辖境相当于今天新疆及哈萨克东部、吉尔吉斯北部楚河流域。王维的好友元二出使,去往的道路瀚海阑干百丈冰,戈壁连天风卷尘,强人横劫,野兽出没,难免危厄重重,友人出使安西,一去不复返极有可能,所以王摩诘歌之咏之,令人感慨。

     西出阳关,究竟有无故人?阳关是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这是出塞必经的关口。西出阳关即为塞外,估计老朋友是没有的。《元和郡县志》记载,阳关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阳关——原也是汉时西北边陲长城防线上的著名关隘,中原地区通向西域、中亚的西大门之一,自汉武帝辟路通疆之后,即为都尉治所,成为交通、军事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据点。魏晋时置阳关县,在整个汉、晋、隋、唐时期,曾经有过空前繁荣辉煌的历史。

     阳关为西域交通的门户,是丝绸南路必经之道。同样是为了抵御匈奴的重要关隘。据说唐玄奘去印度取经,也是走丝绸南路,要经过阳关。这样的话,西出阳关未必就有故人。

      阳关作为重要的军事领地,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西汉以来,阳关都是重兵把守之地,许多诗人骚客留下卷帙浩繁的佳作,充满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思亲之情。大漠孤烟直,这是何等悲凉;长河落日圆,又是何等的孤独!可是为了保家卫国,戍守边疆的壮士不得不选择与大漠孤烟相依,与长河落日为伴。


      也有人认为,从当时的各种迹象上判断,王维和元二不可能是深交。元二要出使安西,其实是朝廷的任务,无论如何是很伟大很光荣的,作为王右丞是千不该万不该对他讲不排场的话。但毕竟元二和自己是朋友一场,面子上也应该表示出依依的留恋。其实王右丞只是虚与委蛇地说了些客套话而已。

      既是客套话,为何能风靡京城?因为王右丞不是一般人,他是诗中高手,能把这些客套话化为新颖独特的意象来说,这才是他这首诗登上流行歌曲榜首的秘密。“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就是说,元二,您看看,老天爷知道您要去安西了,早早就派人给您洒水除去路上的尘埃,一切都是那么的光光鲜鲜,您的出使旅途一定是及其愉快的,因为这是朝廷伟大而光荣的使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就是说:您这一去安西,一路向西,遥遥无期,我们就会很长很长一段时间见不了面了,让我们再干一杯渭城大曲吧!出了阳关可能就再也喝不上这渭城大曲了。哈哈,你看,曲词带着些淡淡的离愁,更洋溢着拳拳的愿望,伤感有,明丽有,更有绵绵的恩泽。

      王右丞真会说话,这样的曲词情思,我永远沉醉,难以自拔。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这是阳关的楹联。它又让我联想到玉门关的楹联来:“无边晴雪天山出,不断风云地极来。”我想,“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应该是永远的历史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