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讲李商隐》一篇锦瑟解人难

 三个石头读书 2023-08-04 发布于广东

诗歌的本身,是有它的生命的。只要是一个有灵魂、有感觉、有理想的人,读了这些诗,这些诗就会唤起他一个感发的生命。所以我常常说,诗歌有一种感发的生命。

几千年过去了,在沧海之中我们读到他的诗篇,他给我们留下的,是一颗明珠。也许这颗明珠是由他的眼泪变成的,我们要体会这个珠泪的美丽和悲哀。

——叶嘉莹《美玉生烟》

1

引子


还记得这些诗句吗?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丹丘万里无消息,几对梧桐忆凤凰?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这些字字珠玑,段段入心的隽永诗句,都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笔下。这些诗句意境缥缈,情思婉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摘自Baidu

是什么样的人生历练,使李商隐能写出如此饱含深情、缠绵悱恻、优美动人的句子?

那就随这本《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讲李商隐》,走进这位命运多舛、一往情深的晚唐诗人。

2

一篇锦瑟解人难
由《锦瑟》说起

叶先生讲李商隐,这本书更像是讲座的讲义,就像在大学课堂,听一门非常受欢迎的选修课,台上90多岁的老者,字字珠玑、娓娓道来,解读李商隐诗句的秘密、李商隐的人生故事、李商隐的执着、还有读李商隐而受到的心灵感发。

开篇就是经典名作,也是争议最大的《锦瑟》。

这些诗的魅力就在于你虽然不明白它,但它说得很妙,对你有很大的诱惑力。

《锦瑟》一共四联八句,基本句句都用了典故,初读,我真的觉得诗句很美,有只是一种朦胧的美,但美在哪里,却无从说起,结合叶先生对典故的解读,才逐渐明白其中的深意。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由《锦瑟》说开去,叶嘉莹还解读了不少李商隐的诗作,既有浪漫的爱情诗、也有讽喻的政论诗、也有饱含深情的悼亡诗,还有不少名为《无题》让后人不断猜度的无题诗,展现了李商隐丰富的作品风格。

读这样的书,既感动于李商隐诗句的悲怆哀怨、含蓄朦胧和用情至深,更感叹于叶嘉莹先生以诗讲诗、博闻强记、学贯中西的大家风范。

在叶先生翩翩的解读中,慢慢体会到,也许这就是李商隐的风格:迷茫中有执着、朦胧中有浪漫、辽阔中有感动。

他的文字中,有屈原那样的深情悲歌,有杜甫那样的悲天悯人,有阮籍那样的魏晋风华、也有韩愈那样的辽阔雄壮,读来就像迎面扑来一阵内涵丰富的春风,各种各样的人生情绪,都在里面了,春风吹在脸上的感受,只有你自己能懂。

真好!

3

阅读的三个层次

本书最受益的内容,竟然是无意翻到附录,关于叶嘉莹讲述阅读的三个层次,摘录于此:

阅读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美感的感知性的阅读”(aesthetically perceptual read-ing)

我懂不懂不管,“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什么“锦瑟”啦、“华年”啦、“杜鹃”啦,这些形象,直觉觉得很美,念起来音调也很美。“千载以下,无论识与不识,解与不解,都知是好言语矣”。这是直觉的,声音好听,形象美丽,这是姚斯所说的第一层次的阅读,“美感的感知性的阅读”。管它懂不懂呢,听起来好听,看起来好看,那就好了嘛,不懂没关系,但是我们喜欢。这是第一层次的阅读。

第二层次的阅读,就是“反思的说明性的阅读”(retrospectively interpretive reading)。

所以需要一个反思的、说明性的阅读。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你说看起来很好看,读起来很好听,这些形象都很美丽,这不够,你要想一想,他到底说些什么?

第三层“历史性的阅读”

历史要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看作者本身的历史,我们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你要看看李商隐的生平,他有什么样的经历,有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感情,这首诗,他在哪年作的?当时的背景是什么?所以这个历史性的阅读,你可以从作者的历史来读。历史性的阅读,其实还可以有第二种的意思,就是西方人常常讲的“接受史”。李商隐这首诗,被历代的读者怎么样接受的,他们都有什么样的说法。这是另一种读法。

4

读诗是使人仁心不死

叶嘉莹为什么独爱李商隐?因为她说——

我遭遇到很多人生中的挫折、苦难、不幸的事情,我都是用李商隐的诗来化解,但是你要看我是怎么样从李商隐的那种悲观的心态里慢慢地转化出来的。


叶嘉莹为什么独爱古诗词,因为她说:读诗使人仁心不死。

很多人说要访问我,问我读诗有什么好处,我常常说诗歌里面要有一种兴发感动的生命,我说读诗就是使仁心不死。好的诗,好的说诗的人,是真的从诗里面的生命感动了自己的生命,有了感动,忽然间有一个豁然贯通的一种觉悟,你一听,你心里就生了一个感动,这个感动不必然是原来的意思,它忽然给了你一个感动。

作为一个读者,当你读一首诗、一首词的时候,你从里边不只读出了作者的原意,而且它在你的内心之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感动,产生了一种新的意思,这才是非常微妙的一件事情。而且我认为,这是读诗或者欣赏词的一个很高的境界。就是你从里边读出来,一个真正属于你的东西,是从你的自己内心之中兴发生长出来的东西,这才是真正会读词的人。

叶先生说得多好,也许这就是阅读的魅力,也是共情的力量,当你读一本书,读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如约而至的微妙的内心喜悦,一定会让你如沐春风。

愿这个世界,仁心不死。

三个石头    2021.06.28


吹灭读书灯    一身都是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