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猫城记》

 三个石头读书 2023-08-04 发布于广东

猫国是热闹的,在这热闹景象中我看见那毁灭的手指,似乎将要剥尽人们的皮肉,使这猫城成个白骨的堆积场。

——老舍《猫城记》

01

从《骆驼祥子》而来,发现了老舍的《猫城记》。

不少人说这是老舍仅有的一部科幻作品,不过我觉得除了飞往火星这个情节,其他场景和当时的中国社会如出一辙,更像是一部充满了讽刺、无奈和黑色幽默的童话寓言作品。


02

《猫城记》写于1932年,讲述一位中国机师,飞往火星,失事坠机在一个名叫猫国的国度里,结识了形形色色的猫人:大地主、政客、诗人兼军官的大蝎、世事洞明而敷衍的小蝎、只抢迷叶与妇女的猫兵、守着八个小妾的公使太太、杀人不犯法的外国人、打老师的学生、卖文物的学者、起哄为业的党棍、抢着投降的军阀……

至于小说写作的背景,用老舍先生自己的话来解释——

“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不高明的东西也有些外来的原因。头一个就是对国事的失望,军事与外交种种的失败,使个有些感情而没有多大见解的人,像我,容易由愤恨而失望。”

彼时正值“九一八事变”,东北完全沦陷,帝国铁蹄声震华夏。。。

中国面临亡国的风险,一面是嗜血的侵略者(小说中的“矮人军队”),一面是毫无希望的社会现状(小说中“勇于私斗,却怯于公战的猫国国人”),民众忧心如焚,作为作家的老舍,也许只有凭一支笔,才能释放自己对列强蹂躏的愤恨、对国事的失望、对现实社会的深思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深爱。

03

文中的”我“一直在试图观察猫国中的各个阶层:年老的、壮年的、青年的;也试图观察官场运行的各种夸张的弊端;还有知识分子们的道貌岸然和自欺欺人;还有刚活过命来便想牺牲别人而保全自己的两个校长......

故事中的迷叶隐喻鸦片;大鹰隐喻谭嗣同杀身成仁,以血荐轩辕,以死殉道;大蝎隐喻唯利是图的地主阶层和官员;矮人隐喻残暴的日军……

通过这些观察,试图找到挽救猫国的希望,却发现全民皆食迷叶、官员不作为、百姓不劳作、知识分子自欺欺人、猫人崇洋媚外、欺软怕硬,最后导致矮人军队入侵,猫国灭亡。整个视角都是借猫喻人,还有猫国国人那些劣根性:贪婪、自私、堕落、狡猾、疑心、藐小、自利、残忍,都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读着读着,觉得这和鲁迅的《呐喊》和《狂人日记》是一样的文学良药、匕首和投枪。

《猫城记》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人,试图凭着手中一支笔,发出求索救国解药的”呐喊“。

04

老舍的这个心境,和弃笔从文的鲁迅很像。

但他很谦虚,说他只看到病症,但不知道“该下什么药,没有积极的主张和建议”,只有用“讽刺文字一刀见血,指出人间的毛病”。

其实他在小说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为什么要教育?救国。怎样救国?知识与人格。”

今天和书中的时代已相隔近百年,国民的目标已从救国走向了强国,时代变了,不变的是书中刻画的劣根性。

如何与劣根性做斗争?

知识与人格。

三个石头    2022.2.2


吹灭读书灯    一身都是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