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太行 ‖ 陪伴孙女学绘画

 魅力太行公众号 2023-08-04 发布于河北

文/冯喜玲

我的孙女名叫乐乐,今年16周岁。乐乐和她的名字一样,一直就是一个快乐的小女孩,每天蹦蹦跳跳的,非常活泼。

在四岁时,将要上幼儿园了,应该培养她动中有静,上课可以坐稳听课的好习惯,为上学打好基础。正巧,这时候我们邻居在铜厂宿舍办了一个绘画培训辅导班。

我与他们取得联系,教绘画的马玉飞老师这样给我说:“你可以带孩子去试听一下,看孩子对绘画学习,有没有兴趣?

同时,还得看孩子有没有绘画的天赋,如果行就可以学,不行的话,就不要浪费孩子的时间了。”于是,我与媳妇儿商量好,就带乐乐去试听了。    

第一天上课,也是第一次,老师带乐乐进了教室,我在外面耐心等候。一直等到下课,我急忙问老师孩子具体咋样?

马老师对我说:“今天是第一次,感觉孩子整体还行!我建议让她学吧。”将马老师的建议,回去给媳妇儿一说,他也挺高兴的。从此。乐乐开始学习绘画了。

马老师的教学很严谨,笔墨纸砚、画笔、颜料、围裙之类的用品,辅导班都给配置齐全,几乎什么也不需要自己带。

马老师说,孩子既然来学,就得有收获。她要求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节课只给一张绘画纸,由孩子们自己来选择画笔,铅笔自己削,水粉颜料自己选择,自己调墨。

但马老师他们从构图基础、涂色、落款等方面一一给孩子指导示范,非常精心!然后让孩子们动手练习,有不明白的随时询问老师。一旦发现孩子有不正确的地方,马上进行纠正。    

从孩子们开始学习绘画的那一刻起,马老师和助教老师们就一直形影不离,耐心辅导。

一节课下来,孩子作品如果完工,无论水平高低,都要拍照并及时传给家长,与家长们仔细沟通,指出孩子们作品的不足之处,让家长配合督促孩子们修改,慢慢掌握绘画技巧。马老师的这种辅导方式,深得家长们赞扬。   

乐乐学习的是漫画,这种带有夸张手法的绘画艺术,很容易就让她迷恋上了。

从四岁半开始,到小学毕业,春夏秋冬,酷暑严寒,风里来雨里去的,我一直陪伴着她去学绘画。

乐乐是个很争气孩子,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仔细听取老师的指导,认真对待每一幅画作。

她的每一幅作品思路清晰,色彩搭配恰当。最重要的是,正式上学后,不管什么课程,她都养成了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能够安安静静地听讲。

她的努力也很快就见到了成效,在太原实验小学的走廊墙壁上,展出了她创作的戴着红领巾敬礼的画作。

山西美术馆两年一次的精品画展都有她的获奖作品展出。在2018年全国少年科技绘画大赛中,乐乐的作品喜获山西少儿组一等奖。    

如今乐乐已是一名初中生了,尽管学业繁忙,但她还在课余时间坚持绘画。

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她的作品思路也在拓宽,尤其开始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时代的关注和关爱。    

近年来,乐乐创作的很多作品都彰显了时代精神。在疫情防控中,医护人员抗疫赴武汉抗疫,是她创作的主题,特别用素描和速写描绘了钟南山院士、水稻之父袁隆平、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迎接在朝鲜战场牺牲的志愿军烈士英魂回国仪式等等主题,非常逼真感人。

今年世界冬奥会开始后,她画的冰墩墩和滑雪健儿的场面,不仅形象逼真,更是非常温馨。    

乐乐还是那个快乐的女孩,但绘画经历让她多了一份文静。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孙女,在成长的路上,学有所成,知道感恩,爱祖国、爱英雄,知道用自己的画笔为此增光添彩。我不由得赞叹:乐乐长大了!

作者简介:冯喜玲,女,生于1953年。籍贯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朱温坪村,现居住太原市万柏林,于2004年自太原东方机械厂退休。爱好写作,将身边亲朋好友,花草宠物,日常感悟皆入文字之中,有作品见刊于《太原晚报》,老年大学《龙城》杂志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