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悲鸿 行书《远客乡农联》

 家有学子 2023-08-04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图片

图片

徐悲鸿幼年刻苦学画,后去法国留学。抗战期间,曾多次鬻画筹资济民。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擅长油画、国画,中西结合,自成风貌。书法亦有一定造诣,颇见个性。徐悲鸿的书法受康有为影响较大,结体疏朗大方,同时又自出机杼,拂去康书的霸悍气,锋芒内敛,使作品的气息归趋平淡冲和。徐悲鸿一生临帖不辍,其书法成就亦为论者所推重。他在《自述》中谈到自己早年在康有为门下学习书法,曾数遍临习过《经石峪金刚经》、《爨龙颜》、《张猛龙》、《石门铭》等碑拓。此件作品脱胎于魏碑,参以行书笔意,结体疏朗大方,天真烂漫。悲鸿曾云:“天下有简单事,而为愚人制成复杂,愈远愈失去益远者,中国书法其一端已。”可见徐悲鸿对于书法之见解颇为直截明了,故其书敢于创新,气魄宏大,如此联者是也。

徐悲鸿 行书《远客乡农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13×26 cmX2
释文:远客寄新字,乡农保旧闻。
本联书于1937年,题识可知,此作的上款人为胡蝶女士,即胡蝶(1908-1989),原名胡瑞华,祖籍广东鹤山,在上海出生长大,上海民国时期和英属香港时期著名电影女演员,是当时充满传奇色彩的上海女性。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1937年11月上海失守,不久,明星公司在上海枫林桥的总厂被日军占领,明星公司从此不复存在。此时丈夫潘有声已在香港发展事业,于是胡蝶携同家人避居香港。根据徐悲鸿年表记载:1937年徐悲鸿 在香港、广州、长沙举行徐悲鸿画展。从香港一位德籍夫人手中购回中国人物画瑰宝《八十七神仙卷》。由此可以推测,此幅作品是悲鸿先生在香港写赠于胡蝶女士的得意之作。此幅对联字大饱满,结体舒张,骨肉匀称,墨彩乌黑发亮,尤见淋漓畅达,洵属对联中之杰构。此作不论用笔、结字和章法均非常传统,一点一画无不牢守法度,但又绵里裹剑。如“乡”字、“寄”字均向右倾斜,但斜而不偏,通过上下字体的呼应,既使章法变化多端,最后又归于平稳。欣赏他的书法,如晤高士,如品茗和时,乍见平常,愈后则回味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