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女人,你如何不困于此 / 家庭内部,事无巨细,你默默地或怨恨地从事着令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却一再被忽视。 你成为家庭财务规划者、孩子的照顾者、居家打扫者、家内事务正常运行的操盘者、孩子和丈夫诸多小事的提醒者…… 种种所谓“小事”相互交集,堆积如山,日日如此,令你忧心如焚、抓狂沮丧。 ![]() ![]() ![]() 十分之九的非职业女性是家庭主妇,十分之七的职业女性也是家庭主妇。 家务不仅是一项女性工作,也是一种大多数人必经的日常生活经验,英国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先驱女性安·奥克利的社会学经典著作——《看不见的女人:家庭事务社会学》。 她着眼“女性与家庭事务”这一话题,采访了40位都市家庭主妇,研究女性对家务劳动的认识、对从事繁复单一的家务的感受,以及她们对不同家务抱持的态度等,并从这些表述后透视家庭内部的结构和分工。 将家务作为工作研究,回到女性本身,通过她们的眼睛来看待家庭主妇的职业。 ![]() 2 / 女人,你为何不去思考 / 《看不见的女人:家庭事务社会学》是一本1974年的作品,这是首次严肃对待家务劳动的研究,它第一次将“家务”这件表面上个体化的事情,放置在更广泛的公共领域进行讨论。虽然这本书已经距离我们半个世纪之久,但当代的《卫报》依然会在头条写:“女权主义运动发展四十年了,女人仍然从事着大部分的家务劳动”。 这本书里提出的种种主妇之苦,眼前的世界依然没有解决,每一位女性都会被刻板印象裹挟,从而选择性地“被看不见”。 《看不见的女人》里有一个比喻,说的是许多人觉得家庭主妇就是“卷心菜”,完全沉浸在家庭事务中。这样的负面观念传递出的结论是:她们是没有个性特色,单调乏味,了无生趣的机器人。 ![]() 英国社会学家、作家。长期从事性和性别、家务、分娩、身体社会学、女权主义研究。 伦敦大学学院社会学和社会政策系教授,代表作有《地球上的性别》《性、性别和社会》等。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授予其荣誉院士的称号。 2011年,英国社会学协会授予其终身成就奖 。 安·奥克利 ![]() ![]() 《看不见的女人》在调查了数十位不同阶层的女性后写道:“在女性的表述中,家务工作与职场工作相比是相形见绌的。因为无论职场工作是何种性质的,它们都能给女性带来陪伴感,社会认可和经济效益。” 现在流行一个说法叫“职场妈妈”,这个概念乍一听,好像是很独立,给了女性多元身份的词语。其实,将“有酬劳”的工作和“无酬劳”的家务叠加起来,表面上似乎肯定了两种角色,却没有细细探究:家务本身,也应该被视为工作。 家务不被视为“有价值”,是从一个有毒的三段论开始的: 1、家庭生活中,女主内,男主外; 2、因此,男人工作,女人不工作; 3、因此,家务活动不是一种工作。 第三个论断似乎是前两个的推论,但这个三段论是错误的。它的错误在于,“家庭”与“工作”之间被刻意地切割了。 什么是“工作”呢?一种定义认为,工作具有五个属性:它需要消耗能量;它允诺对商品或服务的生产做出贡献;它定义了社会互动的模式;它为工作的人提供了社会地位;最后,工作会带来收入。 在此定义下,有薪工作和家务劳动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家务劳动是无酬劳的。荒诞的是,仅仅因为一个要素的缺乏,家务在理论以及社会实践中,就被默认排除于工作类别之中,连带着做家务的家庭妇女们,根本不知道要怎么称呼眼前这一摊子繁琐事情,逐渐深陷泥潭,既没有金钱奖赏,也找不到对应的社会地位。 3 / 女性艰难处境,当作命运共同体 / ![]() ![]() 作者安·奥克利没有把不同阶层的女性严格划分开讨论,她是把所有女性的艰难处境当作某种命运共同体来看。 这位社会学家敏锐地看到,所谓女性的阶层分化,很多时候是依附在男性的阶层上的。她说,人们根据丈夫的职业将女性分配到某个社会阶层,这些人为的区分可能是站不住脚的,主妇之间可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社会阶层差异,这样建构出来的阶级界限实际上可能会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反而让人们忽视一些确切存在的有意义的比较。 也就是说,中产阶层以上的女性的经济宽裕,并不意味着她们精神和金钱支配上真的自由。中产阶层以上主妇地位的提升可能是由于她们从事的活动主要集中在消费领域,但“买买买”会带来有收入一方(即她们丈夫)家庭话语权的提升,这种物欲的膨胀,恰好构筑了更密更大的牢笼。 要想“姐姐妹妹站起来”,不分贫富地走向强大,这本书的作者提出,可能需要做到三个层次: 其一是理论研究的进步。别小看家庭事务社会学,在这本书出来之前,该领域是一片空白。甚至整个学术界因为不把家庭主妇当回事,而从来没想过研究她们。这种忽视本身,就是很可怕的。 其二就是完善各种制度。随着女性运动的不断高涨,对各种实际立法等的推进也在进行中。作者提醒我们,不要总说“女性解放运动”已经取得足够成就,女人受到的压迫就像是一个长在她们身体内部的恶性肿瘤,全社会必须一起来了解这份痛苦,并帮助她们解除才行。因为善待女性,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母亲、姐妹和女儿,如果你也是女性,那每一次善待,都是善待你自己。 其三可能是一个美好的长期愿景:作者希望,这个社会终有一天能消除对女性的偏见。女人们自己也要认识到,没有一种低下的位置专门就该女性去占据。所有人应当对女性这种性别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想象她能办到他能办到的一切,如果办不到,是否有什么结构性的不公平在阻碍,是否可以帮一把,是否能够一起达成。 ![]() 4 / “我们的立场”/ 需谨记,理性、感性、柔软、阳刚……这些只是不同面向的个性,既不专属某个阶层,也从来不专属哪个性别。人类的悲欢,应当相通,有共情能力的人,才会更好地理解他人,理解自己。而由这样的我们组成的社会,才会更有希望,更能向前进。 “我们的立场”,就是自立自强的立场,是所有女性应该共同去走的路,这样的路走的人多了,“看不见的女人”才能变少。而下一代“被看见”的,是更自信更美丽的女孩。 END 公众号号|今天听她说 图文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