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猫猫读方剂学心得(71)吴茱萸汤

 FyssqzhOk 2023-08-05 发布于湖南

我整理的笔记以中医药大学教材《方剂学》为底本,掺杂一些我自己觉得不错的方剂。所写的方解都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分析方法以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为主。本人并非医学专业,学医纯属兴趣爱好。文中若有错误,实属正常。

图片

71)吴茱萸汤

【出处】《伤寒论》

【类别】温中祛寒剂

【组成】吴茱萸一升(9g),人参三两(9g),生姜六两(18g),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

1.胃寒呕吐证。食谷欲呕,或兼胃脘疼痛,吞酸嘈杂,舌淡,脉沉弦而迟。

2.肝寒上逆证。干呕吐涎沫,头痛,巅顶痛甚,舌淡,脉沉弦。

3.肾寒上逆证。呕吐下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舌淡,脉沉细。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主要功效是温中、散寒、解郁、燥湿。

吴茱萸汤是一个临床上比较精分的方子。假设你去问一个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吴茱萸汤是治什么的?”他能答的行云流水,有理有据。《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涉及这个方子的那几条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如果你问他:“你会在什么情况下用吴茱萸汤?”他很可能会想一想,然后告诉你:“治头痛的时候。”

不知何时,吴茱萸汤成了治头痛的专方。胃寒呕吐的首先想到的是理中汤、附子理中汤,肾寒的首先想到的是四逆汤,肝寒……貌似很多医生都想不明白肝为什么会寒。曾有医生说是肾寒引起的肝寒,即“母病及子”。我问:“肾寒难道不应该是龙雷之火上跃,肝中相火妄动吗?”对方无言以对。事实上,临床上肾寒往往引发的是脾寒而不是肝寒。

肝又不是火德真君,当然有寒的时候了。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年轻的女孩子喜欢穿露脚脖子的裤子,“三阴交穴”就暴露在了衣服外。如果她的工作、学习环境恰巧很冷或者开空调温度很低,寒气就会顺着三阴交穴进入肝经,肝经就会受寒,症状表现为腿冷、小腹冷痛、痛经。足厥阴肝经连着头顶,所以会引发头痛。若失治则久病成虚,导致肝阳虚证,可见皮肤失润、带下清稀、月经后期、淋漓不尽、宫寒不孕、情志失常等诸症。

故方中以人参补气温阳,吴茱萸温阳散寒,生姜温中散寒,大枣补虚。这里的呕吐是胃寒引起的,吴茱萸和生姜都有暖胃的作用,所以能治呕吐。

至于头疼,70%都是寒邪侵袭头部,造成了血管收缩而引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