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才的炒作家

 铁马冰河风雨斋 2023-08-05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刘邦去沛县,也是有些迫不得已。


  因为他的祖国楚国被秦国灭了。

虽然刘邦对祖国没啥感情,至少远不如屈原,但从此他就不是楚国人,而是秦帝国的小民。


  新王朝新气象,以前那种游侠满地走的情况,秦始皇不喜欢,认为这些人游走社会,结社生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于是,对游侠这种人进行了重点打击。


  刘邦这种乡村级的游侠,要么转行老实种田,要么像老大哥张耳那样,开始逃亡流浪。


  刘邦选择了第三条,跑到县里考公务员。


  打不过你,我加入你行不行?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所有的郡守县令全部由中央政府任命,但是,具体的办事员还是需要熟悉当地风情的当地人去办。


  新的政府班子搭建,自然需要很多新的官吏,尤其是办事员。


  刘邦跑去参加县里的公务员考试。

总算是小时候读过书,长大舞过剑的,还多少有点人际关系,刘邦轻松考上了沛县的编制,成为沛县泗水亭的亭长。


  古代十里一亭,平时负责周围的治安以及接来往送,相当于派出所以及招待所。

里面设两三名片警(求盗),门卫兼管理员一名(亭老),以及一位亭长。


  刘邦当了亭长,却依然是一个游侠,只是以前属于没编制的游侠,现在是有编制的游侠。


  有了编制,才知道编制真的香啊。


  亭长官不大,但很关键,尤其是泗水亭。


  泗水亭位于沛县的东边,属于县亭,跟那些乡野之间的离亭不同,档次要高不少。


  这里上接齐鲁,下接吴越,左通魏地,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各种消息、人员在这里交汇。


  其中,有官吏,也有平民,当然也有游侠。


  刘邦很快发现,在丰邑不受欢迎的他,到这里后仿佛如鱼得水。

各种人都愿意跟刘邦交朋友。


  其中,有县里的主吏掾萧何。


  这位沛县的办公室主任是县里著名的能吏,数次郡里的考核都名列第一,甚至曾获得到中央工作的机会,但萧何拒绝了。


  也许是意识到咸阳的水太深,也许是他并不想离开家乡。

萧何留在了沛县,他跟刘邦关系相当好,跟刘邦是正宗的老乡,都是丰邑人。


  刘邦能当上泗水亭的亭长,说不定还多亏了萧何的帮忙。


  还有沛县狱掾曹参,负责督促亭长完成治安案件的侦破,从职务上算是刘邦的顶头上司。

但在刘邦的面前,曹参没有上司的架子,跟刘邦如同朋友。


  沛县的专职司机厩司御夏侯婴更成了刘邦的铁粉,每次驾车送完客人,或者接到客人,都要在刘邦的泗水亭小坐,跟刘邦喝点酒,聊聊天。


  甚至有一回,两人比剑,夏侯婴被刘邦刺伤。

夏侯婴打死也不承认是刘邦伤的。


  沛县豪族王陵也喜欢到刘邦的亭里坐坐,两人称兄道弟。

王陵为兄,刘邦为弟。


  县里的另一位豪族雍齿也跟刘邦常来常往。


  除了这些有头有脸的,还有一些下里巴人,也跟刘邦来往紧密。


  县监狱的狱警任敖、篾匠兼葬礼吹箫手周勃、卖狗肉的樊哙,还有他在丰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发小卢绾等等,这些人把泗水亭当成他们聚会的大本营,喝酒吃肉,交流着天下的信息,畅谈着未来的理想。


  这位亭长为人豁达,而且真性情。

对于比他地位低的人,刘邦毫不客气,说指使就指使。

碰到比他地位高的,能让他佩服的,他也能低下头,老老实实当个小老弟。


  很多人把事情搞反了,以为对比自己弱的人还以尊重,对自己强的人使性子,这才是真性情。

这种人喜欢把违背社会规则当成自己特立独行的标志。


  当然,这样对不对,社会会教他做人。


  刘邦不同,他深谙这个社会的规则,完全让这个规则为自己所用。


  刘邦也绝不小气,亭里没有了酒肉,刘邦就会领他们去附近的酒馆。


  泗水亭边的两大酒馆王大姐酒馆、武大姐酒馆对刘邦完全开放,有酒有肉,再也不用吃大嫂牌刮锅饭,这里有无上限的赊账额度。

到了年底,一看托刘所长的福,酒店营业额翻了几倍。


  因为刘所长到哪里都自带流量,酒馆跟着沾光,干脆把欠条给烧了。


  两位大姐还见识过刘邦醉酒之后身上的龙形。


  好几回刘邦醉酒了,老板娘推门去看,发现刘邦身上竟然隐隐有龙在盘绕。


  泗水亭仿佛取代了县衙,成为沛县新的政治中心,游侠中心。

如同磁场一样,吸引各种人物前来这里,同这里的亭长把酒言欢,间或悄声讨论着天下的局势。


  这是不用打卡,而且刘邦似乎还特别喜欢欺负县里的干部,不是开县干部的玩笑,就是搞各种恶作剧。


  县里的公务员可能除了县令,其余都被刘邦欺负过。

但县中的官吏最喜欢往这里钻,因为这里有着自由的空气,醉人的劣酒,有各种稀奇的见闻。

跟沉闷的县衙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这里,政治的权力跟江湖的任侠竟然莫名的融合到了一起,没有任何的违和感。


  在刘邦放荡意的大笑声中,刘邦无意中成了县里的中心人物,如果县令是政治的中心,那刘邦就是沛县的游侠中心。

区别是,刘邦将他的任侠之气完全渗透进了县里的政治单位,而县令却无法染指刘邦的任侠世界。


  这一点,只有等自己的人头落地那一刻,县令才会想明白。


  不仅仅是沛县,就连周边的县也知道了刘邦的名字,很多年后,但他们起事反秦时,他们第一个考虑的就是投奔这位泗水亭亭长,而不是去投奔并不远而且更有名头的项梁项羽。


  在泗水亭做亭长,应该是刘邦一生最快活的时间。


  在丰邑受到的歧视带来的不快一扫而空。

这里没有人说他不治产业,只说他尚义任侠。


  在这里,评价一个人,不是你种的地有多少收成,你又赚了多少钱,而看你会不会说话,做人有没有劲。


  果然平台不同,见识就是不一样。


  刘邦发现,这里的人个个都有才,说话又好听。


  刘邦在这里接触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下至县令,下至走夫贩卒,他学会去了解每种人的性格,每种人的欲望。

在这样的交往中,刘邦练就了如何识人并与不同人打交道的本事,这种本事,现在叫混社会。

只是刘邦没有想到,这种本事,会成为他将来争夺天下最大的资本。

依靠这样的能力,他才能弥补自己与那位举世无双霸王之间的差距。


  他就这样做着小小的亭长,当着当着,他突然就成了一群人的中心。

众人围拱着他,跟随着他,虽然不知道这样走下去,会走向什么地方,但他们总感觉,他们会走到他们不敢想象的地方。


  很快,刘邦接到一个任务,带一批人去咸阳干工地,参与秦朝最有名的基建工程阿房宫的保交楼项目。


  出行时,大半个县领导班子都来送行,还纷纷送来赠礼,在红包里塞个二三百钱,刘邦当亭长,月薪大概三百。

刘邦同志平时都是月光族,身上从无余钱,现在出远门,囊中必然羞涩。

这些朋友一出手,就是一月薪,当然解了刘邦的燃眉之急。


  萧何递过来的红包格外沉。

刘邦直接打开来一看,里面是五百钱。

比别人还要多出二百钱。


  刘邦也不额外客气,直接收下。

多年以后,刘邦还了这份人情,给萧何多封了二千户。


  告别沛县的各色朋友,刘邦前往咸阳,那是秦始皇的城市。


  秦始皇跟刘邦,两位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皇帝,在同一片天空下共同生活了四十七年之久。

两人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交流。

这不得不说这是历史的诡异之处。


  秦始皇从来没有见过刘邦,也从来不知道有刘邦这号人物。


  刘邦是见过秦始皇的。


  那是一场偶遇,带着县里的役夫在咸阳外的工地搬砖时,突然传来了开道的声音。


  秦始皇出来压马路了。


  所有的人都挤了过去,一睹这个世界最有权势男人的真容。


  秦始皇其实长得并不好看,秦国大臣尉缭描述过秦始皇的长相:

蜂淮,长目,垫鸟膺,豺声。


  鼻梁很高,眼睛细长,胸脯像老鹰一样,可能是个鸡胸。


  可是,当秦始皇的仪仗队出来的时候,那个被拱卫的人长什么已经不再重要。

让人生畏的步骑警卫,奢华的车马仪式,已经给了这个男人最好的注解。


  来自沛县的小亭长刘邦看呆了,秦始皇的光彩几乎让他睁不开眼睛。

直到秦始皇的车架走出很远,刘邦才回过神来,长长地发出一声感叹:

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


  自己以前以为的洒脱人生,跟秦始皇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如果有什么称得上大丈夫,就得像秦始皇一样威风。


  感叹完后,刘邦老老实实继续搬砖。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秦始皇之所以是秦始皇,除了他本人是天纵之才,还因为他携裹着三十一世秦王的余荫,六世之余烈。


  从他们家被封为诸侯起,从一个边疆小国到一扫六合,秦用了五百多年。


  五百年的积累,六位秦王的励精图治,才打造出秦始皇这样的人。


  我一个小小的亭长,凭什么认为自己能用一生的努力去达到这样的成就?


  这一刻,命运的风已经开始悄悄吹动刘邦的衣袖。


  从咸阳回来后,刘邦依然当他的亭长,依旧跟他的那帮朋友纵酒人生,人生的计划里,当然也不可能会有如秦皇是的计划。


  做快乐的事,交坦诚的朋友,这样的一生已经足够。


  但命运给刘邦展示了它多变的一面。


  胡亥登基没多久,因为要下葬秦始皇,需要对骊山秦陵做一些收尾工作。

于是从各郡又征集了一批民夫。

这其中,就有刘邦带的队伍。


  这个事情,刘邦以前就干过,还曾经在咸阳外环见到过秦始皇,但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

刘邦带着人还没有走出沛县,就开始有人逃跑了。


  为什么前面都老老实实去搬砖了,这一次就不干了呢?


  因为大老板变了。


  秦始皇在的时候,秦始皇给人营造出一种万夫莫敌的压迫感。

大家不敢跟秦始皇叫板,说干就干了。


  现在秦始皇都死了,秦二世上台,看他干的那些事情,实在入不了天下百姓的法眼。


  你老子打天下威风八面,不服他不行,你个二世祖算那根葱?


  再说了,你说不定是个篡位的,真正的秦二世应该是太子扶苏!


  想让我出工,不好意思,我不奉陪了。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今天跑两个,明天跑两个,走到沛县的外围,刘邦的民工团就跑了一半。


  一看剩下的人不足半,肯定是交不了差了,刘邦没有办法忽悠反正是死,大家反了吧。

因为秦律,像这样搞工程的失了期,只是罚款,不会砍脑袋。


  但让刘邦去把逃走的人抓回来也不现实,都是乡里乡亲的,刘邦也下不去手。


  想了一下,刘邦干脆搞了一个酒宴。


  喝完酒,刘邦宣布反正都跑得差不多了,剩下咱们这些人也别折腾跑去骊山修坟了,干脆大家喝完这杯酒,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这些天,队伍出现情况,大家都有些忐忑,胆大的跑了,剩下的,要么是对刘邦忠心的,要么是胆小的,现在刘邦竟然没有半点为难的意思,还让他们走!


  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看上去比较荒唐,但似乎又是当下对这些民夫的最优解。


  作为一个团队,任务已经无法完成,那就解散这个团队,然后团队的责任由我来负。

牺牲我一个,幸福所有人。


  由此可见,刘邦凭什么以小小的亭长成为沛县的风云人物。

刘邦思考问题,不仅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他往往从一个集体的整体收益出发,先保证整个集体的利益,再从中寻找自己的利益。


  不少人一哄而散,但依然有十多个人留了下来。

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刘邦就从秦朝的亭长变成了秦朝的罪犯,刘邦将面对秦朝的缉捕,到时候,刘邦会需要他们的力量。


  带着这十来个人,刘邦离开了沛县,进入旁边的砀郡,前往芒砀山区,这里有连绵的山丘,树木茂密,沼泽密布,地形如同梁山水泊。


  读史书到此,你会发现,刘邦的政治嗅觉实在是太敏感了,在陈胜吴广起义前,他似乎嗅到了秦将亡的气息。

他通过纵徒,从而完成了身份的转移,从一个秦吏变成了秦制的反抗者,并且争取到了沛县父老的认可。


  如果刘邦没有完成这样的身份转换,在陈胜发起的大起义潮来到沛县时,他的身份就比较尴尬了。


  一天晚上,刘邦带着手下进行转移。

走在山路上,前面探路的人突然跑了回来,惊慌失措表示,前面有一条大蛇拦路。

大家还是回去另走一条路吧。


  一条蛇拦路都退缩,那算什么英雄好汉。


  刘邦那天晚上正好喝了点酒,胆色方壮,提了剑就冲了上去,一剑下去,巨蛇断为两截。


  又走了几里路,刘邦实在醉得厉害,只好就地卧下休息。


  这时,有一个人来到斩蛇处,突然看到一个老妇人在哭。


  老妇人说:

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所以我在哭。


  问:

“你的儿子为什么被杀呢?


  老妇人答:

“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变化为蛇在这条路上,今天被赤帝之子杀了。


  这个人觉得这个老妇人大概在说胡话吧。

刚想细问,老妇人不见了。


  这个人接着走,走到刘邦睡觉的地方。


  刘邦醒了,这个人将刚才碰到老妇人的事情告诉了刘邦。


  刘邦的反应是心独喜,自负。


  心里很开心,一个人窃喜,就不告诉你。

并且感觉自己萌萌哒。


  而他的随从们看刘邦的眼神都变得更敬重了。


  杀白蛇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法海大师就曾经修了一座白塔,然后在地下室非法囚禁人妻白蛇。


  为什么老百姓要骂法海秃驴,刘邦杀白蛇,却要独喜自负呢?


  这其实关系叫一个“五德始终说”的系统。

简单来说,“五德”就是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生相克,天下就是按照这五行周而复始的循环。


  比如有人认为:

舜帝是土德,夏朝是金德,商朝是水德,周朝是火德等等。


  五行还有五种代表色。


  白色代表金,金生水,白帝生的儿子,那就是水德。


  秦朝正好是水德。


  水德的代表色是黑色,秦朝的军队是清一色的黑丝装,秦朝的百姓不叫百姓,而叫“黔首”,意思是戴黑帽子的哥们。


  而这个故事里,刘邦被认为是赤帝之子。

赤为火德,火生土。

刘邦就是土德。

水来土掩,土德的刘邦自然克制水德的秦朝。


  也就是说,刘邦注定要灭掉秦朝。


  显然,这是一个编造的故事。

问题是,这个故事哪部分是编的,是谁编的,为什么要编?


  首先,这个故事可能不全是假的,因为半真半假的故事才有信服力。

这里面,合乎科学的东西,应该是真的,怪力乱神的部分,就是编的。


  比如,刘邦可能真的斩杀了一条蛇,因为斩杀一条蛇,是真实可见的,是可以印证的。

而那个神秘出现的老妇人和她的那套说辞,自然是假的,因为没有别人能够证明。


  那是谁编的呢?


  一个可能是刘邦编的。

刘邦之所以要编这个故事,目的跟陈胜的鱼腹丹书篝火狐鸣一样,可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毕竟自己领着十来个人到芒砀山地区开辟根据地,需要一些神秘的东西加持一下。


  但如果认可是刘邦编的,那就等于要承认刘邦在进入芒砀山时,就已经立下要推翻秦朝这样的壮志。


  显然,刘邦不太可能这么早就立下了这么宏伟的目标,他不像项羽,跟秦朝有血仇。

活下来,快活地活下来,是刘邦的目标。


  第二个可能,这个故事是一个叫吕雉的人编的。


  吕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曾经统治中国十五年。


  中国历史女性权力排行榜,她能排进前三。

论对历史的正面影响,仅次于真正称帝的武则天。


  吕雉是刘邦的妻子。


  吕雉是刘邦用一张空头支票打包回来的。


  大概是刘邦三十大几的时候,沛县搬来了一个大家族:

吕氏。


  吕氏原本居住在砀郡单父县,吕氏的家主吕公在本地结了一个死仇,可能是打不过,或者是不想打,就搬到了沛县。


  吕公跟沛县县令是老朋友,搬家的过程中,县令出了不少力。

为了感谢县令,同时为了显示自己跟县令的关系,吕公专门设宴答谢县令。


  这个宴会自然有县令出席。

县令出席了,沛县的大小官吏自然也要出席。


  作为沛县的基层干部,泗水亭亭长刘邦自然也要去。


  去了以后,刘邦有些生气。

因为他的老朋友萧何在负责安排宾客座位。


  萧何老吏,采取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按礼金大小安排座位。

贺礼上千的安排到堂上就座。

不到一千的堂下就座。


  不知道,这是萧何自作主张,还是主人吕公的示意。


  作为一个游侠,对于这种看钱待客的行为,刘邦极为不满,况且这个安排还是自己的老朋友萧何做出来的。


  那一定要给萧何一点难堪。


  刘邦走上前,大笔一挥,在礼单上填上自己的礼金:

贺钱一万。


  这个礼金报上去,把主人吕公吓了一跳。


  一万钱不是一个小数目,刘邦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三百钱,等于一下送出了相当于自己二年半工资的礼金。


  吕公听到后,连忙到门口迎接,将刘邦迎进上堂就座。


  刘邦也毫不客气,该吃吃该喝喝,没有半点的惭愧。


  刘邦的贺万钱,不是针对吕公,也不是想混一口吃的,纯粹就是捉弄一下负责收礼金安排座位的老友萧何。


  萧何同志的脸色应该会有些难看,他当场反击道: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这个家伙你们小心了,他在我们县是出了名的,经常说大话,事情没办成多少。


  其实萧何还是一个好同志,在批评刘邦的时候,也在给刘邦找台阶。


  刘邦是说大话说习惯的,他说贺万钱,你们可不要当真,真去跟他要啊。


  真跟他要,他把泗水亭给卖了也拿不出这笔钱。


  萧何是管礼金的,先把这个话放到这里,免得吕公说他账目对不上,黑了他贺礼万钱。


  最后,当然还是要还击一下刘邦。


  我主持宴会,你跑来捣什么乱!


  刘邦同学毫不在意,坐在上席,开始一个个调戏那些拿出千钱而坐到堂上的宾客。


  这原本是吕公答应县令的宴会,结果又被刘邦搞成了自己的主场,好好地出了一回风头。


  奇怪的是,主人吕公不但不生气,反而看着这个狂妄的亭长,越看越喜欢。


  喝完酒了,吕公还给刘邦使眼色,让他留下来。


  客人走了,吕公对刘邦说道:

“我这个人喜欢给人看面相,我相人很多,但没有一个比得上你的。

你必定不是普通人,希望你自爱。

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言下之意,小伙子,我看好你,我要把女儿嫁给你。


  其实这一次宴会,也是一个相亲宴,女方是吕公的女儿吕雉,但男方并不是刘邦,而是县令大人。


  结果刘邦这么一搞,吕公相中了刘邦。


  这个话一出来,吕公的老婆,刘邦的未来丈母娘不乐意了,表示你不是一直很看重这个女儿吗?要把她嫁给一个贵人吗?

县令都跟你求过了,你县令不嫁,要把女儿嫁给刘季?


  说实话,这会的刘季连经济适用男都算不上,第一条,年纪太大,这会的刘季已经年近四十,还有一个拖油瓶。

他跟一个姓曹的女性有关系,生了一个儿子,只是挂靠在别人家里养。


  目前来看,刘季事业上毫无长进,干了七八年的亭长,现在还是一个亭长。

出身也一般,属于那种一眼能够看到头的男人。


  这样的男人会有前途吗?


  吕公直接否决了老婆的反对,表示这不是你们老娘们能够知道的事,转身就把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


  于是,刘邦靠着一张白条,不仅白嫖了一顿上席,还打包回来一个老婆。


  只是,这里面吕公表达了意见,吕媪表达了意见,史书没有安排吕雉表达自己的意见。


  作为当事人,她才是最有资格发表意见的人。

她是否愿意嫁给这个大闹自家宴会的男人,这个比他大了十多岁的男人,这个被县里能吏萧何评价好大言少成事的男人?


  我相信,吕雉是愿意的。


  因为刘邦长得还行,一米八的大个,还有洒脱的气质,开朗的性格,简直是阳光开朗老男孩。

虽然只是一个亭长,但在宴会上谈笑风生,压倒了包括县令在内的比他地位更高更富有的宾客。


  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男人。

后面电视剧里,演刘邦的都是帅哥,大概就是陈道明这个样子。


  应该没有女孩会拒绝这样成熟的大叔。


  我还相信,吕雉是爱刘邦的,她爱刘邦甚于刘邦爱她。

她为刘邦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自己的年华,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智慧,甚至自己的嫉妒。


  而刘邦总有一天会发现,吕雉不仅仅是他的妻子,也是上天送给他的最佳创业伙伴。


  吕雉是真正的炒作高手。


  在刘邦逃进芒砀山,成为秦朝逃犯后,吕雉还一度被抓了起来,要追究她的连坐责任,多亏了刘邦在县里的朋友帮忙,吕雉才被放了出来。


  从牢里出来后,吕雉马上就去芒砀山寻找刘邦,经常给刘邦送去一些物资。


  芒砀山浩浩荡荡,山头几十个,怎么找到刘邦呢?


  吕雉表示自己只要看天空就可以了,只要刘邦居住的地方,就会有云气,也就是所谓的望气。

当年秦始皇也被这种气给吸引,跑到东边巡游。


  所以,只要跟着云气,就能够找到刘邦。

这个说法把刘邦跟秦始皇东巡联系了起来,几乎在明示,刘邦是天命之子。


  这个故事当然就是吕雉编的,是为了神秘化刘邦,为刘邦造势。

吕雉不仅编了这个故事,还把这个故事传播到了沛县,成功忽悠了不少沛县少年跑到芒砀山去投奔刘邦。


  事实上,哪有什么云气,山里有云不是很正常吗?

真正指引吕雉找到刘邦的,不过是刘邦安排的一位通讯员,这位通讯员跟吕后关系密切。


  通讯员叫樊哙,沛县的一个屠夫,前面也在刘邦带领的民工团之内。


  刘邦让大家跑路时,樊哙留了下来,跟随刘邦进入了芒砀山区,后面作为通讯员往来芒砀山与沛县之间。


  而樊哙的老婆叫吕媭,是吕雉的妹妹。


  在樊哙的指引下,吕雉才能找到刘邦。

但吕雉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启发,活活编出了一套云气GPS的故事来,从而神化了刘邦,替刘邦招来了不少子弟。


  从这个意义来说,吕雉就是刘邦最佳的宣传部部长。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只可惜,等刘邦挺出芒砀山,走向关中时,吕雉因为有两个幼儿,不能跟随着刘邦,只能留在家里带小孩,没法继续发挥她讲故事的能力,不然,史书里必然会留下更多精神的故事。


  吕雉能编造云气导航这种故事,那么,她有可能在听刘邦讲述斩蛇的故事后,灵机一动,又附加上一段白帝赤帝的故事,再一次为刘邦的事业造了一回势。


  如果认可这一个可能,就必须承认吕雉早早就在策划刘邦推翻秦朝的计划,吕雉在进行望夫成龙的策划。


  我们推断过,刘邦是不可能这么早觉醒自己的天命。


  刘邦不能,吕雉能吗?


  吕雉还真的有可能。


  吕家很可能就在策划这件事。

陈胜起义后,吕家很快就拉起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跟所有反秦的队伍一样,也是亡秦锦标赛的选手,他们的谋划远早于刘邦,甚至在他们搬到沛县时就开始了。


  不要忘了,吕雉的父亲是个相面的高手。

他们大摆宴席,不过是广阅沛县的英才,从中发现可为自己所用的人。


  吕家才是那个一开始就谋划推翻秦朝的家族,只是随着吕雉的出嫁,吕雉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将属于娘家的天命渐渐转移到自己的丈夫身上。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猜测,并没有太多史料的支持。

尤其是后面的诸吕之乱,吕氏家族成员的记录很多从史册中消失了,让我们无法得知吕氏家族在刘邦的整个创业中到底占有多少的比重。


  第三种可能,沛县的父老乡亲们编的。

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编写刘邦灵异事件了。


  刘邦妈野外遇龙事件,酒店老板看到刘邦化龙事件等等,都是他们的杰作。


  他们之所以要编这样的故事也很简单。


  自己的家乡出了一位天子,这么戏剧化的事件自然会常年位居沛县八卦排行榜首。

围绕着刘邦的过去以及他为什么能为天子,一定会产生各种奇怪玄幻的说词。


  请相信,劳动人民的艺术加工能力是非凡的。


  而我们的史学大家司马迁曾经到过刘邦的故乡,跟沛县的老人们亲自交谈,获取了大量信息,这里面有真实的,也有玄幻的。


  本着严谨的态度,司马迁一一记录下来。

到底是不是真的,司马迁把决定权交给了读者。


  那么,到底是谁编造了人蛇大战的背后故事呢?


  还是司马迁先生的那句话,我把我知道的已经告诉你了,哪个是真相,诸位自行判断吧。


  不管怎么说,刘邦带着他的初创团队进入了芒砀山,开始在这里落下脚跟。

又因为吕雉的积极运作,很多不安分的年轻人加入刘邦,不到半年的时候,刘邦已经聚焦了一百多号人。


  刘邦不再是一个流窜犯,他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山贼团伙的头目。


  但当一个山贼头目是没有前途的,他需要一个机会来重新调整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这时,刘邦安排的通讯员樊哙回来了,给他带来了萧何的消息。


  沛县的县令决定起事,但担心没有号召力,镇不住沛县父老,所以希望你能够回去共襄盛举,为县令站台。


  萧何能够这么快找到樊哙,只有一个可能,萧何跟刘邦一直保持着秘密的联系。


  收到消息,刘邦没有任何犹豫,立马带着这一百多号人杀回沛县。


  走到一半的时候,迎头撞上一群人,这些人不是别人,正是萧何和曹参们。


  他们是来迎接刘邦的?


  从他们焦虑的脸上,刘邦得出了相反的答案。

他们是从沛县逃出来的。


  县令后悔了,他下令封锁城门,然后派兵追拿萧何曹参。

他似乎已经意识到萧何和曹参欺骗了他。


  县令是怎么发现的?


  也许是第六感。


  也许是萧何事情办得太快了。

县令可能很快收到了萧何的回报,萧何表示已经联系上了刘邦,刘邦马上就会带着人回来帮助他起事。


  如果这样的话,县令应该马上能够想到,萧何肯定跟刘邦一直有秘密的联系。

因为刘邦藏身地芒砀山跟沛县之间相距二百里,刘邦又处在上山打游击的状态。

如果没有秘密联系,萧何是如何迅速找到刘邦的?


  萧何跟刘邦早就有秘密联系这件事,萧何并没有告诉县令。


  县令用脚思考,也会发现自己可能要被坑了。


  自己的办公室主任,自己的公安局局长,都在背后算计我!


  就算县令没有收到萧何的回答,他只要稍稍回忆一下刘邦跟萧何们的交往,就会明白,萧何的提议,核心不是帮助他起事,而是帮助刘邦回到沛县。


  被欺骗的感觉噌地一下冲上来,县令不管不顾,立马下了一个指示:

抓拿萧何跟曹参。


  只是县令没有想到,在这个沛县,他比咸阳的秦始皇还要寡人。

他的命令还没出衙门,就已经有人给萧何和曹参通了风报了信。


  得了信的萧曹没有半点犹豫,转身就翻墙出城,朝着芒砀山方向急奔,终于在半路撞上正欢天喜地把家还的刘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