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考作文优质人物素材积累——杜甫》第三课时
2023-08-05 | 阅:  转:  |  分享 
  
高考作文优质人物素材积累 ——杜甫第三课时三、乱世出仕 唐朝中
叶的安史之乱(755-763),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一个重要转折。自此,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开始了走向崩溃的痛苦挣扎:对外,它抵御
不住外族的强悍进攻;对内,则加重了对老百姓的残酷剥削。 由于政治的腐败和训练的严重缺乏,唐朝的军队在与叛军安禄山(中亚
月氏种)、史思明(突厥种)的交战中不堪一击,节节败退。 755年6月,潼关失守,玄宗逃往西蜀(其间发生了“马嵬事变”,
杨贵妃被杀)。7月,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境内)即位,史称唐肃宗。他在草莽中开辟朝廷,以图复国。 杜甫与国家一起经历了
这场深重的灾难。他在荒山僻谷中逃亡,时时感受到兵变和洪水的威胁。女儿饿得直哭,儿子只能采摘路旁的苦李充饥。杜甫在匆忙中把妻儿安顿在
鄜州,就只身北上。他想到灵武去投奔肃宗,为战乱的国家竭尽自己的力量。但杜甫在半路上就被叛军提住了,被送到已经沦陷的都城长安。由于没
有显赫的地位和名声,再加上他的设法隐瞒,杜甫最终没有被过多刁难,保住了自己的名节,“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 杜甫困在
了长安。他密切关注局势的发展,深深地为这个国家的命运感到担忧: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他徘徊
月下,思念远方的妻子: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757年,杜甫偷偷离开长安,逃往凤翔(今西安境内,朝廷迁都至此),投奔肃宗。一路上,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凤翔。他衣衫褴
褛,穿着两只麻鞋,拜见肃宗。肃宗对他的忠诚表示赞赏,任命他为左拾遗。其职责主要是供奉皇帝,提出意见,并举荐贤良。 拾遗
是一个级别低却地位高的职务,唐代不少重臣都是从这 个职务上提拔上去的。这是杜甫一生中政治生涯的最高点。但实际上,危难中
的皇帝并不需要什么真正的谏官,肃宗 只不过把这看成他身边的点缀。 后来,杜甫由于为战败的宰相房琯(善慷慨陈词,
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上疏求免,措词激烈,引起肃宗的愤怒。肃宗意欲 左拾遗是一个古代官职,主要作用是
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封建时代设立谏诤机构,付薪水养了一批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司谏之类,处
罚杜甫,幸得张镐、颜真卿等人营救,才免于问罪。由此,杜甫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理想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他有可能上升的仕途也因为他的直言
相谏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两年后,杜甫随肃宗回到业已收复的长安。由于房琯事件的影响,杜甫被调任华州司功参军,从此远离政治
中心,有点类似监察部门。 白居易、杜甫就当过左拾遗,古代官职,左比右大一些(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
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再也没有回到长安。 杜甫离开长安时,心境凄凉。他走过金光门,无限伤感: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 他知道再也不能“从容陪笑语”供奉皇帝了,因而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被遗弃了的人。 但事实上,走出京城的杜甫
也走向了民间,并再次回到了人民诗人的岗位上。 在华州,杜甫勤奋工作:处理文件,努力改善当地的赋税、征役等问题。他同情老
百姓的苦难(尽管他也在苦难之中),总是积极地试图减轻百姓的负担。同时,他看到了肃宗和晚年的玄宗一样,迷信神仙,乐受谄言。而这时的国
家,却还在水深火热之中:战乱未平,强征兵役,物价腾贵,吏治混乱。面对此景,杜甫忧心如焚,愤怒地进行了揭露: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
为侯王。 他是贫苦人民的代言人,总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为他们遭受的苦难而锐声呐喊。 他写《新安吏
》揭露强征兵役带给百姓的无限痛苦: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他写《石壕吏》描述官吏的丧心病狂和老百姓的凄惨生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
何苦。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忧国忧民的杜甫除了替人民诉苦外,还不得不考虑到国家和民族面临的
严重危机,所以他也不忘鼓励新婚告别妻子的士兵:“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并安慰出征的青年:“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
仆射如父兄。” "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