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真题:2023高考全国这四篇59分的文章,把时间的问题说清楚了

 一中大语文 2023-08-05 发布于福建

【原题呈现】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1、科学掌控谱华章,我的青春我做主

四川一考生


我们因技术进步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却也有人因此沦为时间的奴仆,整天被日程表和工作计划控制、主宰,失去主动性。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要科学掌控时间。

科学掌控谱华章,我们的青春自己做主。

如今,人们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日月运行安排生产生活,也不再以漏壶和日晷计时。今天科技日新月异,我国授时精度已经达到300万年误差1秒,完全满足航天航空、深空探测和自动驾驶等的需要。随着计时精度的提高,人们能够更加精细地规划时间,并要求精准执行时间规划。我们的生语、学习和工作节奏随之加快,由“夜以继日”到“争分夺秒”,效率倒是提高了,但也导致我们部分人在劳累中产生压迫感,被时间驱使,慢慢消磨身心健康,逐渐消解奋斗热情,消退青春颜色。我们必须要科学地掌控时间,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让我们的青春更健康,更夺目。

时间是成就的土壤。《尚书》言:“业广惟勤。”卡莱尔说:“天才就是能无止境刻苦勤奋的人。”郭沫若说:“天才就是勤奋的结果。”古今中外,成功都靠勤奋,成就是干出来、拼出来的。中国人的民族基因和文化性格里从来不缺乏勤劳,而是缺乏在舍命拼搏中该有的适当放松。

我们要科学掌控工作时间,让青春光芒持续闪耀。最近几年,几十位优秀青年学者和社会精英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某网络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孙德棣病逝时,享年38岁;运筹学界精英何勇患肝癌去世,享年36岁;清华大学电机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讲师焦连伟因心肌梗死逝世,享年36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邵强进因病去世,终年49岁。他们风华正茂,正是大出成果的时候,却不幸离世,让人痛心,也实在可惜。如果他们适当降低工作强度,放松任务时间节点,在时间掌控上更科学,健康会更有保证,从而有条件为事业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很多同学不能保证完成自己的具体学习任务,产生强烈的焦虑感、挫败感,无形中让青春少了学习生活的欢乐,多了些许惆怅。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尊重个体差异,实时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做出科学调整,主动掌控时间,做自己学习成长的主人,不负芳华。

科学掌控谱华章,我的青春我做主。



02、时间匆匆过,岂可负韶华

四川一考生

朱自清在散文名篇《匆匆中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人们常用白驹过隙、弹指一瞬来形容时光匆匆,难以掌控。聪明如你,懂得利用人类的高新技术,更好地掌控时间。从日晷、沙漏到钟摆、原子钟,人类实现了计时精准度的飞跃,推动了现代社会的交通通信、航空航天等事业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技术发展是人类掌控时间的助推剂。

然而,如果我们的一切都被精准计时,也许你就不会感到惬意了。跟团旅游时,你能在自己中意的景点多玩一会吗?不能,因为你耽误了日程,也许一车乘客都得埋怨你。“说走就走”的自驾游,看似潇洒,但你能避免“人从众”的拥挤现象吗?很难,因为你得准时回单位上班,除非你是“夕阳游”。这时,你可能该羡慕古人“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的率性了。

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远胜于古人,可却比古人活得累。古人因技术落后而身累,我们却是心累。古人“心远地自偏”,方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的闲适和淡远。而我们的心早已被物欲塞满了,难怪技术的发展,让一些人在学习、生活乃至思想上,都被时间所羁绊,沦为了时间的仆人,再也做不到“心之所向,行之所至”了。这样,你还怎么掌控时间?

看来,让我们沦为时间仆人的,不是现代技术本身,而是现代技术下我们躁动、浮华的心。

况且,时光犹如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再也回不来了,你还怎么掌控时间?因此,我们真的需要放下技术的云梯,让躁动的心静下来,聆听本我的心灵之声,守护真我的心灵之约,让那一束平和的亮光,照亮我们脆弱、干涸的心灵。

当然,我们并非要无视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而是要在找寻生活节奏与心灵自由的平衡点之时,用心体会现代技术下与时间共舞的快乐我们不必穿越到蛮荒时代,也不必恐慌技术发展,我们应当让心沉静下来,聆听心底的渴望,让现代技术助推我们掌控时间,而不是沦为时间的仆人,从而与时间携手共建更加和美的人生。

既然注定时光匆匆过,我们又岂可负韶华?聪明的你,现在是否已经拿到了掌控时间的密钥,成了时间的主人?



03、技术之过?人性之悲?

四川一考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让人“失其本心”的,正是后天的教育和环境。比如,古代技术落后,古人时间观念淡薄,基本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现代技术高度发展,人类对时间的掌控也越来越精准,竞技体育计时、卫星导航、火箭发射等,都说明人类因技术的发展而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

然而,这种精细化、精确化的时间管理模式,也让一些人日渐论为时间的仆人。一方面,精确到分的生活与工作模式,使人疲于奔命;另一方面,人们在享受高技术带来的丰富、便捷生活的同时,也被其控制。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家居、AI技术等的迅猛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变得更轻松,效率也更高,但也导致人们越来越依赖这些技术设备。休息、学习乃至工作的时间,被其侵吞。

于是,有人慨叹:人类因技术发展而得以掌控时间,但也因此沦为时间的仆人。  

这不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吗?持这种观点的人,乃是一叶障目、白往黑归呀!

生活中,不少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为何一些人屡屡受骗呢?其根源就在一个“贪”字。英国文学家萧伯纳说得好:“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个则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高科技条件下的一些人,之所以沦为时间的仆人,不正是“贪欲”作祟,日渐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所致吗?就拿玩游戏来说吧,一些人之所以会上瘾,除了自制力差,不就是好奇心、好胜心、好玩心使然吗?

被认为是“20世纪成功学导师”的卡耐基认为,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贪”。因此,也可以这么说,在高科技下,一些人之所以沦为时间的仆人,就在于人性之贪。

技术的飞速发展,更能激发我们战天斗地的豪情,仿佛我们已经是宇宙的主宰了。古人“望洋兴叹”,我们则“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古人“靠天吃饭”,我们就来一场及时的人工降雨;古人“仙槎逐浪浮银汉,青鸟传音到帝宫”,我们却可以在天地间通话……然而,你可曾想过,人心不足蛇吞象,本想将时间控制于股掌之间,却不知不觉中被时间掌控,沦为它的仆人。

这是技术之过,还是人性之悲?毋庸置疑,是人性之贪使然。

当然,一个人的生活,既要如马车奔腾在阳光大道上,又要如河水静谧流淌在星辰之下。这样的生活,才丰富多彩。有时,我们或许需要放下科技的拐杖,聆听内心那本真的声音,期待那一缕阳光从窗棂间透出,温暖我们的生活。但更多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却是反躬自省,回归本心,唤起久违的悠闲,给时光以微笑;让内心重新焕发活力,去追寻那些被遗失已久的愿景和向往。

这样,我们才会真正实现因技术发展而生活多彩,因内心宁静而更好地掌控时间。



04、不恐于时,不怠于行,不畏未来

广西一考生

新推故移,日月不滞,人类不断改良技术,探索改变世界的方式,于是世界日新月异。对时间的

掌控越来越精准,人类对时间的利用越来越精细,社会财富飞速增长的同时,也让人叹息科技发展已经让人成为时间的仆人,为免被世界淘汰,我们丝毫不敢懈怠。然而无需悲叹,不恐于时,不怠于行,便不畏未来。

是的,一日千里的技术发展让人类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再突进到信息社会,日晷、圭表、漏刻、时钟、电子表……人类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握时间,我们将时间利用到了极致,必将在未来创造更多前所未有的人类财富!

但是这未来也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当“阿尔法狗”击败世界冠军时,人类对科技的精准掌握已然落后于人工智能;当异形机器人学会自我繁衍后,精准到秒的机械操作让无数工人下岗;精细到0.01毫米的科研工业雕刻,让多少资深技术人员自愧不如。

静言思之,当科技发展突破人们的固化认知时,便可能引起恐慌,甚至有人悲叹:“人类已经成了时间的仆人。”是的,有人日日在都市里疲于奔命,有人为碎银几两通宵劳碌,有人牺牲陪伴家人的宝贵时间只为更丰厚的名利。

诚然,成为时间的仆人这种担忧是难免的,却是不必要的。

史册翕动,前有哥白尼发现太阳运行规律时,人们惶恐于掌控时间的造物主倒下了,后有电子阅读初生时阅读时间大大缩减,便有人悲叹“人类文明必将变得浅薄”;放眼世界,飞机诞生后人类朝发夕至,便有人害怕火车、轮船的消失;互联网金融刚面世时,人们交易时间得以迅速减少,亦有业界专业人士称其“会让世界金融体系濒临崩溃”……当我们因为新兴科技不断缩减我们的生活时间而惊恐不安,夜不能寐时,焉知此举于后人而言岂非杞人忧天?站在现在看前人对未来的预想乃至恐惧,我们就应意识到不恐于时,不怠于行,才是我们面对新兴科技的正确态度。

塞涅卡曾道:“真正的伟大,就在于拥有脆弱的凡人的躯体却具有不可战胜的神性。”需知,人类是独特的,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对时间有了更精准的掌握,但科技进一步的发展,绝不可能使渺小而伟大的人类灭亡,更不会让人类沦为时间的仆人。

工业机械代替铁制农具,让一年四季繁忙的农民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都市里奔波劳碌,让繁忙之余的闲暇时间尤其珍贵;信息技术精减阅读时间,让人类对知识的汲取更加准确;电子支付减少交易时间,让人类可以开辟更多更新的财富疆域……所有的技术发展,都在勤勉的“不怠于行”中带来全新的社会变革。

不恐于时,不代表着我们就可放任技术无限制地发展而不加以约束。相反,我们应当制约它,不怠于行便是不畏未来的良法,便是拥抱新兴科技之正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