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玉恒散文:师范毕业25年同学聚会有感

 淡味茶原创文艺 2023-08-05 发布于山东


董玉恒散文

——师范毕业25年同学聚会有感

人生不过百年,一眨眼我们已经师范毕业25年了,日子过得时候慢,过去了却是快得可怕。以前好多次都想再回到母校看一看,那年,孩子参加会考,考点正是我的临清师范,但是名字已经改为临清三中好多年了,中专师范的历史早就翻过去了。同学聚会的时候,我曾提议再回到我们的教室照个合影,其实那真是痴人说梦了。有同学说,一次在以前教室经过,偷偷往里看了一眼,没有一点旧时模样,就这样匆匆而过,怯怯一看,就和她不再相见了。

为什么是怯生生的啊,那是我们待过三年的母校,那是留存我们青春芳华的亲爱的九五二班啊,但是一旦离开,就淹没在纷繁世事当中,并且渐行渐远,只变成我们一厢情愿的独有的记忆。

我难以控制澎湃的心潮,决定趁机瞧一瞧母校。我随着考生往里走着,门口负责管理的老师竟然说:“你,准考证呢?——哦,是老师吧。”我含糊答着进去了,心里一阵窃喜,看来自己并不太老,竟然被误认为是学生呢。进来感觉不敢认了,校园添了几座楼房,把我们以前的教学楼隐藏其中了。东北角这个操场还比较宽敞,非常平整,都是塑胶的,和我们那时土地的不是一样的感觉。能证明年代感的可能是几棵很大的梧桐树,以前道路两旁,瓦房前后,都有树木,现在仅剩几棵,也失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风采,仿佛被时代慢慢排挤,直至最后退出历史。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怀念过去,只对曾对这里付出感情,清苦生活过的人们有意义,青涩而弥足珍贵。

我们是19951015号入的学,体检和交钱还是在教学楼前面左侧的瓦房里面,统招生三千四百多块钱,委培生7000多块钱。刚从农村来到城里,大多数学生带着土气木讷,不敢和人说话。有些真是穷学生,像我,交完学费就没钱了,幸好有同学带我吃了一顿饭。学校安顿好以后,食堂就有饭了。记得我们每月发四十四块的菜票,还有一些馒头票,女生应该就够吃了,我们男生还需要自己买一点东西才够。师范生基本上都是家庭一般,不愿考高中,走上大学那条远路的,离家近,关键还管饭,毕业就能在家乡上班,照顾家里也方便。现在有些人吹嘘那时的师范中专生,相当于现在的985211学生水平,那有点过了。但是放在当时中专生里面,绝对都是各乡镇出类拔萃的顶尖生。考中专先经过一轮预选,入选的才能进行正式考试,而师范生的分数线基本是最高的,考上师范村里老人说相当于古代中了秀才。

师范学习生活相当于初中轻松了,每天放学后,还有很多时间,并且是住校,那时不仅没有手机,连mp3都没有,单调的生活倒是能让人读一些书。学校还留着写着“一九五三年”的旧瓦房,当时图书馆也在那些旧房子里,里面图书也是和房子同时代的,有什么《红旗谱》、《桐柏英雄》等革命书籍,幸亏当时看了,否则现在在书摊上见到,也只是当做旧物而不会再去阅读了。学校里还有备战时的防空洞,据说很深很阴凉,不知当初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才建成的,也算是一个宏伟工程了,可惜我没进去过,不知现在怎样了。

师范西边就是临清公园,叫做大众公园。那时公园不是开放式的,有围墙,有大门,平时还要收费的。但是那时看公园从来没交过钱。站在我们教学楼西窗往外看,就能看到公园里面。公园里不说是古木参天,也算是绿树成荫,春夏时节,也有一些花木开花,类似于迷迭香之类的。园里养着不少的梅花鹿,还有猴子,孔雀,锦鸡等等。最大型动物是一头大黑熊,我们这里都叫做黑大瞎子。如果想不花钱进去玩,就早晨和晚上去,这也正是我们课余时间。在一些节假日,我们四五同伴在学校往西这一带闲游,留下了一些照片。那时还是胶卷相机,只有班里条件好的同学家里有。我们借了相机,还需要买柯达胶卷,现在柯达早就不在了。胶卷大约十二元钱,一次标着能照35张,其实多一张备用,一般能照36张。一共就这些,照相就得掂量着用,尽量照合影,照单人的尽量平均一下,因为要一起摊钱的。可是再看这些照片,无论镜头和角度,基本没有艺术美感,只是朴实的掉渣的记忆,但是再也没有比那更单纯更珍贵的记忆了。后来,合影几乎没有了,为什么呢?都长大了,各有各的事,不再只有几个伙伴一起玩那么简单了。

公园对面是体育场,也是青年人常去的地方,可以锻炼,可以休闲。再往西向南转弯是龙山路,因为路西就是龙山,我们也去过几趟,并没有觉出它的宏伟壮观历史悠久,倒是一段尘封往事写成的故事,让我们对这里有些印象。龙山脚下有一个龙华浴池,三年中洗澡次数最多的就是这里。有时碰见女同学也去了,远远地拉开距离,避免见面尴尬,脸皮薄,一和女生说话就脸红。那时有一个笔名叫心影的女子曾就读于临清师范,和一个叫秦楠的老师有一段故事,写成了一篇小说。大约他们没有成为一对,印象比较深的是心影逃脱父母的禁锢,拼命去找秦楠,最终小说中秦楠还死了。其中写他们经常去的地方,好像就是龙山。现在在街上遥望龙山,找不到通达的路,即使找到,好像吸引人的力量已然不大,不去就不去了吧。

师范三年,也是人生转折的三年。这个点上,我们从少年变成青年,由孩子长成大人,从学生逐步成为老师。刚来学校时,这里的老师就告诉我们,在这里重点不是学习知识,而是使心智成熟,学会为人处世,为当老师做好过渡准备。我们班主任一直是杨老师,他比我们就大十岁左右,善良而执着,温和而倔强。班主任基本决定了班风,我们九五二比一班活跃,比三班沉稳,算是走的中庸之道。因为大部分来自农村,县城也是比较传统的老城,又是都想早就业的中专师范,我们的思想多数比较朴实,没有太多吃喝玩乐的闲钱,也少了意气风发无忧无虑的闲情,大多安分守己精打细算,在这里慢慢成熟,起码当时我觉得自己还相当幼稚。偶尔和同学出去吃个砂锅,看个录像,唱个街头KLOK,就是无比的奢侈了。师范女生多,男生少,三十三个女生,十一个男生,来自临清冠县高唐和茌平。同学们都没有华丽的衣装,有的可以用寒酸来形容。穿校服是最能体现团结平等了,爱美讲究的女生,改装收缩了宽大的裤腿,我们就觉得那就非常美丽新奇。男女生在十八九岁的时候,彼此爱慕喜欢,是多么单纯正常的事,但是真的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和行为。弱水三千,各有归属,且留同窗三载的缘分。何为缘分,人海茫茫,偶然相聚,朝夕相处,同窗之谊,一生难忘。更何况,96年,我的母亲得了白血病,同学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相当于他们共同为我母亲输了一次血。友谊还有恩情,让我更能体会师生同学给予的温暖相助。学校郭校长温文尔雅有内涵,而后来袁校长唯一的讲话,却让我们记忆深刻,留下两句名言,一句是“恨钢不成”,一句是“不容易啊,同志们!”,那时只当是笑谈,教学多年,终于明白这份工作有许多无奈,也是真的不容易。我的老乡陈主任,美术老师贾老师,在生活上曾给我帮助,启蒙了我的三观,自己的一笔一画,一言一行,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这些前辈的影响。

九八年,我们毕业了,留言册都写得热情洋溢,共同憧憬未来。我们班举办了联欢会,我和同学们握手话别,在街上吃砂锅,喝啤酒第一次感受到醉了的滋味。毕业后几年,大家各回各家,各自在事业家庭奋斗拼搏,联系不多,聚会也是再也聚不全了,有的可能再也不会见面。彼此经过,各自前行,一起走过三年的时光,已实属难得。五年,十年,二十年,二十五年,孩子大都比我们当年还大,我们已经奔五,进入中老年行列。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曾经的苦少年土少女,如今大多变成了富态的大叔大姨,有的头发谢了绝顶聪明,有的终于拥有了沧桑成熟的脸,有的成了名师,有的身居高位。但是,同学相聚,永远回忆的那段很傻很天真的日子,永远温暖心怀的是淳朴的兄弟姐妹般的友情。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都已退休,安度晚年,希望都能参加,一起回忆师范三年的时光。

几年前,还在如痴如醉地追随着青春的风采,五年改变一个心态,今天就想推荐给大家一首卓别林的《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

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真实”。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懂得,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

是多么的无礼,就算我知道,时机并不成熟,

那人也还没有做好准备,

就算那个人就是我自己。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尊重”。

当我开始爱自己,

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

我知道任何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

都是对我成长的邀请。

如今,我称之为“成熟”。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才明白,我其实一直都在正确的时间,

正确的地方,发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

由此我得以平静。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自信”。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不再牺牲自己的自由时间,

不再去勾画什么宏伟的明天。

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乐的事,

做自己热爱,让心欢喜的事,

用我的方式、我的韵律。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单纯”。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

不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情和环境,

我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

从前我把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

但今天我明白了,这是“自爱”。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再总想着要永远正确,不犯错误。

我今天明白了,这叫做“谦逊”。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不再继续沉溺于过去,

也不再为明天而忧虑,

现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发生的当下,

今天,我活在此时此地,

如此日复一日。这就叫“完美”。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明白,我的思虑让我变得贫乏和病态,

但当我唤起了心灵的力量,

理智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伙伴,

这种组合我称之为,“心的智慧”。

我们无须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

矛盾和问题,因为即使星星有时也会碰在一起,

形成新的世界,今天我明白,这就是“生命”。


特邀作家简介:董玉恒,临清市金郝庄镇人,临清作家协会会员。美德如玉,我心永恒。书以载道,读写怡情。作品散见于《淡味茶》《潇湘诗苑》《作家地带》《山石榴》《卫运河文学原创平台》和《齐鲁文学》。

淡味茶原创文艺微刊第1928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