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觉得那些武器十分有魅力吗?”

 心理老师赵萍华 2023-08-05 发布于福建

黎明与黑暗

Don't you find those weapons fascinating? 

Gentle protection and fierce aggression both converge in the blade.

你不觉得那些武器十分有魅力吗?

温和的守护与暴戾的攻击都汇聚在兵刃之中。

读一本书就像品尝一道美食。

就是允许书里的思想、情感、观念通过文字在身体里、血液里流动,允许它把信息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大脑、心脏和四肢,允许它改变自己。

然后读者就会激活相关的区域,去咀嚼、去体验、去觉察、去消化、去吸收、去忘记,最终内化成一个新的自己。

曾经读过《渡过》被唤醒了抑郁情绪的体验,最近在另一本书里看到那样的体验也可以叫“退行”。

“有人一遇到麻烦事就睡觉,这是形式上的退行,跟婴儿一样,因为婴儿大多数时间处于睡眠中。”

这不就是在说我嘛哈哈哈哈,

这本书叫做《曾奇峰的心理学》,今天想聊的不是退行,是另一个词:攻击性

弗洛伊德用他无与伦比的大脑思考人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什么。他的答案是:满足力比多和攻击性的需要。

攻击性是人的基本动力,是与力比多同等重要的存在,虽然我不知道力比多是啥,是性吗?

甚少有人歌颂“攻击性”,哪怕是正视“攻击性”的也很少。我在一个温柔的文字APP里搜索与攻击性有关的文字,几乎找不到赞美之词,即使提到了,也是为别的温柔做铺垫,比如:

铺垫结束,正文开始

当昏睡的抑郁体验从我的感受区逐渐隐退,另一种体验紧跟其后粉墨登场,开始它的表演。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比如说看到什么有些令人费解的事,心里会生出一句“你没事吧?”,然后翻一个大大白眼,又比如有一种情绪会从鼻孔里“呵”的一声出来,然后还有一种感受会爬上大脑,红色的岩浆会从五官里迸发出来,从嘴里喷出来的时候就是“国粹”了,而且看向外界的眼神也变得越来越凌厉和冷漠。

说直白点,我觉察到我越来越具有攻击性。

但它似乎不是一个值得被赞美的存在,所以此刻在觉察它的时候,总有诸多阻碍,我在努力搜索更多温和的词汇,以期待能在文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又不让文字带有攻击性而误伤正在阅读的你。

虽然期待自己做到“描述攻击性,而不是攻击性地描述”,但不一定能如愿,所以接下来你觉察到我的文字带有攻击性,请见谅。

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攻击性越来越强烈了呢?可能是昨天晚上我发一一长串的脏话骂一个营销垃圾的时候吧!

这个垃圾冒充官方组织联系我让我转发所谓公益微课到班主任群,让班主任转发班级群。由于最近类似消息过多,我没有审核信息的真实性,随手转发了,部分班主任也即时转发班级群。

然后有班主任开始提醒我,这是个广告啊!然后我才意识到自己被当枪使了,纯纯的冤大头!

我在群里跟班主任道歉之后,越想越气越想越气越想越气,TMD骗我一个人就算了,居然利用我骗班主任骗家长,然后怒气就占满了我整个身体,浅骂了一下垃圾的微信号,然后删掉。

删完之后还是感觉好气啊啊啊,打了对方的电话,想直接电话骂死他,它没有接,真的,好愤怒,又追到短信,十几条信息问候了它全家!!!

上一次这么暴躁还是在青春期的时候。

讲真的,骂它的时候感觉自己形容垃圾的词汇太匮乏了,我恨不得给自己植入一个国粹词典,骂到它自闭骂到它再也不做这种丧天良昧了良心的勾当!

可惜一直疏于这方面的练习,所以没能实现这个愿望,有些怒气和攻击性保留到了此刻!恨啊!

在怒气消散得差不多的时候,开始想以前遇到这种事也会这样吗?

不懂耶,但我发现在愤怒的时候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我好蠢啊,都没有检查一下真实性。”

也许放到抑郁未被完全消解的以前,这个声音会被无限放大变形吧!然后上述所有对外的攻击都会转向对内,自责、内疚、羞愧等等的情绪就会淹没当时的我。

曾奇峰说,一个人一生中攻击性的演变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象征化;二是攻击性向外(或者向内)。

象征化是指用主流社会接受的方式释放攻击,比如比别人更高的成就、拥有更多知识、获得更多荣誉等;

而向内的攻击就会催生内疚和自责,他说,这也是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之一。

哈哈这么件晦气的事,居然还能看到一点点好:我正在学习表达自己的攻击,且不全是对内表达。

曾奇峰关于攻击性的描述里,还有一点特别好玩:

攻击性无法正常表达,还跟自恋有关,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怎么说呢,这里浅浅希望一下自己可以拥有“攻击自由”哈哈哈。

说到攻击性,想到了过去的一个生活片段,如果你不累,我们继续往下说。

有一回和邻居家的朋友一起去爬山拜拜,然后一个佛殿里都是金刚,各个都睁着斗大的眼睛盯着人们。

邻居小妹回家后跟我说,她喜欢慈眉善目的菩萨,很害怕怒目而视的金刚菩萨,让人感觉很恐怖很害怕,不敢靠近,她问我:“为什么有这样的菩萨啊?”

说实话,那时我可能刚毕业或者大学或者高中吧,也没学佛,并不懂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但是我还是给出了我当时的理解。

我说:“我没有感觉害怕耶!”

我继续描述:“虽然有些菩萨的眼神很凶很凌厉,可是我没有感觉到他们在对我凶。他们可能是在看别的不好的人或者事情吧!或者我们看不见的坏东西。有可能是面对敌人。因为总有坏人啊!有些菩萨慈眉善目,仿佛在照看我们,像妈妈一样,有些菩萨眼神凶狠凌厉,因为他面向外界,像爸爸一样。凶狠和温柔都是为了保护我们。”

邻居妹妹听了之后说她以后进殿拜佛不会再害怕了。

后来才知道一句谚语叫做“菩萨低眉,金刚怒目。”慈悲与威猛各有自己的作用。

关于攻击性的觉察刚刚开始,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话作为今天的晚安语,它完美地形容了我理想中的攻击性:

“Don't you find those weapons fascinating? Gentle protection and fierce aggression both converge in the blade.

你不觉得那些武器十分有魅力吗?温和的守护与暴戾的攻击性都汇聚在兵刃之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