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2023-08-05 | 阅:  转:  |  分享 
  
《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预处理及辅助治疗解读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预处理及辅助治疗辅助生殖技术(ART)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排卵治疗
,其应用改善了临床妊娠率,但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等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促排卵最常用药物为克罗米芬(CC)、芳香
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Gn)类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包括激动剂和拮抗剂近年来的应用也逐渐增加。各种药物有不同的适应证、禁忌
证和用药方案,另外还可使用其他促排卵辅助药物,如口服避孕药(OC)、二甲双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1.促排卵的辅助用药1.口服避孕
药(OC)OC自1980年开始用于ART中,主要利用雌、孕激素对内源性FSH及LH的负反馈抑制作用,改善卵泡发育的同步性,之后这一
应用被更为有效的GnRH-a降调节作用所取代,但OC在促排卵过程中的其他益处仍被广泛利用。例如黄体期开始的长方案中,GnRH-a给
药初期的“flare-up"作用可能导致功能性卵巢囊肿,并对IVF的结局产生不利影响,提前给予OC抑制卵泡发育,可减少功能性卵巢囊
肿的发生率,并可避免GnRH-a开始用药时的意外妊娠;利用OC调整月经周期的作用,选择促排卵开始的时间,便于合理安排取卵时间及平均
分配工作量。2.二甲双胍??胰岛素抵抗(IR)是PCOS 的重要特征之一,高胰岛素血症一方面通过增加卵巢雄激素的产生,降低肝脏性激
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合成,导致高雄激素血症;另一方面是导致PCOS代谢异常改变的中心环节。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
通过抑制肝糖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如肌肉)对糖的摄取,发挥降血糖、降胰岛素作用;同时可通过抑制体内17α羟化酶的活性而降低体内雄激素
水平。二甲双胍是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的胰岛素增敏剂,其安全性相对较高。二甲双胍对PCOS患者ART助孕结局的作用已有较多的证据,在P
COS患者中,与安慰剂或不用药组比较,ART前或中给予二甲双胍不能提高活产率及临床妊娠率、但可使OHSS的风险降低70~80%,可
能通过影响颗粒细胞上FSH受体的表达及活性发挥上述作用。3.其他?多巴胺(DA)在体内是合成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物质,DA
受体激动剂是一类在分子构象上同多巴胺相似,能直接作用于DA受体的药物。DA受体可分成2类5种亚型,它们各具有不同的功能药理特征。2
预处理及辅助治疗1.口服避孕药?推荐用于月经不规律、卵巢功能性囊肿、卵巢高反应及GnRH-a长方案前的预处理。目前国内常见的用法是
:促排卵前1个月经周期3~5d开始口服避孕药1片/d,用药21d。若是长方案,后5d叠加应用GnRH-a降调节。2.二甲双胍??推
荐二甲双胍用于糖耐量异常和IR进行助孕的患者。目前国内较为常用的剂量是1500 mg/d(500mg,tid),糖耐量异常和IR改
善后再进行助孕治疗。尚无证据表明早孕期服用二甲双胍增加子代畸形的发生率,但仍建议确妊娠后停用二甲双胍。3.脱氢表雄酮(DHEA)部
分研究认为,DHEA的应用可以改善卵巢储备、提高自然及ART妊娠率、降低流产率。主要用于以下患:①卵巢反应不良;②卵巢早老化(PO
A)和卵巢储备低下(DOR);③卵巢早衰(POF)。建议补充DHEA至少在IVF之前6周,国外通常的推荐用量为25mg,tid,1
~2个月后复查睾酮水平,根据用药期间激素检测及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调整。4.人重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GH)调节生殖过程的作用机制
包括:①促进甾体激素和配子的生成;③促进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③增加颗粒细胞对Gn的敏感性而促进卵泡发育:④增加LH的作用促进小卵泡
发育,抑制卵泡闭锁。主要用于以下患者:GH缺乏、卵巢反应不良、反复着床失败及高龄患者。GH通常与促排卵药物同时开始或在促排卵前一周
期的黄体中期开始应用,用量为2~8 IU/d,至HCG注射日停药。对无卵巢反应不良史的患者应用GH无明显优势。3总结总之,促排卵用
药通过影响卵子质量,进而影响胚胎的发育。合理使用促排卵用药对胚胎的正常卵裂率、形态、发育潜能及降低碎片比例有益。然而,不合理的促排
卵用药将会导致胚胎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及囊胚细胞数的下降,增加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如何合理、适度地应用促排卵药物,制定标准监测评价指标,越来越成为生殖医生临床实践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献花(0)
+1
(本文系yafei图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