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工业大学

 渐华 2023-08-05 发布于山东

安徽工业大学(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坐落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是一所具有行业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由科学技术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动支持建设,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院校,具有海外招收留学生、推荐免试研究生、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高校。

学校始于1958年创建的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马鞍山钢铁学院,是华东地区钢铁行业唯一一所本科院校,1985年更名华东冶金学院,隶属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工业大学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2531.31亩,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84.0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4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38万余册,电子图书309万余册;设有17个教学院部,开设65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教职工2185人,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

学校前身

  • 华东冶金学院

马鞍山钢铁学院

1958年9月,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创办,实行安徽省冶金厅与马鞍山市双重领导的领导体制。

1960年5月,经安徽省委批准,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更名为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

1961年,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并入(前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创办于1958年;1960年更名为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

1962年9月,学校划归马钢公司,实行冶金部与马钢公司双重领导的领导体制。同年12月,按冶金部通知,更名为马鞍山钢铁学校。

华东冶金学院

1971年1月,按冶金部通知复更名为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

1977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改建为马鞍山钢铁学院,实行安徽省与冶金部双重领导,以省为主的领导体制。

1985年11月,经冶金部批准,马鞍山钢铁学院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

1998年10月,华东冶金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 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1978年3月,经安徽省委批准,安徽师范大学马鞍山市专科班创办。

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1979年10月,经省委批准,改建为安徽师范大学马鞍山专科学校,实行省市双重领导,以市为主的领导体制。

1983年5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原安徽师范大学马鞍山专科学校更名为马鞍山商业专科学校。

1992年7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1984年5月组建的原马鞍山联合大学并入原马鞍山商业专科学校。

1993年6月,根据国家教委通知,更名为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合并发展

2000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华东冶金学院合并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安徽工业大学。

2008年,高职专科部分即安徽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独立,改建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一期)。

2014年,入选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2016年,成为科技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动支持高校。 9月,入选全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单位。

2017年1月,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10月,通过全国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0月,发起成立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

2020年12月26日,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

2022年11月11日,安徽工业大学微电子与数据科学学院揭牌成立。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部,开设65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

  • 学科设置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3个学科持续保持全球ESI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进入全球前5‰,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纳米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获批省级高峰培育学科,5个学科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提档进位。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为C+,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冶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为C,应用经济学为C-。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设计学、化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光学工程、数学、公共管理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会计(MPACC)、法律、工程、金融、应用统计、翻译、文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建筑与土木工程、动力工程、工业工程、物流工程、项目管理、工业设计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汉语国际教育等

安徽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安徽省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钢铁冶金、化学工艺、会计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数量经济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热能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应用化学、环境工程

  • 学科评估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3个学科居全球ESI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进入全球前0.5%,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

学校全景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218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4人、副高级职称5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0.2%),各类国家级人才17人、省级人才140余人次。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郑俊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何孝军、张千峰、段泰轲

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王先柱

安徽省教学名师:龙世刚、洪乃刚、曹天守、方庆琯、邱支振、陈松林、余晓流、崔平、冷护基、秦锋、王建军、张捍东

安徽省教坛新秀:佘慧莉、冯建有、吴金南、刘玉琳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项,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7个,新工科建设项目2项;有安徽省特色专业13个、安徽省品牌专业2个、省级特色(品牌)、综合改革试点、振兴计划专业47个。14个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和住建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

国家级特色专业: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冶金工程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大学生创新能力开发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物流工程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校风光

地方高校“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面向智能时代的普通高校工科人才多方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专业改革类项目:面向新经济的冶金-材料专业链群改造升级的机制探索与实践

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专业:冶金工程、安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安徽省特色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政管理、会计学、视觉传达设计、工业工程、物流工程

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网络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经济学、工业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

安徽省振兴计划新专业建设项目: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物联网工程、光源与照明、焊接技术与工程、环保设备工程、国际商务、工程造价

安徽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物流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安徽省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

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安工大——马钢自动化公司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市宏达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安工大——安得物流实践教育基地、安工大——湖滨机械厂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冶金工程教学实验中心、经管类实践实训中心、综合化学实验示范中心、惊天液压示范实习实训中心

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工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类虚拟环境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3月,学校“三步法”创新人才培养之路,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十三五”以来,大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际奖96项、国家级奖1447项、省级奖3615项,在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等A类赛事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2项,荣获省属高校第一个“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第一个全国“优胜杯”,实现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五冠一亚”, 3个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改革成果项目。金鹰创新创业团队入选全国首批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个创新创业典型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荣获2项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科研机构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建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7个、1个国家级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0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设有安徽工业大学工程研究院;与中国钢研、宝武集团、马钢、莱钢、中天钢铁、西门子、深圳赛为、铜陵有色、海螺水泥、星马汽车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了42个联合研究中心。与地方政府共建了马鞍山、泰州、宣城、长丰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心)与和县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

平台类型

平台名称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发改委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质量检验中心

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马鞍山)

国家级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特殊服役环境的智能装备制造国家级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先进金属材料绿色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膜法水质净化及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液压振动与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冶金工程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煤清洁转化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特种重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

冶金资源洁净高效利用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安徽省公司治理与运营研究中心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

安徽省研究中心

分子工程与应用化学研究中心

皖江城市带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安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研究中心

安徽省国际合作基地

安徽省现代表界面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安徽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

冶金固废材料化利用新技术创新平台团队

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创新平台团队

机器人及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平台团队

煤洁净转化与清洁利用创新平台团队

面向高端制造/再制造的表面工程创新平台团队

安徽高校智库

安徽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

安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校级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工业大学现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工业大学生物化工研究中心

校级重点实验室

安徽工业大学煤转化与副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

注:表中名单不全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十三五”以来,主导制订国际标准6项,获批成立ISO-TC107/SC9PVD(物理气相沉积涂层)国际标准分委会,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380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6项,授权发明专利1330项,转移转化专利成果306项,智库成果获中央领导批示和中央决策部门采纳1项,教育部、科技部、安徽省采纳7项,获省市领导批示19项,在中央“三报一刊”、省级核心报刊发文47篇。

2013—2015年,学校教师发明专利授权数和综合创新能力连续三年居省属高校第一。

在“2017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上,学校位居省属高校第二、全省第十。

2017年到位纯科研经费突破1.1亿元,新增科研课题635项。

安徽工业大学校门(东门)

2016年,学校教师及其团队新增科研课题538项,各类纵向课题共新增立项254项(其中获国家级课题56项、省部级课题130项),到位科研经费8082万元。其中纵向课题共立项216项,包括国家级课题45项;新增横向合同284项,合同额5551万元,经费50万元以上的重大产学研项目42项,合同额2749万元。获科技厅省内技术转移补助96.2万元,列居省属高校第二位。向马鞍山市技术市场报送认定技术合同124份,其中认定为技术开发/转让合同的为115份,涉及合同额3207.4万元,可免营业税及附加税104.56万元。

2016年,学校教师共发表收录论文共计466篇(其中SCI收录202篇、EI收录237篇、ISTP收录27篇),出版专著7部;组织申请专利338项(其中发明专利275项),专利授权153项(其中发明专利108项);申报软件著作权31项,授权25项。获批各级专利资助209.05万元(省级38.5万元,市级170.55万元)。据安徽省科技厅等发布“2016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学校在全省排名第11位,列省属高校第二位。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学校图书馆馆舍由佳山校区图书馆(湖东路)、秀山校区振华图书馆(马向东路)组成。截至2017年底,学校馆藏纸质文献212万余册,可无障碍使用数据库133个,年订购纸质图书5万册左右,报刊1300多份;形成了以钢铁冶金、化学化工、机械工程、电工电子、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为重点,工经管文法各类文献协调发展的资源格局,同时形成了以印刷型文献为基础、数字资源为重点、共享资源为补充的馆藏文献体系。

  • 学术期刊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冶金、材料、化学、化工、机械、控制、电气、计算机、信息、数学、物理、建筑、土木、环境、经济与管理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方面的学术论文,被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的《材料信息(MERADEX)》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核心期刊、《万方数据库》学术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文科技期刊网数据库、中国教育阅读网等收录,被中国《有机化学文摘》、《无机化学文摘》、《中国冶金文摘》等文摘刊物收录。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刊物,曾获安徽省高校学报优秀期刊一等奖,全国理工农医优秀社科学报。

学校全景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5月,学校与近百所国(境)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承担了多项科研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工作。学校加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获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水平考试院校资格。深化与长三角高校合作,加入“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和“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持续推进省内外校友会和学科校友会组织建设,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获评安徽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评估5A级基金会。

形象标识

  •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徽志

徽志图案由外圆内方两层构架组成,外层内容为学校中英文规范名称,内核为校徽基本形。

校徽基本形主要由安徽工业大学英文名称缩写大写字母“A”、“U”、“T”变形组合而成。其中“A”变形为一片广袤的天空及天空下的一组相辅相成、竞相发展的参天大树;“U”变形为一本摊开的书籍;“T”则是众多大树的巨大根系。

图案寓意为:在良好的教育大环境下,安徽工业大学与时俱进,扎根于知识的土壤,不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蓬勃兴旺;形象化地展现出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和学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育人”宗旨。

图案中心的一组大树在设计中错落有致地排列,竞相生长支撑起辽阔的天空。寓意为: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和支柱,多学科交叉融合、并重发展,共同提升办学水平、创造学校教育事业的美好前景;也形象化地展现出安徽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法等多学科相结合的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学校争创省内一流、国内外有影响的教学科研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徽章

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佩带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员工的徽章为红底白字、本科生徽章为白底红字、研究生徽章为橘黄底红字、校友徽章为蓝底白字。

  • 校名字体

校徽、校门等标志性方位上出现的“安徽工业大学”字样一般采用舒同体。

精神文化

  • 校训:精工博学、厚德敏行

校训字体采用叶根友毛笔行书字体。

精工:语出《后汉书·宦者传·蔡伦》:“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原意为精致工巧,引申为掌握精湛技艺、具有科学精神。以此为训,旨在彰显学校以工为主的学科特色,激励广大师生立足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创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凡事精益求精,始终追求卓越,致力善做善成。

博学:语出《论语·子罕》:“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指学识渊博。《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将其作为治学求进之首,意为广泛地学习。以此为训,旨在激励师生广博地获取知识,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实现学识渊博、学以致用的求学、治学目标。

厚德:语出《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指大德,意为道德高尚者能担当重任(其他含义略)。以此为训,旨在倡导师生致力于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追求高尚品德,涵养完善人格,养成和谐心灵,培育宽广心胸,成为可堪大用的时代英才。

敏行:语出《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指勉力修身,意为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敏,勉也。言黾勉以求之也。”(刘宝楠《论语正义》)引申为聪明,机智,迅速,敏锐、反应快。以此为训,旨在教育师生牢固树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意识,拥有敏锐眼光,善于抢抓机遇,少说多做,行动迅速,着力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校风

团结、求实、勤奋、创新

  • 校歌

《安徽工业大学校歌》

张国宝词

王怀坚曲

无论你来自何方,

让青春在这里飞扬

无论你走向哪里,

让理想从这里起航,航。

精工博学,不息自强,

厚德敏行,百炼成钢。

团结求实,勤奋创新,

安工大校风代代传扬。

遨游知识海洋,

采撷科技之光。

描绘最美画卷,

播种明天的太阳。

肩负祖国希望,

实现中华复兴伟大梦想。

无论你来自何方,

让青春在这里飞扬。

无论你走向哪里,

让理想从这里起航,航。

从这里起航。

  • 安徽工业大学赋

大江以东,古曰姑孰地,今称马鞍山;据金陵之上游,为江东之门户。环峰积翠,襟江带湖,洵然江左山水都。天赐胜境,兴吾学府。承千年文脉,振一带风物;益显姑孰人文涵润之渊渊,大化山川之郁郁。

抚今追昔,校园丕变。荜路蓝缕,难忘前贤。戊戌兆形,时称钢校。岁在丁巳,改置钢院。及至乙丑,华冶更化。至若庚辰,融会商专。规度新成,定名工大。自兹以降,宏图大展。树人育才,生徒数万。文理兼容,术广业专。精工博学,穷究天人奥蕴;厚德敏行,强健身心不倦。陶以楚才,赅通洙泗源流;储为多士,务逞报国宿愿。

美矣哉,煌煌吾校!壮矣哉,吾校庄严!佳山之麓,楼宇巍巍,鳞次栉比开画境;炼湖之汀,花木欣欣,云蒸霞蔚展芳颜。振华馆内,灯火辉辉,月照寒窗映碧水;荟灵湖畔,书声琅琅,风送余音绕远山。学于斯,憩于斯,莘莘学子志在致知穷理;业于斯,授于斯,恂恂师长意尚率先垂范。美矣哉,煌煌吾校!壮矣哉,吾校庄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旋。春风化雨桃李艳,任重道远天行健。人人德慧学博,世世薪火相传。泱泱大风,助吾远航扬帆!

所获荣誉

2021年9月30日,入选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

2022年2月,入选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2022年4月,共青团安徽省委授予安徽工业大学团委“2021年度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工)委”荣誉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