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场再次上演冲高回落的经典走势,最近听到越来越多的人在说,见到高开就赶紧跑。这种思维定势的养成,为踏空埋下伏笔,迟早会因此而错过一波大涨。
市场对股民的教育,一直是用走势反复洗脑,让你发现和相信某个微观的规律,然后再打破该规律。越是微观的细节规律,越容易被打破。

生物学上有个说法,某物种特别适应一种环境,反倒不是好事。因为一旦环境有变,它就可能特别不适应,然后灭绝了。而那些长时间存活下来的物种,都是到哪都不太适应,都有点别扭,反而不管环境怎么变,都能将就活下去。
一个长期有效的策略,必须能适应股市环境的变化。
7月26日文章《一些新观点》中,我给大家推荐的书中也讲过一个规律的打破。
唐代由于疆域过大,为方便边疆的作战,就设立了节度使掌握该地区的军政大权。地方权力过大,中央权威就下降了。
安史之乱后,唐代地方势力分三种情况:
一是东北方向的藩镇,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一带。他们不听中央调遣,也不上缴赋税,类似于独立王国。他们自己收税,自己养军队,负责抵御东北方向少数民族。
二是西北方的藩镇,主要负责西北边疆的国防,但西北比较穷,靠自己收税无法养活军队,所以他们还比较听话,无法脱离中央。
三是东南地区的势力。东南富裕,能收很多税,也没有边防的压力,所以这里没什么军队,也不用军事割据。
唐末的局面是,东北藩镇自己养活自己,中央用东南地区的赋税养着西北的藩镇。
东北藩镇都是骄兵悍将,无法无天,对百姓压迫极重,导致了黄巢起义。但东北藩镇的兵力也强大,起义军没法在这生存,所以就跑到东南地区。
黄巢到东南后,如入无人之境,东北藩镇也不会过来帮助剿匪,西北藩镇距离太远,所以起义军在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地可谓顺风顺水。

(地图来自网络)
很快,黄巢就挥师北上,攻陷了洛阳和长安。洛阳是东都,在潼关以东;长安是首都,在潼关以西。
按照以前的历史规律,“得关中者得天下”,因为关中易守难攻,关中平原可以提供粮草养活军队,关中的政权随时可以东出。
但这条规律到黄巢这就失效了,而且是永远失效。
表面原因是,黄巢到关中后,直接面对西北藩镇唐军主力的威胁。
根本原因是,关中平原经过上千年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粮食产量大幅减少,靠本地产粮,根本养不活太多军队。而随着大运河修建,江南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运到洛阳,这些物资产出十倍于关中平原。

(地图来自网络)
黄巢没意识到地理局势的变化,还抱着“得关中者得天下”的历史规律不放,在长安称帝。很快就被各地赶来的唐军围攻,兵败被杀。
宋代把首都放在开封,而不是关中,就是看明白了,开封是大运河连接黄河的交通枢纽,黄河和长江下游的物资都能运到这里。
由此可知,对很多统计规律,若不知其存在的原因,只是死记硬背,抱着不放,到最后就连为什么失效都不知道。
当某些关键因素变了时,以前总结的规律也要因时而变。
晚安~
我的社群:书生的投资社群,期待你的加入!
锻炼身体,专注,锲而不舍,这些品质都是不变的。越是宽泛的东西,越是不易改变。定投策略也几乎不会失效。
知道自身有缺点,就慢慢改吧。人的成长,就是不断改进缺点的过程。暂时不会说话,可以尽量少说,先让别人说。其实,知道自身有哪些缺点是幸运的,最起码知道该怎么变。
这个市场不缺神话,缺少寿星。在不懂其为什么赚时,不要轻易迷信,因为很多方法是不可持续的,是运气。还有要看品种,要是做期货或期权,这个收益可能一两个月就可能实现。当然,稍有不慎,未来还会吐出去。这个话题已经见过不少
杨广干了三件大事:三次远征高句丽,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哪怕只干两件,隋朝可能都不会灭。
主要是不信任将士,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导致开封面临的压力就大了
坚持买点。但如果现在仓位太轻,则要反思自身的策略。踏空也是一种风险。
这个没有意义,有哪个策略是预测这个的?比如我看到4000点,要是只涨到3700点怎么办?核心还是应对,随机应变。老读者应该知道,我们还有个3500点之约,到时候预备队会出来,这种就是策略,不是预测。
突然发现怎么这么多人问券商。。。这种炒作除非你在底部就参与了,追高都很难受,波动极大。我只有一点券商基金,还是去年买的,基本上不怎么看。等哪天牛市真的来了,再卖掉。这就是我对券商长期的看法。波段操作这种高波动性品种,难度极大。你别看它放天量,周末要来个政策就又亢奋了
看走势如何,如果非常急的涨,甚至要看五日均线
没办法,这是期货合约的特点,即它是有到期日的。比如2020年,油价跌成负数,现实中不可能,但恰恰是期货合约让它变成了可能。我个人经验是,如果只是做波段,就关注主力合约就可以了,长期趋势判断根据基本面来
构建策略就是根据自身情况来个性化
只在突破的买点点评,单边上涨没法说,很容易误导人,冲进去就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