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俗话说: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 喝酒这件事,看似微不足道,却隐藏着中国人的智慧与玄机。 三杯两盏下肚,人的本性就暴露无遗。 同在一张酒桌上,最有机会看清对方人品的高低。 1 喝酒的人,有规矩 《孟子》中讲:“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酒桌上的规矩,无论是宴请宾客,还是参加饭局。 从敬酒到喝酒,从开席到离席,每个环节都能看出教养和人品。 懂规矩的人,喝酒以“敬”为先;没教养的,则只顾自斟自饮。 1983年,《儿童文学》杂志召开编委会,老中青三代作家齐聚一堂。 最年长的一位,是将近九十岁的叶圣陶;最年轻的,是当时初登文坛的刘心武。 会后的晚宴上,刘心武作为晚辈,到叶老跟前敬酒。 没想到祖父辈的叶老,立刻颤巍巍站起身。 他正对着刘心武,一仰头喝尽了杯中酒。 喝完还把酒杯亮给他看,直到刘心武落座,叶老才扶着椅子慢慢坐下。 多年后回想起这一幕,刘心武仍然感叹:“叶老这一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站在我面前。” 2 喝酒的人,更幽默 泰戈尔说过:当人微笑时,世界便爱了他;当人大笑时,世界便怕了他。” 保持一颗幽默的心,世间所有困难,全都不成问题。 倪匡初次见琼瑶,登门去她家拜访。 看见琼瑶牵着两只贵妇狗,端庄优雅地走下楼梯。 琼瑶问:“倪先生,你想喝点什么?” 倪匡乍一见这精致的做派,不好意思直接说要红酒喝。 故意文绉绉地说:“我想喝法国制造的,有酒精的液体。” 琼瑶听后说“好”,便踱步回楼上。 没想到再下来,却交给倪匡一支法国香水,倪匡当场傻眼。 这段搞笑的插曲,瞬间拉近了两个陌生人的距离。 3 喝酒的人,有童心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常去酒馆喝酒。 昆明的小酒铺,都是窄长的小桌子。 盛酒的是器皿,是莲蓬大的绿陶小碗,一碗一两。 汪曾祺一进门,就叫'摆满’,排得一桌酒碗。 后来年纪大了,家人担心他身体,对他喝酒有了限制。 汪曾祺早上出门买菜,就偷偷带个杯子。 买完菜有余钱,先到酒店打二两酒,躲在一边喝完再回家。 实在没钱买酒喝,厨房里的料酒也能下肚 妻子儿女都管不住他,就派小孙女“盯梢”。 一老一少斗智斗勇,平添许多生活乐趣。 4 喝酒的人,身体好 俗话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在叶圣陶80岁那年,就有人向其请教长寿的秘诀。 叶老听罢笑道:“抽烟,喝酒,躺下。” 虽是戏言,的确确涵盖了叶老一生的作息。 叶圣陶的儿子曾经就说过:他每天都要抽烟,至少是一包。 除了早餐,他的午餐、晚餐每顿都要喝酒,而且还是那种烈性酒。 但先生的睡眠却异常的好,每天都可以入睡十个小时以上。 饮酒要有节制,爱酒但不嗜酒,才能健康长寿。 5 喝酒的人,有勇气 蔡澜坐飞机遇到气流,飞机颠得很厉害。 他邻座的澳洲人,吓得面色都变了。 蔡澜却淡定得,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细细品味着杯中红酒。 事后那位澳洲人忍不住问他:“老兄你死过吗?” 蔡澜却摇摇头道:“不,我活过。” 有趣的是,同样是生活,有人年纪轻轻感慨“人间不值得”; 对他而言,人生无酒,便不再是人生;得以痛饮,才算真正的活着。 年逾古稀,仍有面对生活的勇气。 把日子玩出花,以此来佐证人间值得。 6 喝酒的人,人缘好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 老友相聚,知己重逢,免不了要痛饮一场。 梁实秋先生喝酒时,最喜欢呼朋唤友。 在青岛大学教书的时候,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 席间豁拳行令,一坛三十斤花雕,8个人一饮而尽。 酒后吐出狂言,号称:“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 豪气干云的样子,把初到青岛的胡适都吓到了。 急忙掏出太太送的,一枚刻有“戒”字的金戒指戴上,表示免战。 酒场上的朋友,不分贵贱,三教九流都有。 别管熟不熟,一起喝过酒,就算是朋友。 大家开怀畅饮,没什么负担,轻松自在。 儒风君说: 小酌怡情,豪饮伤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