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严慰冰——晚年生活拾零

 兰州家长 2023-08-06 发布于甘肃

1978年 12月,严慰冰出狱了,这一年她刚好60岁。刚被投入狱时,她还是一个满头青丝的中年妇女,如今却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她感慨万千。

出狱时,她曾向秦城监狱的负责人提出两个要求:

“第一,今后凡是政治犯,不应该受苦刑、肉刑,我在这里磨得全身是病⋯⋯第二,我在这里13年,刚来时,小白杨才露出墙头,而今白杨已长成参天大树,我有幸还能活着出来!请给我一件值得纪念的东西吧!”

监狱长送她一本《宋词选》,扉页上用毛笔正楷写着“坚强不屈”四个大字。这正是给严慰冰秦城13年狱中生活的最好鉴定!

1978年12月20日,给严慰冰作了平反昭雪的结论。她在“出狱”时写道:

一片鹊嘈满院露,听了琵琶,饮了香茶,囚人今日喜回家,心底开花,眼泪哗哗。周身穿戴今潇洒,脱了囚服,穿我旧褂,轻车片刻到堂下。痛失阿妈,俯视孙娃!

出狱后,严慰冰在中南海的家当然已不存在了,她和孩子们、亲属在国务院二招相见。半年后,全家搬到北总布胡同大院定居。

她为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13年耗尽在秦城而痛异,因此在出狱后,她格外地珍视时间、珍视生命。应《史党共中人物传》主编胡华的要求,她承担了《严朴小传》的写作任务。为了找到第一手资料,她不顾年迈多病的身躯,常常东奔西跑地进行采访。她曾计划写一本反映她在十年浩劫中的遭遇和体会的纪实作品《502 专案》,只可惜她去逝太早,未及完成,只留下一个令人垂泪的写作提纲和《魂归江南》(《我的回答》)!

她不停地写作、阅读,与人交谈,亲自解决家庭及工作中的大小事务,常常从天亮忙到深夜。她仿佛在跟时间赛跑!1982年,她由唐弢王瑶介绍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她下决心把自己的余年无私地奉献给文学事业。

严慰冰爱花,尤爱月季、菊花。她常常吟诵苏东坡那首赞美月季“一年独占四时春”的诗句。她更喜欢菊花的清韵和笑傲霜雪的品格。菊花那种不艳而又有清韵的品质,不正是她自己一生的写照吗?

严慰冰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几天里,常常反省自己的人生。她觉得如果人能活上两次那该多好呵!她有着太多的教训了。

她曾多次对别人不无遗憾地说:“我还是有缺点的。写的是匿名信,署名是'基督山’。要是我堂堂正正用我的真名实姓就好了。”这话当然不错。但在那是非颠倒、人妖莫辩的年代,署上真名又能怎样呢?

她也深刻自责:“我自恃聪明,喜欢多想。但我心太直、口太快,为此,我吃尽了苦头。例如,我曾对人说过,邵力子先生说主席《沁园春》有帝王之风。谁知有人在'文革’中揭发我是'巫主席为帝王’。就为了这句话,我被揍聋了耳朵,三天不给饭吃……”

她到了这个时候,才真正认识到“刚直太过,取祸之道”这句古训的深刻内涵!也真正体会到苏东坡为什么会有“我被聪明误一生”的诗句。

她在逝世前不久,写下了《诉衷情·自叙》,表达了自己晚年的心境:

当年不羡万户侯,沙场灭寇仇。麸米野菜充饥,一代竟风流。妖氛起,苦为囚,渐白头。峰回路转,晚晴笔耕,花满神州。

1986年 3月 15 日,这位刚直不阿的江南才女因病于北京去世,终年68岁。

严慰冰,一个正直磊落的革命战士,一个秀外慧中的江南才女。她的一生坎坷多难,她的历史异采纷呈。我们已经看到,她的一生是以悲剧而告结束的。她的这一悲剧,留给我们的底蕴是太多太多,需要我们认真地挖掘,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