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 ![]() 看久了会写诗的 你有多久没拆过信封了?还记得上次撕开信封时的那一份悸动吗? 今天,让我们在清代才女顾春的《江城梅花引》中,一同回味那种久违的感觉。 ![]() 江城梅花引·雨中接云姜信 故人千里寄书来。 快些开,慢些开,不知书中安否费疑猜。 别后炎凉时序改, 江南北,动离愁,自徘徊。 徘徊,徘徊,渺予怀。 天一涯,水一涯。 梦也梦也,梦不见,当日裙钗。 谁念西风翘首寸心灰? 明岁君归重见我, 应不似,别离时,旧形骸。 注:“谁念西风翘首寸心灰”句,被况周颐改为“谁念碧云凝伫费肠回”。 ——清代·顾春 解析 顾春,即顾太清,善诗词书画,文学造诣尤以词的水平最高,被誉为“清代的李易安”“清代第一女词人”。她的词与纳兰性德齐名,在当时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一说。 与一般的闺秀词人不同,顾太清自视颇高,认为自己本是“瑶台种”,所以在经历了人间苦难之后,仍“不作可怜红”。她还大胆走出闺阁,与当时京师的满汉才女沈善宝、项屏山、许云姜、许云林等人结集秋红吟社,在诗词酬唱和创作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顾太清与许云姜的初见,是在1835年北京法源寺的海棠花会上,二人一见如故,十分投缘。许云姜把自己的团扇送给顾太清作礼物,顾太清见扇上墨梅与题诗正好与自己的表字“梅光”相应,不由得大悦,随即画了一幅红梅图并题诗以作答谢。 离别次日,顾太清即作《暗香·谢云姜妹画梅团扇次姜白石韵》,言“感昨日、团扇题诗,寄我伴吟席”,以表达对云姜的思念之情。不久,她还专门作了墨栀子团扇寄给云姜,称“青罗团扇写冰姿,何劳腻粉施”,“碧天如水影迟迟,清芬晚更宜”,咏栀子花的同时,更是对云姜品貌的盛赞。 后来,她们一起相约赏荷、看牡丹、品荔枝,度过了很多快乐时光。可惜,许云姜因染疾不得不离开北京,南下扬州。听到这个消息,顾太清同云林、纫兰、佩吉等准备在珊枝斋中为云姜饯行,那天黄昏,顾太清喝得大醉,直到“弦月上,影悬冰”时,她才酒醒,归城途中,她口占《思佳客》,称“浇愁且尽杯中物,日暮君归我进城”。 真正的离别发生在正月初七人日,顾太清在观音院为云姜饯别,这一次她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以至“泪随声堕”,她对云姜的要求只有一个:“报平安两字寄书频,君休惰”。别后半月有余,顾太清“相思一日似三秋”,她掰着指头计算行程,猜到好友应该快到扬州,可不见来信报平安,她依旧忧心忡忡。 不知又盼了多久,终于在一个雨天收到了云姜的来信。此刻,她竟然犹疑起来,恨不得一把撕开信封,却又担心看到云姜病情不稳,看不见她渴盼的“平安”二字……欢欣与忧虑交织,矛盾中她写下这首《江城梅花引·雨中接云姜信》。 ![]() “故人千里寄书来。快些开,慢些开,不知书中安否费疑猜”,开篇几句将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复杂、矛盾心理刻画得十分真实、深刻。“别后炎凉时序改,江南北,动离愁,自徘徊”接着几句述怀。“别后炎凉时序改”,既写时序更替,离别之久;又寓意世事变幻莫测,更加重“费疑猜”的焦虑不安情绪。 过片连叠“徘徊”二字,且与歇拍处的“自徘徊”相连,形成回环往复,使全词音节流美飘逸,韵律感极强。此外,“渺予怀”用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或苏轼“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句意,意境幽美,写尽对友人的相思之深、眺望之苦。接着“梦也,梦也,梦不见、当日裙钗”,又叠用“梦”字,有一唱三叹之效。最后以想象语作结,“明岁君归重见我,应不似,别离时,旧形骸”,设想第二年重聚时的情景:明年你回来再见我时,我已不再是当初离别的旧模样。这里言外之意是,“碧云凝伫”的等待与煎熬让我憔悴,令我苍老,有种“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的怨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