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陷入困境的公交曾是广告业的贵人:一段昆明公交与昆明广告相伴相生的往事

 福莲 2023-08-06 发布于云南
一张内部流出截图把昆明公交已陷入绝境这一网络传言给实锤了。

图片


吃瓜群众不知道的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一零年代,昆明公交曾扮演过推动昆明广告产业高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这在全国并不鲜见,可以说,昆明个案是全国状况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昆明公交启动以「公交专用道」和「无人售票」为代表的公交现代化改革。

这一复制自昆明友好城市瑞士苏黎世的做法在当时属于全国领先,颇具先锋和标榜意义。

嗅到商机的广东白马广告公司旋即与昆明公交合作,共同投资兴建了以市中心人民路和武城路为核心的多条公交专用示范道的候车厅广告媒体资源:白马「封神榜」户外候车厅媒体。

候车厅广告媒体兼具公共性和商业性。

作为公共性,为公交乘客提供了更为舒适的候车场景,还起到了美化城市风景,尤其是装扮城市夜景的效果,为当时昆明市政府所提倡的「营销昆明」提供了承载;作为商业性,是覆盖和展示效果极好的户外广告媒体。

一经亮相,白马的公交候车亭广告媒体凭借网络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特点,即对当时昆明广告业的大佬风驰传媒构成了强劲挑战。

网络化,是指白马的公交候车亭广告媒体不仅覆盖了以先进的公交专用道形态布局的昆明市区核心路网,即「小网」;还可以接驳当时已覆盖全国二十来个中心城市主干道的公交候车亭广告媒体,形成全国性「大网」。

标准化,是指白马的公交候车亭广告媒体在设置方式、展示尺寸和灯箱亮度等媒体传播指标上做到了全国统一。

规范化,是指白马的公交候车亭广告媒体在日常维护、画面更换和投放报告等方面是由专业团队按照规范操作执行的。

以上特点使白马的「封神榜」能够对接全国性广告主,甚至是国际品牌的投放需求。

与此同时,白马「封神榜」还首创了「电视+候车亭」的媒体投放理论。

作为公司新人,彼时在广州白马听老板韩子坚和总监余希阳做入职培训的时候,「电视+媒体」这一模式为只有「创意脑」的我开启了全新的「媒资」视角。

这其实是对当时风靡广告营销行业的「整合营销传播」理念的一个可操作性落地。

在实操层面,白马将品牌电视广告片标版和核心画面直接截图刊挂到候车亭媒体上。

这一方面实现了创意制作的「一鱼两吃」,带来了成本大幅压缩,一方面也实现了统一视觉元素对受众的重复刺激,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整合营销传播的灵魂:「以一个声音说话」。

反观当时昆明广告的一哥风驰,其所持有的户外广告资源绝大多数都是传统大牌,点位分散且无布局规律,位置、朝向、大小尺寸五花八门,根本无标准化可言。

这种产品不仅很难匹配大客户的规范化投放需求,也无法匹配城市发展的要求。

白马「封神版」的横空出世,令风驰在商业竞争和市政发展两条赛道上双双落败,是风驰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

昆明公交的现代化发展,不仅催生了候车亭广告媒体,还带火了公交车身媒体这一广告市场新宠。

九十年代末,昆明公交引入了双层公交车,并将其投放至城区繁华主干道的运营上。

具有城市观光属性的双层公交车自身也成为了自带流量的焦点。大面积涂装的全包围车身广告作为城市移动风景的同时,也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将品牌广告及其背后的消费潮流带入高原小城昆明。

附着于双层大巴上的车身广告不仅塑造了自身的媒体明星地位,也无意间将昆明曾经最具营销意识的电台媒体FM954送上了潮流的顶峰。

FM954的营销成功,不仅得益于其演唱会的运作,公交车身广告媒体也功不可没。

FM954作为云南首家在同城媒体打广告的媒体,将自己的形象广告刷在了双层公交车身上。

流动的公交车身令「全城爱听954」这一广告语变得昆明皆知。

拥有丰富交通媒体运营经验的通成广告拿下昆明公交双层大巴车身广告的独家经营权,这可谓是当时广告圈的大事件。

后来,随着昆明公交线路的大发展,车队与车辆的激增,候车亭广告媒体和车身媒体也随之步入了经营主体激增,经营资源分散化的进程。

2010年初,凭借电台媒体经营上位的优选广告买下了近半数公交候车亭广告媒体经营权,为其冠上「围城」品牌,实施了候车亭广告资源的整合。

自此,优选的「围城」和白马的「封神榜」展开了一段长达数年的「农村包围城市」与「城区中心点位」之战...

记忆力有限,故事只能讲到这了。



世人只知广告是傍生行业,依附于广告主之上。

回顾昆明公交与昆明广告的历史,提示我们,广告其实也曾深度服务公共事业,与公共事业捆绑发展、相互赋能、共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